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岩下窦静脉取血(IPSS)在疑难库欣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疑难库欣综合征行岩下窦和外周静脉取血,测定血ACTH浓度比,评价其对库欣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8例患者的岩下窦与外周静脉血ACTH的比值>2,其中13例行经蝶窦垂体术后病理为垂体ACTH腺瘤;1例行鞍区γ-刀治疗、4例行生长抑素治疗后病情缓解.2例岩下窦与外周静脉血ACTH的比值<2,其中1例为右肺类癌,另1例为垂体ACTH腺瘤.本组IPSS诊断库欣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100%.结论 IPSS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可作为疑难库欣综合征的重要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1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17-OHD的基因分子机制及突变对P450 c17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内含子边界,测序确定CYP17A1基因的突变位点,用突变位点保守性分析和计算机模拟P450 c17蛋白三维结构,分析突变对P450 c17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完全符合17-OHD特点,PCR产物和克隆测序发现,CYP17A1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的第2外显子125位密码子发生了CGA→CAA的突变,导致Arg125Gin错义突变,另一个等位基因的第6外显子的第360和361密码子缺失G核苷酸及C转换为A核苷酸,导致Leu361Phe错义突变和以后的移码突变,形成一个只包含417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该蛋白缺乏17α-羟化酶和17,20-碳链裂解酶催化活性部位。通过P450c17蛋白分子三维建模分析表明,121位色氨酸与血红素和125位精氨酸分别形成氢键,当125位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时,121位色氨酸不能再与125位谷氨酰胺形成氢键,从而使P450c17蛋白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影响了其功能。结论通过CYP17A1基因突变分析,进一步从分子遗传学方面证实了患者的临床诊断,CYP17A1突变导致的P450c17蛋白的结构改变是该17-OHD患者临床表现的基因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3.
本文报告1例爱狄森氏病演变为典型的柯兴氏病病人,在经蝶窦手术成功地摘除了一直径4mm的垂 体微腺瘤后,柯兴氏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爱狄森氏病亦无复发。此类病例国内外均无报道。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汉族雄激素过多症女性中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NC-21OHD)的患病情况.方法对85例汉族雄激素过多症患者及14名健康女性进行卵泡期ACTH兴奋试验.结果雄激素过多组睾酮(T)、LH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86±1.26 vs 1.11±0.48)nmol/L,(9.19±6.15 vs 2.71±1.89)U/L,均P<0.01];雄激素过多组中具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表现的有60例,占70.6%.根据ACTH兴奋试验结果诊断NC-21OHD 3例,占雄激素过多组的3.5%(3/85).除3例NC-21 OHD外,雄激素过多组(n=82)0 min血皮质醇(F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7.0±40.7 vs 106.2±14.8)μg/L,P<0.01];0 min和60 min 17-OH孕酮(17-OHP0及17-OHP6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1.67±0.85 vs 0.66±0.29)μg/L, (3.98±1.32 vs 2.03±0.68)μg/L,均P<0.01],而60 min血皮质醇(F60)没有明显差异[(252.6±28.9 vs 245.9±28.9)μg/L,P>0.05].比较Δ17-OHP及Δ17-OHP/ΔF,雄激素过多组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0±1.07 vs 1.37±0.61)μg/L,(0.20±0.10 vs 0.10±0.05),均P <0.01]. 结论85例雄激素过多症妇女中NC-21OHD为3例,占3.5%.ACTH兴奋试验对鉴别NC-21OHD与其它原因导致女性高雄激素血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1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1型包括多种内分泌腺病和自身免疫性器官特异性疾病。凡是具有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这三联征的2种或2种以上可以确定诊断。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已明确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缺陷基因定位于21号染色体(21q22.3),基因被命名为AIRE.目前发现自身免疫在疾病进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自身免疫指标测定技术的不断提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肾上腺雄激素合成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体重正常的PCOS患者33例,肥胖PCOS57例;1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为正常对照(NC)。研究对象均作OGTT,并行ACTH兴奋试验测定0min及ACTH兴奋后60min时血皮质醇、17α-羟孕酮(17-OHP)、去氢表雄酮(DHEA)。结果肥胖PCOS患者FIns、2hIns及HOMA-IR高于体重正常的PCOS患者,而促黄体激素低于后者(P〈0.05及P〈0.01)。ACTH兴奋试验结果显示体重正常及肥胖PCOS组的17—OHP0、17—OHP60、17—OHP净增值(△17-OHP)、DHEA0、DHEa60。均高于NC组(P〈0.05及P〈0.01)。肥胖PCOS组ACTH兴奋后17—OHR60、DHEA60及净增值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PCOS组(P〈0.05及P〈0.01)。相关分析示体重正常PCOS组HOMA-IR仅与BMI相关,而肥胖PCOS组HOMA-IR与BMI、17—OHP60、△17-OHP、DHEA60、△DHEA呈正相关(P〈0.05及P〈0.01)。结论青春期PCOS患者存在肾上腺雄激素合成亢进并对ACTH反应性增强,肥胖PCOS患者肾上腺雄激素的合成可能与IR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目的提高对迟发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合并睾丸结节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近10余年诊断的7例迟发型CAH合并睾丸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21.4±5.3)岁,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7.2±2.5)pmol/L,17-羟孕酮(17-OHP)(1.9±0.4)pmol/L,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25.0±9.0)nmol/24 h。其中有5例患者先诊断为迟发型CAH,行双侧睾丸B超检查发现双侧睾丸结节,1例因为疑诊Leydig细胞肿瘤行单侧睾丸切除,病理证实良性睾丸结节,另1例在B超下穿刺病理确诊。B超检查示双侧结节为6例而且均为多个结节,仅有1例为单侧结节。结节均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中等,仅有1例患者有压痛。共有3例患者治疗前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均表现为无精子症,经过足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12个月后,1例患者精液检查示精子总数达80×109/L,另2例患者无明显改善,但其睾丸结节缩小。结论迟发型CAH患者中,在高水平ACTH持续刺激下导致睾丸结节,但经过足量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可使生精功能恢复正常,睾丸结节缩小甚至消退。在肾上腺性征综合征患者中睾丸结节往往被误认为肿瘤,甚至有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因此要求临床医生增加对该病的认识,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8.
三种检测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CLIA)和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 (CPBA)检测 2 4h尿游离皮质醇 (UFC)水平 ,比较方法的相关性、精密度及特异性。拟用CLIA替代CPBA检测UFC。采用CLIA提取法与CLIA未提取法和CPBA法检测 5 3名正常人 ,13例未经治疗的库欣综合征患者和 92例肥胖患者及 37例口服类固醇激素药患者的 2 4hUFC水平。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 ,并做重复性试验 ,同时进行了七种类固醇激素的交叉试验 ,以比较三种方法的精密度和特异性。CLIA提取法与CPBA法相比较 ,r =0 .814 ,P <0 .0 0 0 1;CLIA未提取法与CPBA法相比较 ,r =0 .70 6 ,P <0 .0 0 0 1;CLIA提取法和CLIA未提取法相比较 ,r =0 .90 1,P <0 .0 0 0 1。交叉试验显示 :除皮质醇外 ,强的松龙在CPBA法、CLIA提取法和CLIA未提取法中 ,均干扰UFC测定 ,其交叉百分率分别为 19.0 %、15 .4 %及 2 4 .9% ,高于其它五种类固醇激素 ,而后五种激素对UFC的测定干扰不大。两种CLIA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CPBA法 ,而且均与CPBA法有很好的相关性。由于CLIA提取法的精密度和特异性均优于CPBA法和CLIA未提取法 ,本文建议用CLIA提取法代替CPBA法。  相似文献   
59.
病历摘要患者女 ,34岁 ,因发现高血压 2 0年 ,低血钾 4年入院。1981年体检时发现血压高 (130 / 10 0mmHg ,1mmHg =0 133kPa) ,无症状。 1997年发现血钾低 (2 4mmol/L) ,但无发作性软瘫 ,补钾后血钾正常。 1999年血压升至 170 / 12 0mmHg ,伴头痛、头晕 ,但无心悸、多汗等。给予波依定 5mg /d ,血压维持于 15 0 / 90mmHg。 2 0 0 0年 11月于外院查“血钾 2 6mmol/L ,血压 180 / 12 0mmHg ,CT检查发现 :双侧肾上腺增粗” ,怀疑为“先天性肾上腺增生 ,17α 羟化酶缺乏症 (CAH ,17α OHD)” ,给…  相似文献   
60.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85年出生,以"肤色变黑11年,乏力、尿频、性欲减退1年"于2009年9月入我院.1998年其无诱因出现全身肤色变黑,以乳晕、齿龈、手指关节背侧、阴囊色素沉着更为明显.无乏力、恶心、呕吐,未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