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张晓  商亮  阮智 《天津医药》2023,(4):392-395
目的 评估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后椎旁肌肉损伤状况。方法 前瞻性纳入接受PLIF治疗的侧隐窝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6例。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使用表面肌电图(sEMG)测定在抬物动作试验三阶段椎旁肌均方根(RMS)和中位频率(MF)变化;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血清肌酸激酶(CK)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在测试阶段一、二中,患者术后3个月椎旁肌RMS水平低于术前,在测试阶段三中患者术后椎旁肌的MF值高于术前(P<0.05)。血清CK术后第1、3天较术前水平升高,且在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P<0.05),术后第7天血清CK水平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CRP水平术后各时点均高于术前,于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术后第7天较前下降(P<0.05)。结论 s EMG显示PLIF对椎旁肌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这可能是引起患者术后椎旁肌功能下降和术后腰痛仍未完全缓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