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倪洁  陆定 《贵州医药》2023,(12):1921-1922
目的 对比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检测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0例,患儿均接受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G滴度、肺炎支原体IgM)以及生物学检验(肺炎支原体咽拭子DNA检测),对感染现状以及不同检测方法实施效果。结果 ≤3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为82.12%,其次为4~6岁患儿感染率为74.14%,7~11岁患感染率最低为66.15%,总感染率75.00%,≤3岁患儿生物学检测检出率更高,7~11岁患儿血清学检测准确率更高(P<0.05);4~6岁患儿血清学检测、生物学检测准确率之间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在≤3岁、4~6岁、7~11岁年龄段检出率均较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抗体IgG滴度、肺炎支原体IgM、肺炎支原体咽拭子D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诊断率均较高,均可用于疾病诊断,为了提升检验质量,可以将3种检测方法进行结合,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2009-2012年四川省高山亚型的血吸虫病流行区沟渠钉螺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2009年在西昌市选择10个自然村,采用系统抽样法对所选自然村的全部沟渠进行钉螺调查,用压碎法检查捕捉的全部钉螺,计数感染性钉螺数量,连续监测4年,分析2009-2012年调查点有螺框出现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09-2011年西昌市调查点的沟渠钉螺有螺框出现率逐年上升(χ2=126.19,P<0.05),2012年的有螺框出现率为29.426%小于2011年的有螺框出现率22.0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9,P<0.05)。钉螺分布与有无水流是相关的,有水的沟渠钉螺分布比无水沟渠多(χ2=9 065.76,P<0.05)。结论依靠药物灭螺的方法,易出现螺情的反复,应加强综合治理的力度,彻底改变钉螺的滋生环境,同时有水的沟渠应该作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估 “4 ⋅ 20” 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灾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为科学制定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雅安市血吸虫病历史疫情资料和芦山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数据, 并选择芦山县芦阳镇火炬村和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为现场, 进行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快速评估, 综合分析、 评估灾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芦山县和天全县历史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火炬村和落改村2个评估点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2只/0.1 m2 和和0.03只/0.1 m2 ,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落改村评估点发现犬粪密度为0.009份/100 m2 。地震灾后灾区沟渠等环境受损严重, 易造成钉螺扩散。居民安置点厕所等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容易出现粪便污染环境; 外来救援人员的进入和人群流动性增加, 容易导致外来传染源输入。结论 地震灾后芦山县和天全县已具备血吸虫病传播的高风险条件, 极易出现血吸虫病暴发流行。应合理设置灾民安置点, 加强粪便管理, 开展高危环境灭螺,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强化监测, 防止出现灾后血吸虫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依托农业集约化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为防治模式在同类型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汉市开展依托农业集约化,结合新农村建设、沟渠硬化、产业结构调整、水系整治等措施的血防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选择锦花村、石观村、红堰村等3个流行村作为评价点,对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农业集约化、居民经济收入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血防效果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示范区创建前相比,2014年示范区沟渠硬化比例上升了49.57%,村道硬化比例上升了39.33%,机械耕作比例上升了25%。人群血检阳性率下降了81.74%。钉螺面积从2007年的2.44 hm~2降至2014年的0。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分别从51.28%、90.85%提高至91.29%、97.69%。广汉市在2014年底顺利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农业集约化结合其他综合治理措施防治血吸虫病的模式对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具有较好效果,可同步实现血吸虫病控制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6.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按照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评估要求,评估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3-2007年间全省血吸虫病防治各项指标数据;2007年采用现场调查方法调查居民和家畜的感染情况,钉螺分布情况,核查防治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结果 2003-2007年全省居民感染率从0.16%降至0.08%;家畜感染率为从3.68%降至0.18%;急性血吸虫病逐年下降,从58例降为0;实有钉螺面积从7 018.62万m2降至2 568.88万m2;感染性钉螺从626只降至0.2007年现场调查24个县72个村,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19%,有23个村查出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37%;耕牛平均感染率为0.13%,有4个村有病牛,以村为单位感染率最高为1.92%;查出有螺环境388处,22.538 9万 m2,活螺平均密度为0.18只/0.1 m2,无阳性钉螺.血防资料完整,能够反映当地的血吸虫疫情和防治工作情况,及逐年动态变化情况.资料核查和走访调查表明,2007年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结论 2004年以来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各项指标已达到了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7.
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推进,山丘型流行区逐步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开始向消除阶段迈进。新的防治形势下,作为血吸虫病重要防治措施之一的健康教育亦面临新的挑战,传统血防健康教育已不能适应流行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日趋变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精准的血防健教模式,高效推进防治措施的落实。本文总结了健康教育在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变化和防治目标要求,探讨了以优化政策环境和营造社区氛围为基点的新模式,以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精准和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28.
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医院里,就是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医患关系越来越复杂,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对医学教育带来的影响,也引起了医学教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提高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认识,为防治轮状病毒肠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儿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急性轮状病毒肠炎1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轮状病毒肠炎不同喂养方式的脱水程度比较,人工喂养组与母乳喂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2月组和13~24月组患儿脱水程度、代谢性酸中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本文患儿等渗性脱水127例,低渗性脱水38例,高渗性脱水11例,轻度与中~重度脱水组发生低血钠的分别为14例(15.1%)、24例(2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减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病情。婴儿脱水程度重,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病率高。轮状病毒肠炎以等渗性脱水为主,但是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低渗性脱水的发患者数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0.
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推进,山丘型流行区逐步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开始向消除阶段迈进。新的防治形势下,作为血吸虫病重要防治措施之一的健康教育亦面临新的挑战,传统血防健康教育已不能适应流行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日趋变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精准的血防健教模式,高效推进防治措施的落实。本文总结了健康教育在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类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变化和防治目标要求,探讨了以优化政策环境和营造社区氛围为基点的新模式,以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的精准和持续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