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4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脑缺血对脑内β-淀粉样蛋白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在大脑细胞外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是AD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可有效地清除大脑产生的Aβ,但AD患者脑内的Aβ产生和清除失衡,使脑内Aβ量增多,最终形成老年斑。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缺血与散发性AD的发病关系密切,而Aβ清除的减少是AD脑内Aβ聚集的重要原因。那么脑缺血是否也会通过影响大脑中Aβ的清除机制,致使脑内Aβ聚集,产生AD特征性的病理损害及临床表现?我们就脑缺血与脑内Aβ清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对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集60岁以上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CI组,29例)和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ICH组,18例)血清标本,应用免疫竞争饱和法测定AGEs,用放射免疫分析非平衡法检测Aβ,同时与年龄匹配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CI组患者AGEs(13.55±1.00)mg/L,Aβ(1.43±0.24)μg/L;ICH组AGEs(12.45±1.03)mg/L,Aβ(1.42±0.13)μg/L;对照组AGEs(9.94±1.24)mg/L,Aβ(1.02±0.13)μg/L。CI组和ICH组两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组AGEs显著高于ICH组(P<0.05),而CI组与ICH组Aβ比较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高浓度的AGEs和Aβ可能与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288例轻型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分]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系统分级,将0~1级定义为症状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采集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于出院时行NIHSS评分、发病90 d时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症状首发5 d内原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NIHSS评分增加值≥2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90 d 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根据TICI分级,本组中66例患者(22.9%)为症状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与不伴症状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比较,症状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轻型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空腹血糖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明显增高(P0.05~0.01);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预后不良的比例及出院时NIHSS评分、发病90 d时mRS评分明显增高(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是轻型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OR=7.4,95%CI:3.4~15.9,P0.01)及预后不良(OR=7.8,95%CI:4.0~15.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症状性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比例较高,不应被视为"轻型卒中"。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外周血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建立成年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分为MCAO后6h,12h,24h,48h,72h,1周,2周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NF-γ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NF-γ,的水平在MCAO后6h和12h均升高,但自24h起逐渐下降,72h降至最低(P〈0.01),其中血清INF-γ水平至2周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相反,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则在脑卒中后6—12h时有短暂降低,12h起开始回升,在72h升至最高(P〈0.01),至1周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MCAO后大鼠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降低和抗炎细胞因子升高,表明脑卒中后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体位性低血压(0H)和餐后低血压(PP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5例原发性PD患者(PD组)和35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清醒后、早餐前15 min和早餐后60 min卧位和直立位血压的测量,以及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OH和PP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D组餐后立位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OH、PPH发生率及SCOPA-AUT总分和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PD患者OH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呈正相关(P <0.05);PPH与PD病程及OH呈正相关,与SCOPA-AUT中瞳孔调节分数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PD患者OH和PPH的发生率高.抗PD药物剂量大是PD患者OH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程长、OH及瞳孔副交感神经功能损害是发生PP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明确rTMS的抗细胞衰老作用, 并探讨该作用与其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D患者108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54例, 另选取在门诊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4例作为正常组。rTMS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维持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 rTM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 rTMS治疗每日1次,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则接受假rTMS治疗, 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运动症状[包括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计时运动试验和10 m折返运动试验]和非运动症状评估[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 并于上述时间点采集2组患者和正常组的晨空腹静脉血, 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4周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 r... 相似文献
38.
维生素E对AD大鼠海马HN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D大鼠海马4-羟基壬烯醛(HNE)含量的改变及维生素E对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维生素E治疗组三组.以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左侧杏仁核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用Y迷宫检测并比较三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术后4周(维生素E治疗组服用维生素E后14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并比较三组大鼠海马中HNE的含量.结果:(1)术后4周,维生素E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P<0.05),但较AD模型组有改善(P<0.05).(2)术后4周,维生素E治疗组海马中HNE含量多于假手术组(P<0.01),但少于AD模型组(P<0.01).结论:AD模型大鼠海马中HNE含量增多;维生素E可以通过清除自然基的方式,减少脂质代谢产物的聚集,抑制氧化应激,改善AD症状.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慢性低氧低糖对小鼠血脑屏障(BBB)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End.3行不同时间的低氧低糖培养后,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RAGE、L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低糖培养24、36和48h组bEnd.3细胞RAGE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以48h组最为显著。低氧低糖培养36和48h组LRP-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24、36和48h组LRP-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48h组LRP-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为最低。结论:慢性低氧低糖环境下,小鼠BBB上RAGE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LRP-1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大鼠外周细胞免疫功能改变与脾脏质量指数和组织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脾脏质量指数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 erleukin,IL)-1β和干扰素(interferon,INF)-γ水平分别在模型制作后6h和12 h升高,24 h时开始回落,72 h时降至最低,较假手术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相反,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则在模型制作后6h时降低,12 h时回升,72 h时达高峰,较假手术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MCAO组大鼠脾脏质量指数在模型制作后6h显著降低(P<0.01),12 h时回升,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72 h时降至最低(P<0.01).HE染色显示,MCAO后72 h大鼠脾脏的生发中心明显缩小,且轮廓显示欠清晰.相关分析显示,促炎细胞因子IL-1β( r=0.304,P=0.002)和INF-γ水平(r=0.644,P=0.000)与脾脏质量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与脾脏质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00).结论 MCAO大鼠外周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脾脏变化可能在卒中后免疫抑制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