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药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血糖高,治疗的目标就是降糖。目前降糖药的种类很多,西药的、中药的加起来保守估计有几十种。如此多的降糖药,有些合用后或会加重不良反应,或相互拮抗;但有的药物合用,却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增加药效,甚至可以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成为降糖药中的黄金组合。本期专家评药,跟您说说降糖药中有哪些黄金搭档,它们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综合干预后腰围的变化对代谢综合征(MS)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对490例糖尿病、高血压、MS患者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后,根据干预前后腰围的变化,排除64例腰围无变化者,将有变化的患者分为腰围下降组(212例)和腰围上升组(214例),对2组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腰围下降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MS各组分达标率升高,危险因素显著减少;而腰围上升组各项代谢指标改善不显著。hs-CRP、HOMA-IR、舒张压、甘油三酯的变化值与腰围的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综合干预后腰围的下降,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减轻,MS各组分得到改善,危险因素减少。  相似文献   
3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肾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体内调节神经体液和心血管功能的主要系统。新发现的多肽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通过产生血管紧张素(Ang)1-7和水解部分AngⅡ,拮抗由ACE水解产物AngⅡ介导的缩血管作用,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研究表明糖尿病大鼠肾脏ACE2表达下降,糖尿病、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均可损害肾脏,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三种疾病患者ACE2基因A/C多态分布情况及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有氧运动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与人类代谢综合征相似的大鼠模型,并观察游泳(有氧运动)的干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别给予普通膳食(对照组)、高脂高盐膳食、普通膳食加游泳和高脂高盐膳食加游泳处理,24周后观测各组的体重、内脏脂肪量、尾动脉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脂,并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结果高脂高盐膳食组出现了典型的代谢综合征特征,其体重、内脏脂肪、血压、胰岛素和甘油三酯均比其他组的各项指标显著增加,而葡萄糖输注率显著降低。结论高脂高盐膳食可诱导大鼠代谢综合征,有氧运动可减少或控制因高脂、高盐饮食引起的体重、腹围增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调节异常,有效防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高血压患者腹型肥胖类型与室间隔肥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高血压患者腹部脂肪堆积与心脏重塑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80例,男198例,女182例,年龄21~83岁,采用螺旋CT进行腹部脂肪扫描,测量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及腹壁脂肪面积(SA),同时测量血压、腰围(WC)、体重指数(BMI)、心脏室间隔厚度(IVST)。根据VA和WC测量结果,将380例患者分为真性腹型肥胖组(VFO,n=128),假性腹型肥胖组(Pseudo-VFO,n=83),隐性腹型肥胖组(MVFO,n=68)及非肥胖组(Non-obesity,n=101)4组。根据IVST将患者分为IVST正常组和IVST增厚组。根据腹部脂肪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VA正常组和VA堆积组。分析不同组间IVST、SA、VA、VA/SA、WC、BMI的差异。结果 IVST增厚组WC、VA、BMI、VA/SA明显高于IVST正常组,而SA明显低于IVST正常组(P<0.05)。VA堆积组IVST、WC、BMI、VA、VA/SA明显高于VA正常组,而SA明显低于VA正常组(P<0.05)。真性腹型肥胖组IVST、VA明显高于假性腹型肥胖组、隐性腹型肥胖组及非肥胖组(P<0.05),而VA/SA比值低于隐性腹型肥胖组;隐性腹型肥胖组IVST、VA明显高于假性腹型肥胖组、非肥胖组(P<0.05);假性腹型肥胖组SA高于真性腹型肥胖组、隐性腹型肥胖和非肥胖组(P<0.05),而其IVST与非肥胖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VA/SA、VA、WC是导致IVS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隐性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者室间隔肥厚明显相关。VA/SA是室间隔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densityliporotein ,Ox LDL)对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Humanme sangialcell ,HMC)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与不同浓度Ox LDL共培养后的HMC制成单细胞悬液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后 ,计算出细胞周期中的G0 G1 期、S期、G2 +M期各时期的百分比及S期抑制百分比、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低浓度 ( <10 0 μg ml)的Ox LDL明显刺激HMC增殖 ,表现为G0 G1 期细胞百分比减少及S期细胞增加 ;细胞的S期抑制百分比明显下降 ,而细胞的增殖指数则显著增高 (P <0 .0 1) ;高浓度 ( >15 0 μg ml)的Ox LDL明显抑制HMC增殖 ,表现为G0 G1 期细胞百分比增加及S期细胞减少 ,细胞的S期抑制百分比明显增加 ,而细胞的增殖指数则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不同浓度的Ox LDL可能通过对MC增殖周期的不同影响 ,参与肾小球硬化过程中从MC过多状态到MC过少状态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onⅡ ,AngⅡ )转换酶抑制剂 (Angiotensio 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 ,ACEI)及Ang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 (Diabetesnephropathy ,D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 tein 1,MCP 1)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MCP 1的变化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人DN肾组织MCP 1蛋白和mRNA表达 ,并用免疫组化检测CD68;对DN患者采用随机给予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量 ,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尿液MCP 1水平。结果 DN肾小管间质MCP 1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1) ,小管间质病变愈重 ,MCP 1表达愈高 (P <0 .0 1)。DN肾小球MCP 1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 (P <0 .0 5 ) ,各级肾小球病变间无明显差异。DN肾小管间质CD68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1) ,各级小管间质病变间差异明显 (P <0 .0 1)。DN肾小球CD68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 (P <0 .0 5 ) ,各级肾小球病变间无明显差异。DN尿液MCP 1水平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 <0 .0 1) ,与肾小管间质MCP 1表达呈正相关 ,服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均可降低尿液MCP 1水平。结论 DN患者肾组织内MCP 1表达与肾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尤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形成有关 ,血管紧张素Ⅱ及AngⅡ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单核 巨噬细胞浸润而改  相似文献   
38.
王女士今年62岁,6年前测空腹血糖11.0mmol/L,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开始几年口服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尚可。最近两年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类似物,空腹血糖仍在10.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12.0~1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8.9%,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增敏剂效果不佳。曾用过GLP-1受体激动剂,因出现眩晕而停药,  相似文献   
39.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EBM相关知识的水平,转变态度观念,掌握EBM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应用EBM于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决策水平,最终使患者受益[1-2].内分泌代谢病学科是专科特色较强的一门学科,是目前EBM研究最多的学科之一.以往应用常规教学方法,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较低,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差.有研究显示,在临床见习中引入EBM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获取EBM证据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运用循证教学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教学,以期探讨其对学生学习行为、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治疗及保守治疗的截肢率、死亡率等差异,分析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于我科住院的25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n=94)和常规治疗组(n=157),常规治疗组行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随访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于出院后1、3、6个月、1、2年检测踝肱指数(ABI)、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截肢率、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组(17.20% vs 7.45%,P<0.05;9.55% vs 3.19%,P<0.05;10.83% vs3.19%,P<0.05).介入治疗组术前ABI为0.62±0.25,术后3d、1、3、6个月ABI显著高于术前(分别为0.88±0.19、0.90±0.11、0.82±0.23、0.79±0.20;P<0.01,P<0.05),而常规治疗组ABI呈现继续下降趋势.进一步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r=0.892,P=0.037),而hs-CRP是影响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危险因素(r =2.096,P=0.035).结论 下肢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血供,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截肢率及病死率.年龄越大,手术效果越差,术前hs-CRP越高,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