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动力相关蛋白-1(DRP-1)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胰岛1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地塞米松(Dex)处理大鼠胰岛13细胞系INS-1细胞,通过亚G1(Sub-G1)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ting检测DRP-1的表达。利用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在INS-1细胞构建可诱导表达野生型DRP-1(DRP-1wt)基因和突变型DRP-1(DRP-1 k38A)基因的稳转细胞系,并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验证强力霉素(Dox)对转染基因的可诱导性。采用TUNEL法分析在Dex处理情况下,DRP-1wt基因或DRP.1k38A基因表达对Dex诱导的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同时测定相应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情况。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不同浓度Dex处理组细胞凋亡率[(15.7±4.2)%、(30.4±3.3)%、(61.6±5.4)%]明显高于未处理组[(3.3±1.3)%,t=6.44、14.07、30.26,均P〈0.05];200nmol/LDex处理24、48及96h后细胞凋亡率[(10.6±1.2)%、(15.1±4.6)%、(42.6±9.8)%]明显高于处理0h组[(2.4±1.3)%,t=2.99、4.63、14.66,均P〈0.05]。Westernblotting显示Dex可诱导胰岛β细胞DRP-1基因的表达。DRP-1wt基因表达能够显著促进Dex诱导的β细胞凋亡[(53.8±7.2)%比(16.2±3.2)%,t=10.02,P〈0.05],而DRP-1k38A基因表达反而抑制Dex诱导的B细胞凋亡[(6.2±1.1)%比(14.5±1.8)%,t=10.63,P〈0.05]。DRP-1wt基因表达能够促进Dex诱导的caspase-3活化[(1979±132)比(921±182),t=11.13,P〈0.05]及ROS产生[(772±62)比(290±56),t=13.66,P〈0.05],而DRP-1k38A基因表达反而抑制了Dex诱导的caspase-3活化[(506±47)比(681±44),t=5.25,P〈0.05]及ROS产生[(235±14)比(309±44),t=3.86,P〈0.05]。结论DRP-1参与了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形成胰岛样结构的技术方法。方法体外诱导人胚胎胰腺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将胰岛细胞制备成浓度分别为1×10^4/ml、3×10^4/ml、1×10^5/ml、3×10^5/ml(1×10^4/ml、3×10^4/ml、1×10^5/ml、3×10^5/ml组)单细胞悬液,在含有细胞外基质(ECM)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24h以诱导形成胰岛样结构,在荧光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胰岛样结构的形态和大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胰岛样结构中ECM成分及其细胞组成与定位。将胰岛样结构分别在含5.6和30.0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2h,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清中胰岛素水平。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门静脉将胰岛样结构移植至大鼠肝脏,移植后连续3d经鼠尾静脉检测血糖水平。结果90%人胚胎胰腺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形成了胰岛样结构,其包膜、大小均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结构相似;以形成直径150μm大小胰岛样结构的比例为标准,比较各组细胞浓度与胰岛样结构形成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分别与1×10^4/ml、3×10^4/ml、3×10^5/ml组(25.0%±2.5%、28.0%±3.0%、21.5%±2.5%)相比,1×10^5/ml组胰岛样结构形成率最佳(36.5%±4.0%,均P〈0.01)。胰岛样结构包膜上含有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类似的ECM成分,且其中含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C-肽阳性细胞,其细胞比例与分布均与天然人胰岛组织类似。30.0mmol/L高糖浓度刺激后胰岛样结构胰岛素释放水平[(110±12)μIU/ml]较5.6mmol/L基础糖浓度[(59.5±8.0)pIU/ml]明显增加(P〈0,01),胰岛样结构移植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较移植前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技术方法可以将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在体外大量、快速、高效地诱导形成具有功能的胰岛样结构。  相似文献   
83.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JR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现象,已有研究表明,严重的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 reperfusion,LIR)可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肺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广泛受损[1],但这类靶细胞受损的确切机制和损伤方式迄今仍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发生在下肢骨骼肌的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适应组(IPC I/R)。测定心肌组织XO、SOD和MDA含量;检测血浆CK、CK-MB及心肌组织MPO水平;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LIR后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XO含量增加(P<0.01或P<0.05),心肌组织MPO及血浆CK、CK-MB水平均较C组明显升高(P<0.01)。Bcl-2和Bax蛋白表达增多,但Bcl-2/Bax比值降低。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水肿等组织损伤的征象;在IPC I/R组,心肌组织SOD的减少和MDA、XO及MPO含量的增加受到一定程度抑制,血浆CK、CK-MB水平有所下降(P<0.01),Bcl-2表达增强而Bax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升高(P<0.01)。光镜下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表现也有所改善。结论大鼠骨骼肌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抗氧化、抑制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远端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5.
观察了失血性休克,肠缺血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时家兔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山莨菪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不同类型休克的发生发展,家兔血浆和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均明显增多,预先给予山莨菪碱可明显缓解休克发生发展,且血浆MDA无明显增多,而在休克发生后用药则难以阻止休克的继续发展和MDA的产生。结果提示,山莨菪碱可能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损伤而对休克动力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一氧化氮在止血带休克发病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止血带休克发病学中的意义。(2)方法:本实验采用了Rosenthal法复制大鼠止血带休克(tourniquet shock,ToS)模型,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氨基胍(AG)及一氧化氮(NO)合成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对ToS的影响。(3)结果:ToS时,平均动脉压(MAP)进行性降低,局部骨骼肌组织NOS活性增强,血浆NO含量增高;给予AG后虽能增强动物血压松带后血压早期的回升,但晚期血压迅速下降,骨骼肌组织W/D比值,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血浆乳酸脱氢酶(LDH)、组织蛋白酶D(CD)活性增高,而给予L-Arg能减轻ToS晚期血压降低,并能减轻组织及血浆的上述损伤变化。(4)结论:ToS时内源性一氧化氮升高对机体具有适应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加再灌注组(I-postC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模型,即橡皮带环绕大鼠双后肢根部阻断血流4h再恢复血流灌注4h。对照组大鼠仅松弛环绕橡皮带不阻断血流,I-postC组大鼠则在再灌注前附加反复3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操作,即缺血后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各组大鼠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采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统计其定量结果并计算Bcl-2/Bax比值;TUNEL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postC组大鼠血浆Cr、BUN和C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血浆Cr、BUN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Bax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l-2/Bax比值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Bax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细胞结构清晰完整;IR组大鼠肾组织中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溶酶体和致密颗粒沉积增多,线粒体数目减少,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或模糊,肾小球足突细胞突起不规则、融合,有空泡现象,粗面内质网扩张;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损伤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LIR可诱发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缺血后处理可抑制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肾细胞凋亡,对改善大鼠肾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对胃粘膜的损伤,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胃粘膜损伤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以及短暂多次肢体缺血在胃粘膜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按Rosenthal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观察并测定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后以及应用缺血预适应干预对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取各组胃粘膜制作切片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定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结合粘液量、胃粘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血浆和胃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以及胃粘膜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大鼠LIR后胃粘膜损伤严重,IPC组各类细胞损伤较LIR组轻;LIR后GMBF及胃结合粘液量、胃粘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虽然IPC组大部分指标与对照组有差异,但与LIR组对比GMBF及胃结合粘液量、胃粘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均较高于LIR组;LIR组血浆与胃粘膜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PC组血浆与胃粘膜组织NO含量和胃粘膜的NOS活性又显著高于LIR组。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胃粘膜损伤;缺血预适应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胃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89.
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Pulsinelli等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丹参 +缺血再灌注组 (C组 ) ,分别测定 p(O2 )、p(CO2 )、肺系数 (LI % )及血浆和肺组织中与自由基有关物质的含量。结果 与B组比较 ,C组p(O2 )明显升高 ,肺组织和血浆MDA含量降低 ,SOD活性提高。结论 丹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后肺的损伤性变化及牛磺酸 (Tau)对其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大鼠LIR损伤模型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Tau +IR组 ,分别测定 p(O2 )和 p(CO2 )、肺系数 (LI)和肺通透指数 (LPI) ,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Tau +IR组在改善肺呼吸功能、减轻组织水肿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Tau对大鼠止血带休克后继发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