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1.
32.
目的调查江苏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需求,以构建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方法采用重点单位约谈法、个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江苏省医学检验专业相关行业单位128家,调查内容包括人才需求情况、需求变化的原因、高职人才需求状况及岗位技能要求,对调查结果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结果 3年制高职检验专业需求情况为三级医院需求很少,而基层医疗机构和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公司需求较为旺盛。主要工作岗位为临床检验技术方向及病理检验技术方向,此外,输血与输血技术方向、检验试剂及仪器营销方向、男科实验室操作技术方向都有需求。结论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高职医学检验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专业方向,提出构建"临床检验专业基础平台+特色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血必净治疗巴马小香猪高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H-MODS)模型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组织中NF-κB mRNA的表达,进一步揭示血必净对H-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24只巴马小香猪麻醉后随机抽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 A组),其余16只采用内毒素( LPS)制作H-MODS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 B组)、血必净治疗组( C组),每组8只。血必净治疗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3 mL/kg,2次/d;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次/d;共治疗3 d。于不同时间段观察巴马小香猪血白细胞的变化趋势。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NF-κB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①模型组、血必净治疗组动物死亡率分别为33.3%、16.6%。②与对照组比较,24 h模型组肺泡腔内可见弥散性瘀血,巨噬细胞增多,且有大量红细胞渗出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4 h血必净治疗组肺泡腔内出血较少,肺泡壁模糊,有少量红细胞渗出,肺泡间隔仍有增厚。③模型组及血必净治疗组血白细胞( WBC)呈“勺型”变化。模型组48 h WBC变化幅度较治疗组更明显( P<0.05)。④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24 h NF-κB 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24 h NF-κB mRNA表达量升高幅度较低( P<0.05);模型组、治疗组72 h NF-κB mRNA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以模型组升高最明显( P<0.05)。结论血必净可明显减轻内毒素所诱导的H-MODS模型动物死亡率,减轻内毒素所致的炎症反应,下调肺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量,提高H-MODS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寄生虫病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1~2016年间确诊的寄生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院2011~2016年共收治207例15种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主要病种为肺吸虫病(20.77%)、囊虫病(20. 29%)、曼氏裂头蚴病(18. 36%)、华支睾吸虫病(9.18%)。食源性寄生虫病占总数的85.99%。2011~2016年病例数依次为31例、28例、35例、35例、32例、46例。上海本地户籍病例占35.27%,外省市籍64.25%,外籍0.48%。男女性别比1.88∶1。以汉族为主,占96.92%。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92岁,病例数主要集中在≥20岁各年龄组,占总数93.23%。囊虫病、曼氏裂头蚴、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弓形虫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舌形虫病、卡氏肺囊虫肺炎、大片吸虫感染以血清学(抗体)诊断为主。肠道绦虫病、疟疾、人芽囊原虫病、阿米巴痢疾、钩虫病以病原学诊断为主。超过半数的患者无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不同病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情况不同。结论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目前危害较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为明确诊断应开展全套寄生虫免疫学检查或相关寄生虫检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肝脂肪变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 (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96例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合并肝脂肪变者34例(肝脂肪变组)、无肝脂肪变者62例(无肝脂肪变组),均用Peg-IFN α[治疗,疗程为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的差异.每组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HBV DNA滴度肝脂肪变组患者为(6.96±1.27) lg10拷贝/ml,无肝脂肪变组患者为(7.54±1.28) lg10拷贝/ml,两组比较,t=2.161,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g-1FN α[治疗48周时,HBeAg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在肝脂肪变组分别为35.2% (12/34)和44.1% (15/34);无肝脂肪变组分别为38.7% (24/62)和48.3% (30/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应答率在肝脂肪变组为26.5%,无肝脂肪变组为48.4%,两组比较,x2=4.373,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5例HBV DNA转阴患者中,7例无生化学应答,其中肝脂肪变组有5例,无肝脂肪变组2例,无生化应答率肝脂肪变组显著高于无肝脂肪变组,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HB患者合并肝脂肪变不影响Peg-1FN α[治疗48周时病毒学应答,但可能会影响其生化学应答.  相似文献   
36.
正药物性肝损伤(DILI)多以急性肝损伤为主要表现,直接以肝硬化失代偿为首发症状的病例较少见。现报道中药治疗甲氨蝶呤致DILI合并肝硬化失代偿上消化道出血1例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上消化道出血后1个月余"于2016年3月3日来本院初诊。患者2016年1月24日因突发上消化道出血于当地医院住院,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院。自诉此次上消化道出血前未曾呕血,但发现黑便1个月余。既往有高血  相似文献   
37.
HPLC法测定己烯雌酚乳膏中己烯雌酚和羟苯乙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己烯雌酚乳膏中己烯雌酚和羟苯乙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41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该方法不受处方中基质干扰,己烯雌酚的线性范围为10~20μg·ml-1,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为0.81%;羟苯乙酯的线性范围为10~20μg·ml-1,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7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己烯雌酚乳膏中己烯雌酚和羟苯乙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作者应用射频电离治疗慢性肥大性鼻炎30例,并与手术切除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具有健脾益气、化浊祛瘀功效的自拟中药舒络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至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舒络饮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6例,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且血糖达标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服用中药汤剂舒络饮、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且舒络饮组TC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络饮组甘油三酯(TG)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舒络饮组血清NO、ET-1、PAI-1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舒络饮能够辅助西药降低糖脂代谢紊乱患血TC、TG、LDL-C水平,减少NO、ET-1、PAI-1分泌,降低高糖高脂对血管内皮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40.
本文在体外培养中,研究Laminin(LN)对大鼠胚胎中脑多巴胺(DA)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胚胎鼠(胎龄15天)腹侧中脑细胞悬液,接种于底部涂有LN的24孔培养板中,培养2~6天后取出,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DA神经元的生长情况。培养48小时后,几乎所有TH免疫阳性细胞都有突起伸出,以双极细胞为主,有些突起分支末端有活跃生长的生长锥,后者又可发出多根丝状伪足。在培养3~6天的标本中,除见有单极、双极TH免疫阳性细胞外,每孔均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