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分析在诊断胃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8年5月在我院胃镜检查患者的胃液,离心过滤、PBS溶液(pH11.0)稀释20倍后检测其固有荧光光谱,比较光谱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结果显示,第一荧光峰在胃良、恶性疾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荧光强度78.5 AU为界值,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80.4%,特异性为77.4%。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采用标准化方法检测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80.4%vs81.5%,P=0.07),特异性显著提高(77.4%vs71.7%,P=0.02)。结论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是一种比较简便、有效的诊断胃癌的实验室手段,标准化检测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特异性,更有利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及其相关疾病谱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行ERCP诊治的52例PBM患者的资料。总结PBM的临床特点、分型、相关疾病谱变化和ERCP诊治过程。结果52例PBM患者中,女性多见,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和黄疸,其中Ⅰ型20例、Ⅱ型25例 、Ⅲ型7例,合并胆总管囊肿者占50.0%。从首次发病到我院明确诊断为PBM的时间跨度平均为12.2年,其中主要临床问题发生变化的有24例(46.2%)。共进行69例次ERCP操作,5例次患者失败(7.2%),PBM的困难插管率为34.6%(18/52),其中11例需借助高级插管技术,同期可比非PBM4 275例ERCP的困难插管率为15.4%(657/4 27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55,P<0.05)。患者行多种治疗性ERCP操作,包括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胰管支架置入术、胆管和胰管结石取石术等,操作成功率为92.8%(64/69),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15.4%(8/52)。结论PBM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ERCP技术在PBM及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插管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3.
许霞  闫秀娥 《现代保健》2011,(7):128-129
通过对影响护士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的心理问题的分析,提出端正医患关系,消除紧张心理,加强意志锻炼,增强心理耐力,消除不良影响,保持良好心境等措施是消除护士不良心理问题,提高穿刺采血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多种教学方法在八年制医学生见习中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多种教学方法在北京大学医学部2003级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见习效果,为今后改进见习教学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后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相对较好的见习效果,与见习教师单独讲课等其他单一方法相比较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为减少胆管巨大结石取石中十二指肠乳头大切开所导致的复发性胆管结石,初步尝试应用和谐夹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探讨此技术对恢复胆管括约肌功能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间,在北医三院消化科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结石大小1.0~2.5 cm,胆总管内径1.2~3.0 cm),且既往无ERCP史的患者3例,内镜下行胆管括约肌大切开(EST切口≥1.0 cm),取石成功后分别于胆管及胰管内放置塑料支架,然后应用和谐夹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并在EST术前、术后即刻及乳头成型术后3周取出胰胆管支架后,分别行胆管及Oddi括约肌测压,并随访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另取5只家猪,进行相似的实验(除胆管取石外)。 结果 患者及实验动物测压结果均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后,Oddi括约肌压力显著降低,而在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后3周有明显恢复。3例患者均成功完整取石,术后未出现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后3周拔除支架后,内镜下可见乳头愈合。动物解剖显示与未作处理的十二指肠乳头比较,未行乳头成型术的十二指肠乳头肌层完全断裂无愈合,行乳头成型术的肌层可见瘢痕性修复愈合。 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应用和谐夹进行夹闭的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可加速乳头愈合,保留括约肌压力,恢复乳头的抗反流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6.
<正>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者,称产后出血(PPH)。产妇由于迅速大量的失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故于此期内必须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可降低产妇出血率,减少后遗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类: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比较十二指肠乳头息肉良、恶性病变的内镜下及临床特点,探究内镜下预判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癌变的可行性,并评估内镜下乳头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endoscopic papillectomy,E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图片,分为良性病变及癌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年龄35~83岁,50岁以上患者占83.3%(35/42)。42例患者中,炎性息肉2例(4.8%),神经内分泌瘤1例(2.4%),增生性息肉1例(2.4%),Ⅰ级腺瘤5例(11.9%),Ⅱ级腺瘤10例(23.8%),Ⅲ级腺瘤4例(9.5%),癌19例(45.2%),腺瘤和癌共占90.5%。良性病变(炎性息肉及腺瘤)组平均年龄(56.7±9.2) 岁,癌组(66.0±9.8) 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癌[(2.3±0.8) cm]的直径显著大于良性病变[(1.6±0.6) cm, P=0.002]。良性病变均为山田(Yamada)Ⅰ型(57.1%)或Ⅱ型(42.9%)病变,而癌组山田Ⅰ型(36.8%)、Ⅱ型(31.6%)比例较低,31.5%为山田Ⅲ型病变。两组间山田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组带蒂倾向明显(P=0.046)。良性病变多与周围分界清楚(18/21,85.7%),而癌组分界多不明显,仅2例(10.5%)具有清晰的界限,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息肉表面颜色(P=0.353)、表面形态(P=0.3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病变大小、山田分型、与周围界限是否清晰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86,95%CI: 1.025~1.373,P=0.022)、与周围是否有清晰界限(OR=66.218,95%CI: 3.421~1 281.840,P=0.006)为乳头癌变风险的独立预判因素。19例癌患者中,术前仅2例(10.5%)活检诊断提示癌。17例癌(17/19,89.5%)、4例Ⅱ级腺瘤(4/10,40%)术前病理均低于实际病理分级,占病例总数的55.3%(21/38)。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息肉以腺瘤及癌为主,高龄、与周围黏膜界限不清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癌变的独立预判危险因素,单纯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对乳头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意义有限。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适合八年制医学生物理诊断的CBL教学方法。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生。呼吸、循环及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及异常体征》的物理诊断学课程分别采用不同的CBL教学方法:循环系统教学注重文献检索和知识拓展,呼吸系统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消化系统介于两者之间。课后以学生调查问卷为主观评价,以考核成绩为客观评价。比较3种CBL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共纳入49名学生。相比其它两科,循环系统CBL教学更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是课堂内容含量多、理解及记忆难度高(P均<0.01)。呼吸系统的CBL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P均<0.05)及复习(P均<0.05)。客观评价:简答题得分率消化系统高于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P均<0.05)。结论八年制学生物理诊断学CBL教学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过多的文献检索及知识拓展增加学习负担,并没有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我市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用EPI—data软件处理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婴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99.2%: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为91.7%。不同出生地点和地区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影响首针接种率的因素主要是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占所有原因的64.9%。多元Logistic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户口状况、文化程度、乙型肝炎知识了解度、产前检查、接种点距离具有极高的相对危险度。结论我市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及首针及时接种率近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医院产科医生正确把握注射乙肝疫苗禁忌症、加强对孕产妇进行乙肝知识的宣传是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