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泽泻滴丸中23-乙酰泽泻醇B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岛津LC-10AT依利特Hypersil C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以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08nm;柱温:30℃. 结果23-乙酰泽泻醇B在0.012~0.12mg...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茵陈的中药学历史沿革及应用配伍规律。方法:以汉代至明清时期中药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中茵陈临床应用部分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历代本草书籍中茵陈用于内、外各科,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53.
目的:考察复方泽泻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滴制法结合评分法对影响滴丸成型因素进行了考察。从基质、冷却剂的温度、提取物与基质用量的配比以及药液温度等方面用正交实验法进行考核。结果:优选制备工艺条件为:B3A1D1C1,即基质(PEG4000:PEG6000=3:1),药物与基质(1:4),料温为75℃,滴距5-8cm,滴速为45d/min,冷凝剂为液体石蜡,冷凝剂的温度为0-2℃。结论:采用优选制备工艺条件所得复方泽泻滴丸外观质量良好、丸形圆整、色泽均一,证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金匮》泽泻汤各组分群的抗膜迷路积水作用,筛选出抗膜迷路积水的有效组分群。方法从白术中提取出组分A、B,从泽泻中提取出组分C、D,后将各组分进行配伍,组成A+C、A+D、B+C、B+D、A+B+C、A+B+D、A+C+D、B+C+D、A+B+C+D的组分群。将豚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泽泻汤组及各相应组分群组共12组,除空白组外,采用腹腔注射去氨加压素的方法复制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观察各组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变化情况。结果统计软件分析可知模型组与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的是空白组,有差异的是泽泻汤组、B+D组、A+B+C组、A+B+D组、A+C+D组、A+B+C+D组。结论有抗膜迷路积水作用的组分群为B+D、A+B+C、A+B+D、A+C+D、A+B+C+D。且模型复制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55.
陈春发为台湾前台北市联合医院中医院区院长,在台努力推广中医不遗余力,在学术上研究伤寒论,脾胃学说与逐瘀活血理论等。经由1年的病例材料收集与利用关联分析,共收集肝胆病包括肝炎、肝硬化、黄疸3种病证共142例,得出在肝胆病用药配伍关联规则上,当归与丹参置信度为78.60%,柴胡与茵陈置信度为77.10%,在肝胆病用药配伍特色上首重逐瘀活血与除热退黄。  相似文献   
56.
《仁术便览》为明代张洁所注,是一本综合性的方书,其中对泽泻、白术的应用有其独到之处。多根据历代的本草著作所述二药的功效来组方用药;用五苓散或胃苓汤来治疗各种的湿证。总之,对泽泻、白术的运用仍以治水液代谢失常为主,并且能够治疗多种病症,用以健脾燥湿,利水除饮。  相似文献   
57.
四物汤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四物汤最佳配比 ,采用眼球放血法造成小鼠急性出血性贫血动物模型 ,以血红蛋白为效应指标 ,用正交试验考察四物汤各药用量对补血作用的影响 ,结果熟地、白芍、川芎对补血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 P<0 .0 1和 P<0 .0 5 ) ,其最佳组合为 A1 B3C2 D3。说明对阴血亏虚而无明显血滞者 ,选用四物汤时不宜等量用之 ,应重用熟地 ,次之白芍 ,少量用当归、川芎  相似文献   
58.
《方剂学》是中医学四大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医基础向临床过渡的一门桥梁学科,其地位极其重要。本文通过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本教学法实践需要把握的原则,并通过此教学方法的实践,有助于学生正确辨证选方,加减变化,锻造了临证选方的能力;也丰富了《方剂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9.
俞慎初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福建省五大名老中医之一.其一生撰著医籍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学术造诣深厚.其主编了<新编中药学>、<中国医学简史>、<中草药作物学>、<新校注长沙方歌括>、<中国药学史纲>、<虫类药物临床应用>等诸多医学书籍,至今仍指导教学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唐朝至明清时期历代医学文献中关于红曲临床应用的记载整理分析,总结红曲的历代沿革及应用配伍规律,以期对其临床应用及研究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