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心脏、血管成像技术对法洛四联症(TOF)及其伴发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的TOF的MSCT资料,并与经胸心脏二维超声(TTE)结果比较.结果 MSCT及TTE对TOF四个基本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8%及94.6%,对于肺动脉分支及其他伴发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2%(20/21)及23.8%(5/21).结论 MSCT客观清晰地显示TOF的病理解剖形态,且显示肺动脉分支及伴发畸形明显优于TTE,对指导外科手术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2.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EMF)是原因未明的后天获得性、致死性心肌病。国内尚未见手术治疗成功报告,现报告一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病例报告患者男,18岁,贵州籍、农民。因劳动后心悸、气喘一年,加重半年伴腹胀、下胶浮肿于1986年5月28日住我院。检查:血压110/70mmHg,心率90次/分。消瘦、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胸廓无畸形,右胸第2、3肋间博动增强,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双肺呼吸音正常。腹部膨隆,肝肋下6cm、稍硬无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采用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间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切口方式分为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组(右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每组各30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根据在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时、关胸前、术后30min、4h、2h7个时间点的血气分析结果及给氧浓度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tension gradient,P(A-a)O2)、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并观察呼吸机辅助时间、气管导管拔除后呼吸情况的改变,包括自主呼吸频率、有无呼吸困难、肺部哕音、紫绀以及动脉氧血红素饱和度、脉动氧血红素饱和度变化。结果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均恢复良好。两组患儿OI均较术前降低,P(A-a,O2、RI较术前升高,两组患儿间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机辅助时间、气管导管拔除后呼吸情况的改变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采用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不加重术后肺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的最适抗凝范围.方法 23例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其不同时期的INR及凝血酶原时间(PT)值.结果 上述二者在术后1天、3天、7天、14天、30天、3月及6月不同时点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0.895、0.938、0.982、0.917、0.873、0.933,维持PT在20s~24s的INR值为1.7~2.3.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建议INR保持在1.7~2.3为宜.  相似文献   
45.
刘军  阎兴治  张大国  向道康  舒义竹 《贵州医药》2007,31(11):1001-1002
近年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发生率增高,其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多,手术危险性极大,死亡率明显增高。我们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重症心脏瓣膜病11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110例,男48例,女62例,年龄15~72岁(43.47±0.29)。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72例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 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我院于1998年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及胸骨纵隔感染者26例,经川岛氏引流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右室心内膜心肌纤维化误诊四例(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例均为贵州高原本地男性患者.年龄9~18岁.病人心悸、气促伴腹胀、水肿1~3年.入院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体检:颈静脉怒张,肝大及大量腹水.胸骨下缘闻及3/6级收缩和舒张早期奔马律.实验室化验均呈严重低蛋白血症,1例嗜伊红细胞分类血象占18%.例1剖胸手术无缩窄性心包炎,后经右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考虑Ebstein畸形.在施行三尖瓣矫治术后死亡,尸检检出右室心内膜心肌纤维化(RVEMF).例2,3经检查发现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时发现为RVEMF,及时改行EMF剥脱和三尖瓣置换术.例4因右房发现巨大占位病变,怀疑右房肿瘤而施行手术.术中证实为右房巨大血栓和RVEMF.讨论:RVEMF现认为是心内膜及其内膜下心肌对变性脱颗粒免疫反应所致.由于我国尚未发现区域性流行,故临床警惕不高.4例患者均因肝大、腹水和静脉回流梗阻症状就诊,并查出心影呈烧瓶样及中等量心包积液而诊断缩窄性心包炎.临床忽视与该病鉴别的是(1)因RVEMF使三尖瓣受累,故三尖瓣听诊区常  相似文献   
49.
患者女,35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乏力半年,加重1周”于2006年6月22日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房颤、心功能Ⅲ级收入院。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12.6S(正常9.5~15.5S),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6,纤维蛋白原(Fbg)1.88g/L(正常2.00~4.00g/L)。于6月30日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术中左心房未见血栓,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50.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用冷停博液与缺血预适应(IPC)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病人2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组,n=10)和对照组(n=10),IPC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实施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的缺血预适应,然后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冷(4℃)St Thomas‘停搏液,心脏完全停跳后开始心内手术;对照组则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均于并行循环前,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30,60分钟时经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心肌功能恢复情况;于并行循环前,开放升主动脉时取心肌行超微结构检查及ATP,MDA测定,IPC组还监测缺血预适应期间的心电图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1)CPB后IPC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快(P<0.05),心肌收缩有力,血压维持良好,需辅用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维持血压的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升主动脉开放时IPC组心肌超微结构;ATP等的保护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MDA的生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IPC组阻断升主动脉期间ST段降低(阻断30秒时发生),开放升主动脉后ST段在15秒内完全恢复,此期间均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IPC前后血气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缺血预适应加冷停博液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