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9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49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621篇
预防医学   23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06篇
  9篇
中国医学   351篇
肿瘤学   8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应激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r)的改变.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力竭组、噪声组、复合组.力竭组采用力竭游泳作为应激原,噪声组采用白噪声作为应激原,复合组采用力竭游泳+白噪声作为应激原,分别制备应激动物模型.采用Langendorff装置逆向灌流胶原酶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应激对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IKr电流和门控机制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力竭组和噪声组大鼠心室肌细胞IKr尾电流(IKr,tail)密度均明显增加(P<0.01),而复合组大鼠心室肌细胞IKr,tail密度与力竭组和噪声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且作用呈电压依赖性.门控机制研究发现力竭组、噪声组及复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以使IKr,tail半失活电压(V1/2,inact)右移,同时使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缩短(P<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力竭组、噪声组及复合组对IKr,tail的稳态激活、快速失活常数及其电压依赖性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激刺激可增加大鼠心肌细胞IKr电流,可能是应激诱发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和研究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中医诊治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CDAD提供参考。方法以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近10年有关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CDAD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其治疗情况按治则治法、单味药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三位的治法为健脾、益气、渗湿,占52%。补气健脾用药多选用白术、甘草、党参、山药、白扁豆;利水渗湿用药多选用茯苓、薏苡仁;化湿用药选砂仁、苍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为使用频率较多的药物,占使用率的53.6%。性温、平的药物占65.7%,为治疗CDAD的主导药物。甘、苦两类药味占59.5%,表明中药治疗CDAD以甘、苦味药为主。归脾、胃、肺经的药物占总频率的60.4%。结论 CDAD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健脾益气、渗湿。遣方用药宜选用药性以温、平,药味以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以归脾、胃、肺三经的为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了解义乌市城区学龄儿童性发育现状,比较义乌地区与全国水平的差异。方法 于2016年9-10月分层整群抽取义乌市城区2所小学学龄儿童共1 026名(男578名,女448名),按照统一标准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等。青春期发育指标为女童乳房发育和男童睾丸发育Tanner分期。结果 1)女童9岁组乳房发育到达B2期占18%,B3期及以上达11.5%;男童10岁组睾丸开始发育达8.9%,G3期及以上达1.1%;2)男童超重及肥胖分别占16.1%和13.0%,女童超重及肥胖分别占7.2%和12.6%;3)男童睾丸容积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均呈正相关,与年龄相关性最强;4)男童和女童各年龄段超重组及肥胖组开始青春发育比例均高于正常组。结论 义乌市城区学龄儿童性发育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人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浓度的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方法采用2株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β-HCG抗体,其中一株抗体用来包被发光微粒,另一株抗体标记生物素,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血清中的β-HCG浓度,并与Beckman-Coulter公司试剂(化学发光法)进行比较。结果发光微粒浓度为100μg/mL、生物素标记抗体浓度为7μg/mL时,检测范围为0~1 000 mIU/mL,灵敏度为0.16 mIU/mL,平均回收率为100.3%,批内变异系数(CV)为0.80%~3.99%,批间CV为2.25%,与TSH、FSH和LH的交叉反应率低,稳定性较好,与化学发光法的符合率好(r=0.99)。结论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β-HCG具有较高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性,与化学发光法的符合率较好,适用于临床测定。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1B/C重组毒株慢性期感染者Pol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并确定主要识别的免疫优势区域。方法:本研究以25名HIV-1 B/C重组毒株慢性期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测定技术综合测定了针对覆盖HIV-1 Pol基因的249条重叠多肽产生γ干扰素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结果:25名HIV-lB/C重组毒株慢性期感染者中有15(60%)名检测到反应,主要识别位于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241至295内的Pol5521、Pol5525、Pol5526、Pol5531四条多肽和Pol708至722内的Pol5638多肽。慢性期感染者分泌γ干扰素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呈现明显正相关(P=0.00695,r=0.660)。结论:中国HIV-1B/C重组毒株慢性期感染者主要识别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241至295和Pol708至722的区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和远程会诊的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对各组病例的基础情况、血液指标、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心肌功能指标及胸部CT图像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 与轻型组相比,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究具有丰富氧空位的四氧化三钴/氧化铈异质结构(Co3O4/CeO2 HSs)模拟酶的活性及其降低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方法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37℃、pH 7.4),分别将Co3O4/CeO2 HSs和CeO2纳米片(CeO2 NFs)与过氧化氢(H2O2)溶液反应,观察其对H2O2的清除能力;在同等条件下,使用溶解氧仪和TMB检测H2O2的分解产物;研究Co3O4/CeO2 HSs对鼠源成纤维L929细胞的毒性,以及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对L929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Co3O4/CeO2 HSs能够将H2O<...  相似文献   
998.
王跃  邹冬侠  杨闯  杜芳  耿亚楠 《四川中医》2023,(12):118-121
目的:探究清肺化痰方内服结合外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6月我院收入治疗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接受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并另外给予清肺化痰汤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疗程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血气分析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两者比值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MWD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长(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H值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报道1例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存在淋巴结阳性等危险因素, 术后行辅助放化疗;短期内出现后腹腔淋巴结转移, 一线治疗给予常规抗肿瘤治疗(靶向治疗及放化疗)后二次复发、转移;因无法耐受静脉化疗所致严重骨髓抑制反应, 二线治疗给予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病情进展;在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未知的情况下, 三线治疗行常规剂量安罗替尼(12 mg, 1次/d, 连续服药2周, 停药1周)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 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虽因患者出现安罗替尼相关严重副反应——手足综合征3级, 下调了安罗替尼用量(12 mg, 隔日1次, 连续服药3周), 但疗效并未受影响, 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随访至今已13.9个月无复发转移征象。提示, 低剂量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治疗为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且治疗相关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00.
微小RNA(microRNAs,miRNA)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生长、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寿命等多个生物过程。miR-155是目前研究较多的miRNA中的1种,在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miR-155表达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调控妇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述miR-155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肿瘤的早期发现、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意义及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