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01.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倒流3-4级,其倒流程度为轻度和中度399例(405条患肢)施行手术。结果:至1999年2月,70%患肢已随访3-139个月,平均5年以上,疗效满意占86%,病情好转为12%,无效2%。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术有合理的理论基础,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推广。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估膝下静脉入路治疗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膝下静脉入路行接触性导管溶栓(CDT)的74例下肢DVT患者资料,统计溶栓效果、并发症、术后通畅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 74例患者中,34例在起病3 d内接受CDT治疗,溶栓效果理想;起病4~10 d后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1.0%(22/31)成功达到血栓完全溶解;超过10 d者没有一例达到血栓完全溶解。14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没有大出血发生;11例穿刺部位麻木不适;2例经小隐静脉入路患者出现局部闭塞;胫后静脉入路患者中有1例出现静脉闭塞。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1个月至5年),总体通畅率为85.9%(55/64)。结论对于全肢型DVT的溶栓治疗,膝下静脉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探讨(膕)静脉外肌袢松解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于2000年1月-2008年12月为19例曾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行胭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术后3~11年再次出现下肢慢性静脉不全,并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为肌袢粘连的患者行肌袢松解术.结果 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下肢浅静脉曲张消失,肿胀缓解.7例慢性湿疹患者痊愈.16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6±10)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慎重选择(膕)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密切随访已手术患者.对肌袢粘连患者建议行(膕)静脉肌袢松解术以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TASCⅡC、D型股胭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可能因素与操作技巧.方法 2009年1月~20lO年6月,89例(113条患肢)TAsCⅡC、D型股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对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并发症发生率和累计通畅率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开通病变肢体共106条,技术成功率93.8%.36条(34.0%)患肢出现并发症.75例患者(共92条下肢)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6.8%.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平均ABI分别为0.74±0.39、0.68±0.38和0.66±0.31,与术前比较(0.43±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64.6%、72.4%和81.5%.结论 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腔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的腔内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术后指导是提高技术成功率和维持动脉早中期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6.
刘红燕  陈宁  陆民 《临床荟萃》2011,26(23):2065-206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电图检查中最具特征性改变的一种因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它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中主要表现为坏死型Q波出现,异常ST—T改变,而尤以ST段形态改变最为特征性表现。所谓ST段墓碑形改变是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收治的70例(74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施行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点状静脉抽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 10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81.0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隐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皮肤坏死、踝部水肿消失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隐股静脉瓣下大隐静脉结扎联合EVLT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疗效显著,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张荣  宋菊民  李钢  陆民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136-137
目的:探讨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38例(41条肢体)。复发原因分别是:21条肢体为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10条肢体为大隐静脉主干再通,6条肢体为小隐静脉主干未处理,3条肢体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条肢体为双大隐静脉畸形。结果:针对38例患者不同的复发原因,均采取再次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和病因采取针对性手术,重视交通静脉的处理和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对非血栓性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数据库,记录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在非血栓性下肢CVI中的发生率、静脉造影特征及其主要的治疗方式.结果 1594例CVI下肢顺行静脉造影中136例诊断为髂静脉受压综合症,占左下肢非血栓性CVI的17%(136/817).下肢顺行静脉造影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症的特异性较高.39例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患者经髂静脉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并同时行浅静脉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症是导致左下肢CVI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左下肢CVI时,应重视左髂静脉压迫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0.
外科手术在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民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5):299-301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8%-13%。按1995年American Venous Forum所认同的概念及诊断和分类标准,多种血管疾病均可导致CVI的发生。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按血流动力学可分为血液反流性病变和血液回流障碍性病变;按解剖学可涉及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三个系统。外科手术主要针对原发性、血液反流性疾病,范围可涵盖浅静脉、深静脉和交通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