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21.
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脂联素、内脂素与MS的关系.方法 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MS标准进行筛选,分为MS组(42例)和对照组(健康体格检查者,30名),检测人体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并留取血清测定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血脂、脂联素和内脂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MS组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3±10)岁;对照组中,男18名,女12名,平均年龄为(49±10)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MS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为(97.57±40.69)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54±19.14)μg/L(P<0.05),脂联素水平为(7.98±3.62)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5±5.72)mg/L(P<0.01).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S组中腰围是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0.415,P=0.000),而与其他指标不相关;脂联素水平与HOMA-IR(标准偏回归系数=-0.341)、腰臀比(标准偏回归系数=-0.211)呈显著负相关(P=0.002、0.048),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0.312,P=0.004).结论 MS患者的内脂素水平升高,而脂联素水平下降;内脂素可能参与腹型肥胖的发生,脂联素可能对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有抑制作用,内脂素与脂联素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正常血糖Wistar大鼠和高血糖GK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和GK大鼠各20只,随机分为4组(n=10):Wistar普食组(WND),Wistar高脂组(WHD),GK普食组(GND)和GK高脂组(GHD)。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2周,测定大鼠的糖脂代谢指标,并采用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实验12周后,WHD和GHD组的内脏脂肪占体质量百分比分别显著高于WND和GND组,(8.20±0.50)%vs(6.00±0.60)%和(8.40±0.70)%vs(6.80±0.90)%(P均<0.01)。GHD组的空腹血糖(FPG)明显高于GND组,(12.85±1.44)vs(9.71±0.42)mmol/L(P<0.01);而WHD和WND组的FPG无显著差异。WHD和GHD组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分别显著小于WND和GND组,8.61±1.17vs11.26±1.37和0.95±0.11vs1.23±0.17(P均<0.01)。结论正常血糖和高血糖状态下,高脂饮食均可引起Wistar和GK大鼠中心型积聚的体脂增加,导致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减退,为2型糖尿病进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了解线粒体ND4基因mt12026A→G变异在中国人家族性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770个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及309名非糖尿病对照者进行线粒体基因mt12026A→G变异的筛查。结果在糖尿病先证者组中发现28例(3.63%)mt12026A→G变异,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发现9例(2.91%),两组间变异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mt12026A→G的糖尿病组与无该变异的糖尿病组之间的临床特点(年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线粒体ND4基因mt12026A→G变异可能不是中国人线粒体糖尿病发病的致病原因,而是中国人线粒体的一种基因多态。  相似文献   
124.
从342名上海地区患者的外阴、阴道和宫颈的病变部,采集487份活检标本。5种病理诊断类型,经斑点杂交法检测,HPV6、11DNA总阳性率:尖锐湿疣85%、乳头瘤样增生10.10%、慢性宫颈炎7.14%、鳞状上皮增生5%、生殖器正常粘膜2.65%。51例尖锐湿疣和10例乳头瘤样增生,HPV6、11和6+11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69%、25.49%、58.82%和20%、30%、50%。Southern印迹转移杂交与斑点杂交的符合率,在尖锐湿疣中,HPV6、11和6+11分别为75%、92.3%、86.7%;在乳头瘤样增生中,分别为100%、33.3%、60%。ABC法检测阳性率仅为61.67%和0%。本调查结果证实,上海地区女性尖锐湿疣和乳头瘤样增生与HPV6、11型感染密切相关,且以HPV两种型别(HPV6+11)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25.
患者女性,48岁。因轻微咳嗽、咳痰、偶伴痰血3个月,CT示两肺散在大小不等结节入院。2年前曾于外院作全子宫和右输卵管峡部及阔韧带结节切除术。病理诊断:子宫肌腺病,右输卵管峡部、阔韧带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否认结核病史。查阅原始病例档案,2年前住院手术时常规体检未发现肺部病变。本次纤支镜检查未见异常;胸片示两肺弥漫性结节,以右肺中、上叶,左肺上叶明显。拟诊转移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6.
目的通过研究CD44v6、MMP2和β1integrins在CINⅡ-Ⅲ、宫颈鳞形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外基质降解在宫颈鳞形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宫颈鳞形细胞癌组织切片20例,CINⅡ-Ⅲ组织切片15例,正常宫颈组织切片1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MMP2和β1integrins表达。结果CD44v6低表达与CINⅡ-Ⅲ病变有相关性(P〈0.05),与宫颈鳞形上皮癌变有高度相关性(P〈0.001);β1integrins低表达与CINⅡ-Ⅲ病变有高度相关性(P〈0.001);MMP2高表达与宫颈鳞形上皮癌变有高度相关性(P〈0.001),但与CINⅡ-Ⅲ病变无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β1integrins和MMP2的异常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细胞外基质作用减弱有利于宫颈癌变的发生,其本身结构的破坏有利于宫颈癌的浸润。  相似文献   
127.
同事小崔说,一次坐公交车时偶然关注自己的手,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起它已变得干燥粗糙,遂立即把双手插到口袋里,太难看了,顿失自信。都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面孔,一双嫩滑细白的纤纤玉手能陡然为你的气质和品位加分。然而生活中又有太多的劳作离不开双手这个原始工具。双手不仅常常暴露于阳光和污染的空气中,而且不时浸入冷水与碱性的肥皂液,清洗液中。选用化学制剂护手,既可能起反作用,又不环保,还是选择天然方法护手,让生活更健康。  相似文献   
128.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及与宫腔镜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婷  陆惠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68-1069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学与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经宫腔镜诊断的56例标本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132例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形态多样,简单型增生过长占44%,增生反应占15%,囊性萎缩占13%,混合型增生过长占4%,局部腺癌占1%,分泌反应占23%,其宫腔镜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25%。结论:宫腔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可使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更趋完臻。  相似文献   
129.
血清脂联素与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60,自引:9,他引:60  
目的 探讨中国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肥胖及肥胖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 390名居住上海地区中国人应用MRI测定局部体脂,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 1 )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 01)。(2)超重 /肥胖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体重者显著下降〔男性 (8. 59±0. 64)mg/Lvs (10. 73±0. 95)mg/L(P<0. 05); 女性 (11. 42±0. 58)mg/Lvs (13. 59±0. 84)mg/L(P<0. 05)〕,腹内型肥胖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非腹内型肥胖者显著下降〔男性(8. 32±0. 82)mg/Lvs(9. 58±0. 99)mg/L(P<0. 05);女性(10. 74±0. 58)mg/Lvs(12. 16±0. 88)mg/L(P<0. 05)〕。(3)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无论性别,腰臀比、腹部脂肪面积 /股部脂肪面积 (VA SA/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OMA IR是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表现为两者之间的负性影响。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腹内型肥胖者伴有显著的低脂联素血症;血清脂联素与腹内型肥胖、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0.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肥胖、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在体脂变化,糖、脂代谢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有益的作用.分析脂联素基因(apM1)多态性与肥胖、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⑴试验对象:选取2000-08/2003-07在上海市华阳社区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所诊断的超重/肥胖人群以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390名患者.男171例,女219例,平均年龄(51±1)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诊断标准.②所有纳入对象均为汉族人.③对试验目的知情同意.⑵试验方法及评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肥胖诊断标准将受试对象分为正常体质量组(体质量指数< 25 kg/m2)182例和超重/肥胖组(≥25 kg/m2)208例.进一步根据腹腔内脂肪面积将超重/肥胖组分为腹内型肥胖(腹腔内脂肪面积≥100 cm2)114例和非腹内型肥胖(腹腔内脂肪面积<100 cm2)94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pM1基因第二外显子 45(Exon2 45)和第三外显子 331(Exon3 331)2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应用核磁共振测定局部体脂,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试验对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计算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确认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分布作Hardy-Weinberg吻合度检验.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组182例和超重/肥胖组20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国汉族人apM1基因Exon2 45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有3种基因型,即TT,TG,GG;Exon3 331位点不存在基因多态性,均为TT基因型.②apM1基因Exon2 4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超重/肥胖者与正常体质量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腹内型肥胖与非腹内型肥胖者间亦无显著差异.③apM1基因Exon2 45位点各基因型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国汉族人脂联素基因Exon2 45位点的多态性与肥胖以及肥胖类型、血清脂联素水平无相关性;Exon3 331位点不存在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