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构建及鉴定含有GST标签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融合蛋白。方法 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并构建到pGEX4T-1上,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进行诱导表达,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重组蛋白。结果扩增出了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pGEX4T-1-ESAT-6,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后经诱导产生了高水平的表达产物,蛋白纯化后可被结核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构建了质粒载体pGEX4T-1-ESAT-6,并经诱导后高效表达了ESAT-6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结核菌的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涂片镜检法、L-J罗氏培养法、Bactec-960快速培养法及PhaB法共同检测151例痰标本。结果痰标本四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151份临床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涂片镜检、L-J罗氏培养、Bactec-960快速培养和PhaB法检查结果分别是20.5%、38.4%、59.6%和60.9%;比较PhaB与涂片和培养的阳性检测率,Phab检出率远高于涂片法(χ2=51.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ab检出率高于罗氏法检出率(χ2=15.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haB方法能快速、简便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且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3.
结核分枝杆菌DNA指纹技术是一种用于结核流行病学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它除能追踪传染源,查证传播途径、筛选结核病易于传播的人群外,还能分析某一地区流行的结核分枝杆菌的群结构特征。本研究利用结核分枝杆菌DNA指纹技术分析2000年河南省内流调获得的结核分枝杆菌野生株,并对其进行了一些统计学分析,以期获得一些新的提示: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分析结核抗体免疫学3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TB-DOT)、免疫层析法(TB-IgG)和酶联免疫法(TB-SA)3种结核抗体联合检测方法(简称:结核3项),对804例肺结核病人,76例非结核病肺部疾病及5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B-DOT、TB-IgG和TB-SA3项检测肺结核病人的特异性高于93.00%,敏感性在61.90%以上。结核2项和3项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4.80%和93.30%,结论结核3项联合检测方法由于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特异性,且检测简便、快速、灵敏、价格低廉是一种快速结核病实验室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回顾分析河南省1985年、1990年、2000年3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以掌握全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病流行状况,为河南省201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结核病耐药趋势的研究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三次流调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247株,药敏试验药物有:INH、SM、RFP、EMB、PAS-Na、TB1,方法采用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结果不同年度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总耐药率、初始耐药率、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985年47.2%(50/106)、31.4%(16/51)、61.8%(34/55);1990年52.2%(36/69)、32.3%(10/31)、68.4%(26/38);2000年29.2%(21/72)、25.6%(10/39)、33.3%(11/33),不同抗结核药物耐药顺位占前3位的1985年INH、SM、RFP;1990年SM、INH、TB1;2000年RFP、INH、SM;不同耐药种类的百分比1985年耐1种药物占48%、耐2种以上药物占52%;1990年耐1种药物占47.3%、耐2种以上药物占52.7%;2000年耐1种药物占28.6%、耐2种以上药物占71.4%;结论 1985年总耐药率为47.2%,已显示河南省耐药结核病感染相当严重,至1990年5年间呈上升趋势为52.2%,到2000年耐药率有所下降为29.2%,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27.8%偏高。1985年与1990年单耐药与多耐药比值为48/52和47.3/52.7;2000年比值差别较显著为28.6/71.4;提示我省耐药结核病疫情相当严重,而耐多种药结核病例占总耐药的70%。  相似文献   
27.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pncA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酶的表达蛋白。方法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pGEX4T-1构建表达载体pGEX4T-pncA,经序列测定证实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DH10b,再经IPTG诱导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吡嗪酰胺酶融合蛋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重组蛋白。结果扩增出了结核分枝杆菌pncA基因,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pGEX4T-pncA,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经诱导产生了高水平的表达产物。结论构建了质粒载体,并诱导表达了GST-吡嗪酰胺酶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吡嗪酰胺耐药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我们应用超微量法与常量法进行了血清总蛋白等五项指标的对比测定,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每位患者取耳垂血清与静脉血各一份,经离心分离血清后备用.2.标本用量:耳垂血清用超微量法,静脉血清用常量法进行对比测定,两种检验方法使用试剂均相同,超微量法样品加入量和试  相似文献   
29.
四种结核杆菌DNA提取方法PCR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套适用于临床检测的p53基因突变的分析方法,探讨肺癌发生发展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银染法对22例肺癌患者p53基因的第6、第7外显子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组织标本经PCR扩增,均获得特异的p53基因扩增产物,进一步对第6第7外显子应用SSCP进行突变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p53基因突变率各不相同,第7外显子的突变率(27.3%)高于第6外显子(9.1%)。结论:PCR-SSCP银染法是适于肺癌患者p53基因突变分析的简捷、快速而可靠的检测方法,通过进一步研究,将为肺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