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我院根据冉瑞图设计的“胃—空肠同步吻合术”,于1983年以来施行该术式16例。经观察随访,认为对预防胆汁返流性胃炎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手术方法 1.常规切胃、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及胃小弯侧断口。胃大弯侧断口应与胃纵肌垂直,长约4~5cm。留作吻合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伤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减少漏诊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对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伤的早期诊治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急诊收治的102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64例,女38例;年龄16~65岁,平均(36.8±6.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半小时至24 h,平均(364.25±17.35)min;根据Tile评分法分型,A型47例,B型32例,C型23例。对腹腔脏器损伤的类型、临床表现、并发症、漏误诊情况、治疗方案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案。结果本组中84例为腹腔内脏器破裂,18例腹腔脏器未破裂。平均确诊时间为伤后6.5 h。行剖腹探查72例,腹腔镜探查12例,其中因肝破裂损伤严重转开腹3例,I期介入栓塞止血治疗12例。治愈89例,死亡13例,其中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继发DIC 9例,感染性休克1例,重型颅脑损伤2例,肺栓塞1例,救治成功率为87.25%。发生早期漏诊2例,其中1例合并结肠破裂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小肠嵌入骨折间隙继发肠梗阻破裂,术后2个月始愈。结论骨盆骨折合并腹部脏器损伤的患者伤情重而复杂,极易漏误诊而直接危及生命。早期分析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及时行抗休克治疗、骨盆外固定,必要时早期行腹部探查和损害控制性手术可提高早期确诊率与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数字化定制钢板治疗四肢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对42例四肢复杂骨折患者,利用其CT原始数据建立模拟骨折复位后的三维模型,并设计定制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6~53岁,平均37.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压砸伤3例。其中新鲜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16例(Gustilo分型Ⅰ型9例、Ⅱ型7例)。骨折按照AO分型:肱骨多段粉碎性骨折15例,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4例,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8例,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1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6~28 d,平均10 d。结果定制钢板长度、放置位置,螺钉长度,植钉方向及数量均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30~500 m L,平均180 m L;X线透视次数2~6次,平均3次。2例术后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5个月。41例骨折I期愈合,愈合时间8~19周,平均14周;1例于44周延迟愈合。其中骨折达解剖复位19例;3例发生畸形愈合,未行处理;其余均达功能复位标准。随访期间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数字化定制钢板治疗四肢复杂骨折,尤其对于四肢长骨的多段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前入路手术的操作技术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胸腰椎前入路手术改进经验,以减少胸腰椎骨折前入路术中失血量,减轻创伤,提高椎体置钉成功率。方法 除T12、T4椎体爆裂骨折外,术中不需切断膈肌角,仅结扎爆散椎体术侧椎体血管,切除骨折椎相邻上、下椎间盘后椎体置钉,取髂骨,再切除椎体行椎管减压,撑开骨折间隙髂骨块结构性植骨,置放钢板矫形加压锁定。结果采用改进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93例,其中新鲜骨折82例,术中失血400~800ml,平均560ml,手术时间2.5~3小时;陈旧性骨折11例,术中失血800~1200ml,平均1080ml,手术时间3.5~4小时。置钉时腰动脉损伤4例4条,根据作者拟定标准,置钉位置正确90例,不满意3例。结论胸腰椎前路操作技术改进,与以往报告相比,可保护椎体血供,减少术中失血,有利于植骨愈合,减少了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对陈旧性骨折患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自1 996年1月~2 0 0 2年2月共收治前臂背侧近段锐器伤1 7例,其中5例入院时漏诊桡神经深支损伤,分析诊治失误原因,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1 7例,男1 5例,女2例;年龄1 6~4 2岁,平均2 1 4岁。受伤部位左侧3例,右侧1 4例。致伤原因:刀砍伤1 1例,匕首刺伤3例,玻璃割伤3例。新鲜损伤1 2例,其中7例并身体其他部位的刀砍伤,4例并失血性休克;陈旧性损伤5例,其中例3伴有伤口感染史。刀砍伤伴同侧尺骨上1 / 3骨折5例。入院时诊断前臂背侧近段锐器伤伴桡神经深支损伤9例,5例入院时漏诊。1 2 手术方法 平卧位,臂丛麻醉,同侧上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采用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2.5±3.6岁。挤压伤6例,刀砍伤3例,高温烫伤2例,动物咬伤1例。软组织主要缺损部分位于手指近节6例、中节5例、末节1例,缺损面积15mm×20mm~20mm×40mm,均伴指骨、肌腱或指关节等外露。结果:本组12例患者随访5~22月(平均12.5±4.6月),皮瓣均成活,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手指创面均消除,感染控制,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质地柔软、外观饱满无臃肿。末次随访手指功能按手指主动活动度(TAM)法评定:优6例,良4例,优良率83.3%。结论: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皮瓣质地、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1995年 8月~ 2 0 0 0年 2月 ,我院骨科使用Halo vest架治疗寰枢椎病变 5 6例 ,其中Hangman骨折 18例。术前、术后、术后 3个月及最后随访时均有标准颈椎X线侧位片者 13例 ,作者对Halo vest架外固定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行为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1例。年龄 2 5~ 5 8岁 ,平均 37 4岁。受伤至住院时间 :1~ 16h 11例 ,7d、35d各 1例。受伤时昏迷 4例 ,合并头皮挫裂伤 5例 ,脑挫裂伤 1例 ,颈髓损伤 2例 ,四肢骨折脱位 2例。既往无颈椎病及颈椎手术史 ,伤后诉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0例24足,并根据Kerr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8~72周,平均38周。4足切口边缘坏死,积极换药处理后自愈。所有骨折均愈合。85%达到优良标准,钢板螺钉无松动、断裂。结论: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髌股内侧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与单纯髌股内侧韧带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资料。其中髌股内侧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组(A组)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19~27岁,平均(22.2±3.9)岁。单纯髌股内侧韧带重建组(B组)15例,男2例,女13例;年龄20~28岁,平均(23.4±4.2)岁。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与髌骨再脱位率,采用髌骨松弛指数及Kujala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31例患者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5±1.8)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Kujala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髌骨松弛指数为0.23,B组为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髌骨再...  相似文献   
20.
神经干细胞(NSC)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是脊髓损伤(SCI)后再生修复的理想材料和基因载体。我们探讨了Lentivirus介导分泌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基因工程NSC移植治疗SCI的可行性,以期为SCI后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以及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