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目的:观察金荞麦提取物(Fag)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的作用以及对肥大细胞(MC),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新生雄性乳大鼠采用新生期母婴分离、乙酸灌肠、鸡卵清白蛋白腹腔注射的复合造模方法制备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Fag低、中、高剂量组(0.14,0.42,1.26 g·kg-1),酮替芬组(0.18 mg·kg-1),每组10只,连续灌胃14 d。采用腹壁撤退反应(AWR)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大鼠结肠MC数量、脱颗粒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R-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SP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0,40,60 mm Hg(1 mm Hg=0.133 k Pa)压力下AWR评分明显升高,结肠MC数量,脱颗粒程度,PAR-2,SP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Fag中剂量组(20,40,60 mm Hg压力下),Fag高剂量组(20,40 mm Hg压力下)的AWR评分,远端结肠MC数量,脱颗粒程度,PAR-2,SP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酮替芬组比较,Fag高剂量组AWR评分(40 mm Hg压力下),SP水平降低(P0.05)。结论:Fag能降低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其机制与抑制MC数量及活化脱颗粒程度,下调PAR-2受体,降低SP有关,并且镇痛作用优于酮替芬。  相似文献   
292.
通过微核试验和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在哺乳动物整体水平,从遗传学和生化毒理学角度进上步研究了原花青素(PV2000)的抗诱变作用及其。结果发现,原花青素对环磷酰胺(CPA)诱发的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PCEs)微核细胞率有较强抑制作用,并能提高肝脏GST活性,升高GSH含量。说明原花青素对化学诱变剂引起的染色体断裂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  相似文献   
293.
葡萄籽原花青素抗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以二甲基苯蒽(DMBA)作为启动剂,以巴豆油作为促癌剂诱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原花青素(PV2000)能显著性对抗巴豆油对皮肤乳头状瘤形成的促进作用.使小鼠生瘤百分率降低,平均每鼠生瘤个数显著减少,但对DMBA启动阶段的抑制不强。并发现NO与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形成呈正相关,原花青素对巴豆油促癌过程的抑制作用与降低皮肤组织中NO含量有一定关系。此外,原花青素尚能显著性抑制促癌物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葡萄籽原花青素小鼠ip给药的LD50为144.7mg/kg,ig给药的LD50为3535mg/kg。  相似文献   
294.
目的探讨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对其实行自制P-VITAL电子护理交接单对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如东人民医院急诊科在职护士28名为主要研究对象, 将该院急诊抢救室2020年1~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114例和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5例分别作为自制P-VITAL护理交接单应用前和应用后的护理对象。对比自制P-VITAL护理交接单应用前后护士交接完成后相关交接指标水平、护士交接满意度及患者床边交接满意度。结果自制P-VITAL护理交接单应用后, 护士床边交接班评分部分指标高于应用前;且应用后护士交接满意度评分及患者床边交接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P-VITAL护理交接单的应用, 能够明显改善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交接工作质量, 进而大幅度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且在此基础上, 有效增强护士交接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95.
目的 观察注射用蒺藜总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及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和保护作用。方法 用大脑中动脉电凝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手术后和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前 ,注射用蒺藜总皂苷高剂量可显著降低手术大鼠的脑含水量 ,减轻脑水肿 ,并可显著降低实验大鼠的脑梗死率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试验中注射用蒺藜总皂苷高、中剂量组动物的行为学得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注射用蒺藜总皂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及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6.
莪术抗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黄臣虎  陆茵  孙志广  陈磊  张蕾 《中草药》2010,41(10):1745-1747
莪术抗癌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从莪术提取物及其抗癌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等方面探讨其抗癌作用,为莪术在抗癌领域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97.
既往通过理论与实验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进展缓慢,直至近年才有所突破。从取得的成果来看,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应当充分利用不断涌现的各学科先进手段,在现有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动物和细胞模型,对疗效明确的,有效成分的结构和活性基本清楚的,药味较少的方剂,开展机理研究,这也可以为优化方药配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8.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受体(RAGE)与其配体AGEs形成的AGEsRAGE系统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年龄及AGEs等多种因素均能调节RAGE基因的表达。糖尿病患者体内RAGE高表达加速了病人血管病变的发展过程,增加了病变的复杂性。阻断RAGE通路可缓解糖尿病血管病变。因此,RAGE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药物靶点,并为临床医师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9.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作为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药物靶点。建立以RAGE为药靶的体内外筛药系统,用于中药提取物的筛选,将显著提高中药抗糖尿病血管病变有效成分的筛选效率及准确性,对于阐明中药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制,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