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31.
目的分离培养人胰岛素瘤细胞,并研究它的功能特性。方法原代分离人胰岛素瘤细胞,经多次筛选培养进行纯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特有的自发荧光;RT-PCR方法检测胰岛素mRNA的表达和胰岛细胞自身抗原IA-2、IAR和ICAp69的表达;应用MTT方法检测抗人IA-2抗体对胰岛素瘤细胞的杀伤。结果分离的人胰岛素瘤细胞经传40代,在悬浮培养条件下可自发聚集成胰岛样结构,并有自发荧光。该细胞表达胰岛素mRNA并合成胰岛素,但明显低于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该细胞也表达人胰岛细胞自身抗原IA-2、IAR和ICAp69,并且用抗人IA-2抗体与之孵育后可出现抗体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杀伤。结论此分离培养的人胰岛素瘤细胞表达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细胞自身抗原,因此可以作为研究人Ⅰ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LIR后肺损伤发生过程中,血液中CD18阳性的多形核白细胞(PMN)百分率、肺系数(LI)与肺通透指数(LPI)、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肺组织ICAM-1 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及牛磺酸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LI、LPI及CD18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增加,ICAM-1表达明显升高,而提前给予牛磺酸可以明显抑制这些变化,从而对肺起一定保护作用。结论: 肺组织细胞ICAM-1表达上调及血液中CD18阳性细胞数的增加可能参与LIR后肺损伤的发生;牛磺酸可减少血液中CD18阳性细胞数,并且下调肺组织I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小肠损伤的关系,以及缺血预适应(I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DAO)、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NO/ET-1比值的含量变化及小肠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双链百分率(ratio of DNA chain %)、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 结果: IR组血浆和小肠组织NO、ET-1,血浆DAO及组织MP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 NO/ET-1的比值,组织DAO及DNA双链百分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小肠粘膜iNOS的表达及总NOS活性高于对照组,c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IPC+IR组血浆和小肠组织NO、ET-1,血浆DAO及组织MPO均明显少于IR组,而 NO/ET-1的比值,组织DAO及DNA双链百分率却明显高于IR组;小肠粘膜iNOS的表达及总NOS活性少于IR组,c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高于IR组。 结论: 肢体I/R后小肠损伤与NO/ET-1失衡有关,IPC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粘膜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通过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而介导,此时内皮源的NO产生增加,非内皮源的NO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LIR)损伤模型上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氮 (NO)在IR后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 ,观察牛磺酸对NO的影响 ,探讨牛磺酸防治LIR后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即 :对照组 (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 (IR)、牛磺酸 +缺血再灌注组 (Tau +IR) ,分别测定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 ,肺系数 (LI)和肺通透指数 (LPI) ,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牛磺酸 (taurine)含量及血浆、肺组织丙二醛 (MDA)、NO和内皮素 (ET)含量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牛磺酸可明显改善LIR后肺呼吸功能 ,减轻肺水肿的发生 ;降低血浆和肺组织ET的含量 ,提高血浆及肺组织NO含量 ,促进NOS的表达。结论 外源性牛磺酸可减轻LIR后肺损伤的发生 ,其机制之一与增加内源性NO含量和减少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reperfusion,LIR)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止血带法复制LIR模型,部分动物在再灌注前经静脉给予L-Arg(150mg.kg-1),观察心肌组织MDA、MPO和TNF-α水平和血浆CK、CK-MB及NO的含量;心脏插管观测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收缩期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光镜下进行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LIR后心肌组织MDA、MPO和TNF-α含量增加(P<0.01或P<0.05),血浆CK、CK-MB及NO水平升高(P<0.01),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水肿等组织损伤的征象。静脉给予L-Arg后,心肌组织MDA、MPO含量的增加和血浆CK、CK-MB及TNF-α的升高受到一定程度抑制(P<0.01或P<0.05),NO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光镜下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表现有所改善。结论L-Arg可能通过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6.
在病理生理学本科教学过程中设立期中检测环节,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每8学时一次的典型临床病例分析检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其具体发病机制.同一教学时段给对照组学生布置传统题型性作业,答案直接来源于教材而不需综合分析.比较并分析两组学生的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和总成绩,发现病例分析性期中检测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病理生理学教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移植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至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使之形成胰岛素瘤,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建立可用于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5×106 INS-1细胞接种于链脲霉素(STZ)造模的糖尿病小鼠左肾包膜下,监测动物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当血糖趋近正常后摘取动物左侧肾脏并检测其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固定包埋摘取的肾脏,进行HE染色以及胰岛素的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胰岛素瘤模型的建立.在胰岛素瘤动物模型中,腹腔给予毒胡萝卜素(TG)或软脂酸钠(PA),监测给药后动物空腹血糖的变化,当血糖浓度出现逆转时,摘取动物左侧肾脏,通过TUNEL原位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结果 将INS-1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后,从第9天开始,动物空腹血糖进行性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当动物血糖接近至正常时,摘取动物左肾导致动物血糖显著升高,在摘取的左肾可见明显的移植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瘤细胞为胰岛素阳性.在胰岛素瘤动物模型给予TG或PA刺激后,动物空腹血糖出现逆转,显著升高,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明显降低,摘取动物左侧肾脏后,TUNEL原位染色发现移植瘤内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肾包膜下移植可以建立胰岛素瘤动物模型,应用此动物模型可以在体内研究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按照入院顺序随机选取我院康复中心自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一年以来收治的1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高于治疗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该文讨论了如何利用病例讨论、结合现场急救知识、运用历史故事等方法开篇,并与病理生理学相关内容密切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 PCR)结果的标准化对于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尤其重要。常用的标准化方法包括用加入的核酸量校正(ΔCt法)、用单个内参照基因校正(ΔΔCt法)和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多个内参照基因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校正。我们在db/db小鼠肝脏中对各种校正方法进行评估。方法:用ge Norm和NormFinder两种软件评估ACTB、e IF5、GAPDH、HMBS、HPRT1、Polr2A和RPLP0共7个内参照基因,以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Thrsp、SCD、SREBP1c和FAS作为目的基因。结果:应用ΔCt法,db/db小鼠肝脏中所有目的基因及GAPDH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ge Norm计算认为ACTB和HMBS最稳定。Norm Finder计算认为ACTB最稳定,而GAPDH和RPLP0为最佳组合。以单个基因ACTB或RPLP0,以及ACTB与HMBS,或GAPDH与RPLP0的几何平均值进行校正,db/db小鼠肝脏中除SREBP1c以外,Thrsp、SCD1和FAS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用ΔCt法校正RTq PCR的结果稳定并具有生物学意义。统计学软件ge Norm或Norm Finder应与ΔCt法整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