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膦甲酸钠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静止期与活动期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膦甲酸钠(PFA)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肾移植术后41例CMV感染活动期(11例有明显临床症状)和22例静止期患者使用PFA,另选10例静止期病例不予处理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02.
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效果,并与伐昔洛韦比较。方法:60例肾移植病人,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s12)a,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后d7~10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组予更昔洛韦250mg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iv,gtt,bid;伐昔洛韦组予伐昔洛韦300mg,po,bid,疗程均为2wk。观察术后6mo内的CMV感染情况,检测CMV血清学指标。结果:术后3mo的CMV抗原阳性率和抗CMVIgM抗体阳性率,更昔洛韦组均低于伐昔洛韦组(P<0.05),而抗CMVIgG抗体阳性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发生CMV上呼吸道感染10例,更昔洛韦组2例(7%),伐昔洛韦组8例(27%),P<0.05;发生CMV肺炎4例,更昔洛韦组1例(3%),伐昔洛韦组3例(10%),P>0.05。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更昔洛韦组低于伐昔洛韦组(10%vs37%,P<0.05),且发生时间延迟。结论:术后静脉注射更昔洛韦较口服伐昔洛韦能更好地预防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当前肾移植发展十分迅速,但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尽早发现急性排斥反应,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免疫学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Yq11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 factor,AZF)微缺失情况,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对原发性无精子及少弱精症患者与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 对145例患者(无精子症102例,严重少精子症43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ZF的3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检测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率。选取6个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用PCR技术检测145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AZF区微缺失情况。结果 145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2例,占8.3%。AZF、区微缺失21例,缺失率为14.5%。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AZF缺失率分别为14.70%和11.62%。145例中AZF区微缺失21例,表现为无精子症。缺失均在AZFc区,7例为DAZ(sY254、sY255)缺失,另2例为DNA加sY157缺失。结论 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无精子症缺失率高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AZF3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可作为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诱导树突状细胞产生吲哚胺2,3–过氧化酶,从而调节T细胞反应,可能是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的理想途径。观察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本身及其在多种因素刺激活化状态下吲哚胺2,3–过氧化酶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1/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免疫研究所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培养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并分别利用脂多糖80 μg/L、CD40L500 μg/L、γ–干扰素50 μg/L及三者联合作用于培养7 d的上述细胞,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树突状细胞中吲哚胺2,3–过氧化酶mRNA的表达。②培养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T淋巴细胞做为静息T淋巴细胞,并采用抗CD3单抗及抗CD28单抗各1 mg/L刺激T淋巴细胞作为活化T淋巴细胞。将树突状细胞及γ–干扰素作用下的树突状细胞与静息T淋巴细胞及活化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 结果:①培养7 d的树突状细胞及在脂多糖、CD40L刺激下的树突状细胞均未见吲哚胺2,3–过氧化酶mRNA的表达,而γ–干扰素及γ–干扰素+脂多糖+CD40L三者联合刺激下的树突状细胞可检测到吲哚胺2,3–过氧化酶 mRNA的表达。②与树突状细胞相比,γ–干扰素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P < 0.01),加入色氨酸可使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所恢复,同树突状细胞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结论: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以产生吲哚胺2,3–过氧化酶,通过降解色氨酸发挥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106.
自1977年12月~1989年12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尿道狭窄95例,其中15例(1.57%)为难治性尿道狭窄,采用耻骨块切除途径修复尿道,取得预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为男性,年龄16~60岁,平均35.73岁。病史5个月~17年,平均2.83年。住院38~117天,平均69.26天。均为外伤性尿道狭窄,并有耻骨骨折。入院前均有尿道修补手术史。入院时排尿困难2例,有膀胱造瘘管12例,合并尿道直肠瘘1例。经手术证实尿道缺损3.5~5.5cm,平均4.23cm。  相似文献   
107.
肾移植术一年后失败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8.
测定了24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移植术后1-4个月血清垂体-性腺激素及血清微量元素的浓度,在此基础上,又对肾移植术后存活3年以上的已婚患者100例进行了性功能及生育能力的调查。结果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紊乱,而血液透析汉有改善这种异常。  相似文献   
109.
尸体肾移植1011例次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8年6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共为969例慢性肾衰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011例次,人/肾总存活率,1年期为89.2%/78.7%;3年期为82.0%/74.7%;5年期为67.0%/58.4%;存活10年以上者已有12例,15年的肾移植经验表明:(1)提高肾存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质量以肾与植肾手术尤为重要;(2)环孢素A等免疫抑制剂虽已普遍应用但仍应坚持ABO血型及淋巴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0.
免疫抑制剂引起移植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疾病(CVD)是引起肾移植患者移植物失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对CVD的危险因素有不良影响,如高血脂、高血压及移植后糖尿病(PTDM)。本篇主要阐述了免疫抑制剂对CVD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