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热证候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采集RA寒热证候患者及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 T淋巴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活动期和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CD4 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RA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有63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稳定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48条基因异常表达,只有1条与上述63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活动期RA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59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稳定期与活动期比较的63条和稳定期寒热证候之间的48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RA患者稳定期和活动期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索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寒、热证候分类的客观基础,研究中医四诊信息与RA细胞因子、临床炎性指标、临床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RA女性患者70例,按RA证候问卷表采集患者各项证候信息,参照相应标准进行寒、热证候判断,活动性判断。同时,取患者晨起空腹血样,检测细胞因子、临床炎性指标和临床免疫学检查指标。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为主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在控制RA活动性的基础上,分析各客观指标在寒、热证候之间的差异。结果:除C反应蛋白(CRP)外,早期女性RA寒热证候患者细胞因子(IL-8、TNF-α、IL-10),临床炎性检查指标(ESR),及各免疫学指标(IgA、IgM、IgG、RF、C3)的值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RA患者寒热证候之间CRP有显著性差异,寒证的CRP低于热证,提示CRP可以作为RA寒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利用决策树模型分析方法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证候疾病信息与疗效的关系。方法397例确诊活动期RA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3例和西药治疗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病人中医四诊信息和西医疾病诊查指标,治疗效果用ACR20判断,抽取患者初诊时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在SAS8.2上实施。通过单因素探索性分析,计算疗效与变量的比数比,以P〈0.2作为入选模型的标准;采用决策树进行挖掘分析。以疗效为分层变量,随机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占75%)和验证集(占25%),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模型中,中药治疗组共纳入变量20个,西药治疗组纳入变量26个。中药组中晨僵、关节肿胀数、IgM、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关节疼痛、医生总体评价与疗效呈正相关,病程和夜尿多与疗效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有11项观测指标与疗效相关,其中血沉、腰膝酸软、舌苔白、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医生总体评价、关节肿胀、患者总体评价等8项指标与疗效呈正相关,舌苔黄、舌红、白细胞检测与疗效呈负相关。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中晨僵、舌淡红、关节压痛程度、夜尿多4项观测指标不同组合患者的中药治疗疗效有差异;西药组中舌苔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量和晨僵4项观测指标不同组合患者的中药治疗疗效有差异;同时,决策树分类的结果在随机选取的验证集中也得到了验证。结论利用决策树分析方法分析证病信息与中西医疗法疗效的关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思想,有利于提高治疗方案使用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4.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观症状因子分析及其与免疫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主观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并探讨其结果与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活动期RA病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9例和西药治疗组204例.治疗前后收集病人18项常见主观症状.结果:中、西药治疗对反映关节病情的公因子影响一致,均具有改善作用,但中药治疗对虚证症状的公因子的改善优于西药组.结论:因子分析能够对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因子分析结果与传统证候分型有一致性;对公因子与疗效关系的探索,能更好地显示中药疗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医师权限管理工作一直贯穿于医师在医疗系统内的所有工作环节,根据职称及角色的变化,所进行的医疗及办公权限也相应发生变化。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套基于OA系统办公系统的应用实践,流程化的集中处理零散分布于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授权,按权限的生命周期分权限授予、查询、变更三个纵向场景,以数据申请、医务管理、数据操作、数据协同四个维度层级,以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约束医师权限。

  相似文献   
46.
通脉益智胶囊由女贞子、何首乌、丹参、赤芍、石菖蒲、远志、漏芦等组成。观察了通脉益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并设立了喜德镇对照组。结果 :通脉益智胶囊能降低内皮素、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与喜德镇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提示 :通脉益智胶囊和喜德镇通过降低内皮素、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达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使脑神经细胞机能再恢复的作用 ,从而增强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7.
强直性脊柱炎 (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侵犯脊柱 ,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中医中药治疗A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并在探讨治疗AS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抗炎作用在临床观察中发现 ,中药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刘丽红等用自拟骨痹汤 (狗脊、杜仲、怀牛膝、骨碎补、独活、陈皮各 15g ,仙灵脾、威灵仙、生地、枸杞子各 15~ 30g ,僵蚕、熟地、当归各 12g ,桂枝 9~ 15g ,蜈蚣 2条 )治疗AS4 7例中 ,血沉 (ESR)增快的 33例 ,治疗后恢复正常 2 1例[1] ;闫汝茂等用息风湿 1号 (…  相似文献   
48.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迄今不明,但一般认为是感染后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招致以滑膜炎为基础的关节病变。本病发病与机体素质有一定联系。常见的症状是关节肿痛,晚期可引起关节的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实践体会到本病有别于痹证分类中常见之‘十痹”、“痛痹”、‘请痹”,而具有关节变形、令人致残的特点,诸医家各持己见,各立其名,或以“骨痹”。“肾痹”称之,或以“历书”、“白虎历节”名之,亦或以“顽痹”、“鹤膝风…  相似文献   
49.
壮督补肾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30例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督寒证 )患者以壮督补肾为法 ,采用自拟的补肾强督治汤加减治疗 ,疗效判定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标准。结果显示 :有效率为 96 6%。说明用补肾强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肾虚督寒证 )有较好的疗效 ,尤其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  相似文献   
50.
为了探讨早期、非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采集早期、非早期RA患者及健康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T淋巴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早期、非早期RA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结果:非早期与早期RA患者比较,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有83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上调3条,下调80条,主要涉及信号转导。与健康人比较,有45条基因异常表达,其中13条基因在RA的早期和非早期较正常对照组表达降低,30条在早期高表达;只有2条与早期与非早期比较差异表达的83条基因重复;差异基因涉及信号转导和免疫应答,以及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早期与非早期RA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与健康人比较的差异基因与RA早期和非早期比较的差异基因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