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35篇 |
免费 | 414篇 |
国内免费 | 2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4篇 |
儿科学 | 53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347篇 |
口腔科学 | 263篇 |
临床医学 | 1090篇 |
内科学 | 554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140篇 |
特种医学 | 2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78篇 |
综合类 | 1926篇 |
预防医学 | 813篇 |
眼科学 | 88篇 |
药学 | 768篇 |
21篇 | |
中国医学 | 899篇 |
肿瘤学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55篇 |
2022年 | 260篇 |
2021年 | 338篇 |
2020年 | 183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380篇 |
2013年 | 339篇 |
2012年 | 422篇 |
2011年 | 445篇 |
2010年 | 438篇 |
2009年 | 395篇 |
2008年 | 404篇 |
2007年 | 417篇 |
2006年 | 315篇 |
2005年 | 322篇 |
2004年 | 298篇 |
2003年 | 224篇 |
2002年 | 231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192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通过前后联合入路一期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8例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选用改良的颈胸交接部前方入路及传统后方入路,一期行病椎全椎切除,脊柱重建方法.结果 术后1个月,除1例T2血管瘤神经功能A级恢复至C级,其余患者为E级(3例E级术后未加重).结论 选用改良的颈胸交接部前方入路及传统后方入路,一期行病椎全椎切除、椎体间植骨、前后联合固定重建脊柱,为治疗颈胸交接部脊椎肿瘤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设计的操作路径方案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对不同时间段收治的292例患者(392椎),分别采用未实施操作路径(实施前组183椎),实施操作路径(实施后组209椎),统计分析两组治疗中出现的骨水泥渗漏变化,并同时对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进行VAS评价。结果实施前组29椎出现骨水泥渗漏(15.85%),实施后组12椎出现骨水泥渗漏(5.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平均值:术前1 d为7.56分±0.65分,术后3 d为2.12分±0.95分,术后3个月为2.69分±1.16分,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路径方案起到加强医疗管理、规范治疗行为、减少医源性失误作用,能有效降低和预防PKP治疗中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但据文献报道,LC的并发症仍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且胆道并发症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部分胆道并发症处理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2]。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本院或他院施行LC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20例,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渗漏的成因及对策.方法 对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37椎)出现骨水泥渗漏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获随访3~18个月,穿刺技术失误12椎,适应证选择不严格12椎,球囊过度椎体扩张9椎,骨水泥推注不当4椎.结论 严格适应证的选择,加强专业培训和术前对治疗椎的评估,术中X线监视下精细操作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并探讨诊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表现、初次手术方案、再次手术探查结果及相应的再次手术方案。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①椎间盘突出。②腰椎不稳。③椎管狭窄。④椎管内瘢痕形成。⑤漏诊和(或)误诊。39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腰椎术后临床疗效评定参考侯树勋等制定的评价标准:优23例,良8例,可5例,差1例。颈椎手术1例术后JOA评分17分,疗效为优;胸椎手术1例,参考脊柱手术后Beau jon-Lassale功能评分标准评分:20分,疗效为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腰腿痛复发或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原因大部分为医源性。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病因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再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6.
我院自 1993年以来 ,应用双角角度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肱骨外科颈移位骨折 1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中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5 0~ 73岁 ,平均 6 3岁。新鲜骨折 14例 ,陈旧性骨折 1例。摔伤 9例 ,车祸伤 3例 ,高处坠落伤 3例。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法 手术在臂丛阻滞下进行。用双角角度钢板做内固定器械 (图 1)。取肩前外侧切口 ,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游离头静脉并将其向内侧牵开 ,于胸大肌止点处纵行切开骨膜 ,暴露骨折部。于大结节下缘向肱骨头方向打入角度钢板头部 ,顶端以不穿出肱骨头为度。钢板打入…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介绍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肿瘤摘除术,评价其在治疗颈椎管内肿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03年7月~2006年6月,治疗26例颈椎管内肿瘤,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5~57岁,病程3~24个月。四肢肌力~级,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2例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术前MRI检查示肿瘤大小1.5cm×0.8cm~2.8cm×2.0cm,位于C3-6节段,其中C3、4节段8例,C4、5节段9例,C5、6节段9例。术前摄颈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患者颈椎平均活动范围,前屈30~45°,平均39.3°;后伸32~45°,平均40.5°;左侧屈20~45°,平均25°;右侧屈30~45°,平均36.6°。术后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摄动力位X线片,测量颈椎活动范围,其中15例患者复查MRI及CT。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感觉、肌力、肌张力、反射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生活全部自理。术后10例出现颈部酸痛,功能锻炼后逐渐缓解。术后7周复查MRI及CT可见棘突与椎板间骨性愈合,未出现“关门”现象,后柱结构基本恢复。术后复查动力位X线片示无颈椎不稳、椎管狭窄,颈椎活动范围:前屈28~43°,平均37.9°;后伸32~44°,平均41°;左侧屈25~45°,平均23°;右侧屈35~45°,平均36.2°。结论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既可充分显露肿瘤,又可在悬吊固定后最大程度保留后柱结构,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软骨细胞合成和降解软骨细胞外基质(ECM)大分子,而基质又可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软骨结构。骨关节炎(OA)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是ECM的降解超过其合成,引起软骨基质净含量的减少,覆盖关节骨表面的软骨甚至可完全耗损。其中ECM的重要成分聚蛋白多糖的丢失被认为是关节炎的主要早期表现,最初发生于关节表面,以后进展至深区.随后出现胶原纤维降解和组织力学障碍。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Truview EVO,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用于颈椎活动受限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择期颈椎活动受限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手术49例,静脉麻醉诱导后,随机先后使用TruviewEVO2喉镜与Macintosh喉镜显露喉部,并采用喉部暴露条件好的喉镜行气管插管。比较2种喉镜Cormack.Lehane(C-L)分级,喉部结构显露时间和声门显露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TruviewEVO,喉镜组c-L分级显著优于Macintosh喉镜组(Z=-5.488,P=0.000),喉部结构显露时间明显长于Macintosh喉镜组[(15.9±6.7)Svs.(12.3±4.5)S,t=4.304,P=0.000]。2种喉镜声门显露时HR、SBP、MAP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ruviewEVO,喉镜用于颈椎活动受限患者气管插管效果明显优于Macintosh喉镜,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对于部分困难气道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