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数字表明,近2/3的婴幼儿至少患过1次急性中耳炎,50%的儿童患过两次或更多。为了了解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的情况,于2002年1~12月对来我院门诊就诊时登记在册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3370例,均行耳窥镜检查,发现疑似急性中耳炎,再由耳鼻喉科会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随机对门急诊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960例小儿取咽拭子做肺炎支原体培养,以10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3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P<0.01),婴儿组阳性率明显低于1岁以上各年龄组(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相比,咳嗽、扁桃体红肿的比例高(P<0.05),发热、卡他症状、胃肠道症状、疱疹、皮疹等症状体征少(P<0.01);14.8%的阳性患儿发展为肺炎,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好发于1岁以上小儿,主要表现为急性咽扁桃体炎的症状,较易发展为肺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应用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四川省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因素,为制定四川省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四川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每个县(市、区)抽取5个流行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所小学4~6年级100名学生和1所初中1~3年级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述对象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模型对学生疫水接触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62 200份,回收问卷59 134份,其中有效问卷56 510份。56 510名调查对象中,初中生22 955名,小学生33 555名;男生28 297名,女生28 213名。男生疫水接触行为比例显著高于女生(P < 0.001),重度流行区学生疫水接触行为比例高于轻度流行区(P < 0.001),初中生与小学生疫水接触行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知识、信念、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疫水接触行为比例越低(P < 0.001),且在县级水平上学生疫水接触行为存在一定聚集性(P < 0.001)。结论 四川省中小学生疫水接触行为在县级水平上存在一定聚集性,在制定中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策略及措施时应同时考虑个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院系二级管理运行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遵循中央提出的“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实施了改革。自从1998年浙江医科大学并入浙江大学开始,至今全国已有50余所医科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或多科性大学,占全国原有130余所医科院校总数的1/3以上[1]。并入或合并组建为综合性大学,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对增强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据世界公认的《戈门报告》1993年对世界大约1353所大学医学院和独立医科院校的评估结果,列出世界一流的医学院校105所,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就有102个,占97%,独立设置的医学院近3所[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高山亚型与丘陵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分布特点.方法 2010年,分别在高山亚型流行区的西昌市和丘陵亚型流行区的广汉市选择10个自然村和5个自然村,采用系统抽样法对所选自然村的全部沟渠进行钉螺调查,用压碎法检查捕捉的全部钉螺,计数感染性钉螺数量.结果 在西昌市的10个自然村共查螺6562框,捕获钉螺3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陈琳  陆定  徐亮  曹淳力  钟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230-4233
摘要:目的 分析近年来四川省肺吸虫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0个点开展主动监测,在监测点进行人群病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和中间宿主调查;在全省18个流行市(州)进行肺吸虫病病例报告登记,汇总分析病例报告。结果 主动监测共调查2 949名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1.32%;回收调查合格问卷2 918份,20.49%的调查对象对肺吸虫病有所了解;34.51%的调查对象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的行为,61.99%有玩耍溪蟹的行为,84.27%有喝生水行为;共捕获溪蟹2 154只,平均重量为25.5 g/只,感染率为13.83%,感染度为4.54,单只溪蟹感染囊蚴数最高为25个;采集拟钉螺388只,感染率为10.57%;2007年以来共登记报告肺吸虫病病例98例,主要集中于达州、泸州、宜宾三市,发病年龄主要在6~15岁,临床表现以肺外型为主。结论 四川省肺吸虫病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区自然环境中存在肺吸虫传播链;流行区人群大多有不健康饮食行为习惯,若疏于防控,出现流行或暴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沟渠环境地膜覆盖灭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膜覆盖法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沟渠环境的灭螺效果。方法选择有螺沟渠作为试验现场,分设施药覆膜组(采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按2 g/m2的剂量喷洒后覆盖地膜)、单纯覆膜组(不施药直接覆盖地膜)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灭螺措施)。于覆膜后7、10、40、60 d和90 d,分别进行灭螺效果调查,并每天测定地膜内外环境温度。结果覆膜后膜内温度显著高于膜外(t=4.12,P〈0.01);覆膜7 d后施药覆膜组和单纯覆膜组的活螺密度较实验前分别下降99.01%和67.71%,10 d后分别下降96.58%和93.06%,40 d后均可达100%。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施药覆膜、延长覆膜时间、提高膜内累积温度等均能有效提高灭螺效果。结论地膜覆盖法具有较好的灭螺效果,短时期施药加覆膜作用强于单纯地膜覆盖,随着覆膜时间增加,单纯地膜覆盖同样具有理想的灭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