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摘要】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致多器官水肿中的作用及丹参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n=8):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丹参预处理组(SM组)。以止血带法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SM组在再灌注前30min经尾静脉推注丹参注射液5ml/kg。手术准确留取每只动物的心、肝、肾、肺、脑、肠及骨骼肌组织各1g,恒温烘干后称其干重并计算各标本的湿干重比值(W/D)。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浆SOD、XOD活性及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LIR后各组织W/D均增加(P<0.01或P<0.05),血浆SOD活性降低而X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P<0.01或P<0.05),各组织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结构紊乱、组织间隙增宽和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而SM组与单纯再灌注组比较,血浆SOD活性回升而XOD活性和MDA含量降低(P<0.01或P<0.05),镜下组织病理学变化有所减轻。结论: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多器官水肿,氧化应激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丹参可通过抗氧化在此过程中发挥抗水肿作用。  相似文献   
92.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过程,目前认为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与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有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氢气有抗氧化、抗炎性反应和抗细胞凋亡等作用。最近有研究者发现氢气有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处理(IPC+IR)组,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发生过程中,血液中CD18阳性的多形核白细胞(PMN)百分率,以及肺组织ICAM-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值(W/D);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缺血预适应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W/D及CD18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肺组织MPO活性增加,ICAM-1表达明显升高,预适应可以明显抑制这些变化,从而对肺起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与下调黏附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损伤的影响,探讨I-postC的器官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postC组(n=8)。橡皮带结扎动物双后肢根部4h后松解橡皮带恢复血流灌注4h,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对照组橡皮带松弛环绕大鼠双后肢根部,不阻断血流。I-postC组大鼠在血流再灌注前,行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3次,再恢复血流灌注4h。实验结束留取血液及肺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性粒细胞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以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selectin水平,测定各组大鼠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外周血中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血浆和肺组织中sICAM-1及P-selectin水平均升高(P<0.01);肺组织中MPO活性升高(P<0.01);PaO2和PaCO2明显降低(P<0.01)。IR组大鼠肺组织镜下可见肺间质内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周间隙增大,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有渗出液,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与IR组比较,I-postC组上述生化指标检测值明显降低(P<0.01),PaO2和PaCO2明显升高(P<0.01);血浆及肺组织炎性因子活性降低(P<0.01);镜下可见肺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I-postC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大鼠LIR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95.
缺血预适应减少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肝脏自由基和钙含量的改变与细胞凋亡情况以及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浆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肝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的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肢体IR后血浆AST、LDH显著增多,血浆和肝SOD减少而MDA显著增加;肝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显著增多;BCL-2与BAX蛋白表达增多,而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凋亡细胞显著增多。IPC显著减轻了IR后引起的MDA含量的升高,并且显著增加了SOD的含量;减轻了组织和线粒体钙超载;BCL-2的表达则明显升高而BAX表达较IR组减少,BCL-2/BAX比值升高;凋亡细胞显著减少。结论肢体IR引起肝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钙超载,凋亡细胞增多。IPC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而减轻肢体IR后继发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96.
内质网应激反应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肢体IR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组、IR组,测定各组骨骼肌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测定骨骼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水平,分析肢体IR损伤与ERS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及缺血组比较,IR组大鼠骨骼肌组织ROS、MDA、XOD明显增加,而SOD活性降低,GRP78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上调。结论肢体IR损伤可诱导骨骼肌细胞ERS反应。  相似文献   
97.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人、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海马、内嗅皮质体积,探讨MRI测量海马和内嗅皮质体积对诊断MCI及AD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住院及门诊体检者中筛选MCI者42例(MCI组),阿尔茨海默病(AD)者38例(AD组),认知功能正常(NC)者42例(NC组),进行一般情况检查和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应用MRI测量海马和内嗅皮质体积,并分析其与简易智力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CI组海马和内嗅皮质体积分别为(6.29±1.13) cm3和(2.71 ±0.51) cm3;显著小于NC组的(7.01 ±0.92)cm3和(3.12±0.34) cm3(P均<0.05),AD组海马和内嗅皮质体积分别为(5.10±1.07) cm3和(2.09±0.68)cm3,与NC组相比明显减小(P均<0.01),和MCI组相比AD组海马、内嗅皮质体积明显缩小(P均<0.01).海马体积与MMSE评分正相关(r =0.770,P<0.01),内嗅皮质体积与MMSE正相关(r=0.811,P<0.01),海马体积与MoCA评分正相关(r=0.810,P<0.01),内嗅皮质体积与MoCA正相关(r=0.842,P<0.01).结论 内嗅皮质和海马体积萎缩与认知障碍和AD密切相关,MRI测量内嗅皮质和海马体积对MCI与A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8.
缺血预适应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 (IPC)对兔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以进一步探讨 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2方法 实验用纯种青紫蓝兔 2 4只 ,随机分成对照 (Control)组 ,缺血再灌注 (IR)组和缺血预适应 (IPC)组 ,每组 8只 ,用BL -4 10生理记录仪测量心功能指标 ,并测定心肌酶含量变化及丙二醛水平。 3结果 发现 IPC可以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左室舒缩功能的降低 ,并且能降低血中心肌酶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DA)含量。 4结论  IPC对兔肢体 IR后心肌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NOS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NOS同工酶活性,分布和mRNA表达的变化;(2)方法 复制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损伤组(IR组),L-精氨酸组(L-Arg组)和氨基胍组(AG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NOS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NOSmRNA的表达。(3)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ontrol组iNOS染色少有阳性;IR组iNOS染色阳性,染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支气管上皮细胞,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支气管周围浸润的中性粒细胞也呈阳性表达;AG组iNOS染色较IR组减弱;L-Arg组则无明显差异。eNOS染色在Control组呈阳性,主要分布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其余3组染色均减弱,RT-PCR结果显示,iNOSmRNA的表达在Control组较少,IR组呈高表达,AG组,L-Arg组表达与IR组相比无明显差异;eNOSmRNA表达降低,肺组织中NO的水平增高;给予外源性的L-Arg增加NO的生成,应用AG不影响NOSmRNA的表达,只是 在蛋白水平对iNOS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胰腺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胰腺组织干细胞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及其在实验性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estin结合的免疫磁珠从大鼠胰腺导管细胞中分离和纯化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及诱导分化形成胰岛样结构,进行体外和体内的功能评价。结果大鼠胰腺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和诱导分化后,表达胰岛素mRNA,并形成胰岛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胰岛结构内含有大量胰岛素阳性细胞和少量胰高糖素阳性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干细胞分化出胰岛,有胰岛素释放,其释放量约为正常胰岛的39.4%。将干细胞分化来的胰岛移植到免疫缺陷的糖尿病小鼠后可以明显改善糖代谢的紊乱。结论胰腺组织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成为具有治疗糖尿病功能的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