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月  阴常欣  何涵  孟凡义  杨默 《广东医学》2011,32(17):2284-2286
目的 探讨JAK2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扩增受阻突变PCR(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PCR,ARMS-PCR)的方法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家族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MPN)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JAK2、c-mpl、EPOR、MPLW515 L/K、TET2基因是否存在异常,为深入探讨MPN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例先后在我院诊治的同胞MPN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共15人)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存在异常者进行骨髓相关检查,并应用PCR、DNA测序等方法明确有关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 2例患者中先证者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其胞弟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余成员均无相关临床表现.根据血常规及骨髓检查确诊了第3例(胞妹)MPN患者.PCR及测序结果显示3人存在JAK2V617F突变,其中先证者为纯合型,其胞弟和父亲为杂合型.所检查的家系成员均不存在bcr-abl融合基因及c-mpl、EPOR、MPLW515L/K和TET2基因突变.对该家族JAK2基因cDNA全长测序发现:2人存在G380A杂合型突变(127位甘氨酸变为天冬氨酸),13人存在C489T突变,14人存在G2490A突变,但后两者均为同义突变.结论 JAK2V617F是诊断MPN的重要指标之一,该家族中JAK2V617F突变涉及两代人.对于初发MPN患者,建议筛查其家族成员,从而尽可能对部分家族性MPN患者做到早期诊断.JAK2基因全长测序发现存在除JAK2V617F外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WT1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147例初发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WT1基因表达,根据其表达水平分为WT1+和WT1-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147例MDS患者WT1+率为82.3%。WT1+和WT1-两组患者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异常染色体核型、WHO 2016分型及IPSS-R危险分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亚型恶性程度及IPSS-R危险分层越高,WT1表达水平越高。WT1+和WT1-两组患者中位OS、进展为白血病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未移植患者中,WT1+患者中位OS较WT1-患者显著缩短(P=0.049)。WT1+移植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去甲基化治疗患者(P=0.002),且死亡率低(P=0.005)。结论:WT1基因表达水平可用于评估MDS患者病情,与MD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FSHR基因部分片段(145~330bp)(FSHRn),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预测其编码蛋白作为候选避孕疫苗的可行性。方法提取小鼠睾丸组织的总RNA,利用RT—PCR技术反转录成cDNA,按照GenBank中小鼠FSHR N-端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基因片段并插入pcDNA3.1/myc-His(-)B载体,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Vector NTI9.0软件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扩增片段长度为186bp,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吻合,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PCR和双酶切鉴定获得正确重组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编码蛋白抗原性肽段主要集中在15~20aa、22~27aa、32~36aa、42~48aa、58~67aa,与人的基因同源性为90%。结论成功克隆了FSHRn基因片段并构建了pcDNA3.1/FHSRn真核表达重组质粒;FSHRn具有良好的抗原性.FSHRn蛋白可作为良好的动物候选疫苗,为此段蛋白的深入研究和人类男性避孕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on Torrent PGMTM测序平台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提取27例AML患者初次治疗前的骨髓DNA,用Ion Torrent PGMTM测序仪对50个常见的肿瘤基因热点突变区进行检测,同时用Sanger测序法检测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和核仁磷蛋白1(NPM1)基因的突变情况以进行验证。结果 50个目标基因中检出17个基因共29个突变位点,单个基因有多种突变方式,以单碱基替换为主。突变频率最高的是NPM1(22.2%)和FLT3(18.5%)。用Sanger测序法验证,NPM1两种方法检测的吻合度为100%,在FLT3验证中,其中有1例Sanger测序为阳性,而Ion Torrent PGMTM检测为阴性。结论 Ion Torrent PGMTM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但其在检测长片段插入/缺失中的缺陷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伴T315I突变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BCRABLKD突变检测T315I突变的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同治疗的预后,通过直接测序分析获得用于RTQ-PCR样品的BCRABLKD突变。用Sanger测序法对BCR-ABL KD突变进行测序。复发标准包括血液学复发、细胞遗传学复发和分子生物学复发。结果19例CML-T315I患者,初诊时73.7%(14/19例)患者处于慢性期(CP),Sokal评分中高危患者占81.2%(13/16例)。19例患者初诊后均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病程中78.9%(15/19例)患者有附加染色体畸变,52.6%(10/19例)患者存在多重突变。68.4%(13/19 例)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加速期/急变期)检测出T315I 突变,从初诊到检测出T315I 突变的中位期为40 m(5~120 m)。突变后12例行泊那替尼治疗(A组),7例选择传统化疗方案(B组)。A、B两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83.3%和14.2%(P=0.001)。结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发现对TKI耐药的CML患者易检出T315I 突变,进展期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期。此类患者往往合并附加染色体和多重基因突变,预后较差,即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率仍较高。泊纳替尼长期维持治疗,可能会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9例FLT3-ITD的AML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FLT3-ITD突变的发生率为11.6%(39/337),39例FLT3-ITD AML患者中,M5所占比例最高(43.6%,17/39),其次为M2(28.2%,11/39);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平均为88.63×109/L,其中12例(30.8%)大于10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平均为82.53%,其中33例(84.6%)大于50.00%.13例发生髓外浸润;17例核型正常,9例核型异常,3例未见核分裂象;13例患者伴随NPM1突变,2例伴有KIT突变,3例伴有DNMT3突变.37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第1个疗程获完全缓解(CR)16例(43.2%),第2个疗程获CR 4例(10.8%),2个疗程累积CR率为54.0%,诱导治疗相关病死率为21.6% (8/37),死亡原因主要为感染及出血.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0例CR患者的复发率为50.0%(10/20),无复发生存(RFS)率为45.0%(9/20);移植组17例患者的总生存及RFS均优于单纯化疗组的20例患者(P=0.004、0.020).结论 FLT3-ITD AML具有初发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与M5亚型高度伴随的临床特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提高患者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