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研究新糖脂化合物二鼠李糖脂衍生化合物7(DDC7)和鼠李糖脂(C5)抗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细胞壁肽聚糖。依据已知新化合物对ATCC29213的MIC结果,用肉汤二倍稀释法,观察新化合物DDC7、C5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肽聚糖后,对ATCC29213生长的影响。结果新化合物DDC7、C5对ATCC29213的MIC均为16μg·mL-1。当加入肽聚糖浓度≥32μg·mL-1时,可以阻断新化合物DDC7、C5对ATCC29213的抑菌作用。结论新糖脂类化合物抗菌作用部位在革兰阳性球菌细胞壁肽聚糖上。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不同放疗剂量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放疗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n=31)和低剂量组(n=29),高剂量给予等效生物剂量为76~86 Gy,低剂量为60~66Gy。分析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癌抗原(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总有效率74.19%与低剂量组总有效率65.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生存率87.10%高于低剂量组的82.76%,而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9.68%、9.68%低于低剂量组的13.79%、13.7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放疗后CEA、CA125、NSE及CYFRA21-1水平低于放疗前(P<0.001);但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45.63±7.33)ng/mLvs.(26.46±7.93)ng/mL,(80.66±5.95)U/mL vs.(45.83±5.77)U/mL,(9.22±2.66)ng/mL vs.(5.23±2.25)ng/mL,(24.24±5.57)ng/mL vs.(21.24±5.6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58%明显高于低剂量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低剂量组对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均无明显差异,但低剂量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程度优于高剂量,且低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3.
崔晓佳  谭程  杨百霞  倪峰  杭达明  沈健  钱霞 《安徽医药》2024,28(6):1103-1108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 JAK激酶 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 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2021年 7月至 2022年 7月,体外培养人食管癌 OE19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和实验组( 15、 30、60、90和 120 μmol/L白藜芦醇干预 24 h)进行预实验,根据细胞计数试剂盒( CCK-8)预实验结果,筛选有显著作用且细胞活力高于 50%的 30、60、90 μmol/L白藜芦醇进行后续的实验,后续实验又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 30、60、90 μmol/L白藜芦醇组(30、60和 90 μmol/L白藜芦醇)和 30 μmol/L白藜芦醇 +抑制剂组( 30 μmol/L白藜芦醇 +10 μmol/L JAK2/STAT3通路抑制剂 AG490),干预 24 h。用 5-乙炔基 -2''脱氧尿嘧啶核苷( EdU)、 Hoechst 33258染色、 Transwell、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对细胞增殖率、凋亡情况、迁移数及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 D1)、胱天蛋白酶 -3(caspase-3)和 JAK2/STAT3相关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实验组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逐渐降低,其中 30、60、90和 120 μmol/L白藜芦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 120 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活力低于 50%,所以本研究选择 30、60和 90 μmol/L白藜芦醇继续后续实验; 60 μmol/L白藜芦醇组,细胞增殖率(41.49±5.06)%、迁移细胞数( 36.67±2.52)个显著低于对照组( 53.34±1.99)%、(58.00±  相似文献   
34.
国内钡剂显影多采用硫酸钡混悬剂。其处方组成和配制方法各不相同。为了配合临床,寻找最佳处方组合,我们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下称 CMC—Na)作助悬剂,枸橼酸钠作反絮凝剂,经实验及临床验证,结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一、主要成份:硫酸钡(药用) 100.00克羧甲基纤维素钠 0.18克枸橼酸钠适量新鲜蒸馏水加至50毫升  相似文献   
35.
我们采用中药“生脉散”和“六君子汤”配合小剂量巯甲丙脯酸治疗老年性心力衰竭5例,均获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调查南昌市二、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为患者安全管理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昌市7家医院(4家二级医院、3家三级医院)全部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南昌市二、三级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二级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识的优势区域为科室内团队合作、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行动、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待改进区域为沟通的公开性、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三级医院的优势区与二级医院相同,待改进区域有科室间协作、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结论 南昌市7所医院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部分领域需要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建立抗放射性肺炎方(anti-radiation pneumonia decoction, ARPD)精制液中4个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 以芍药苷、阿魏酸、咖啡酸、甘草酸为考察指标,采用岛津LC-20AD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和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 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 结果: ARPD精制液中芍药苷、阿魏酸、咖啡酸和甘草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22,13,12,143 mg·L-1结论: 各指标成分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准确度和回收率良好,可用于ARPD精制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抗放射性肺炎方(anti-radiation pneumonia decoction,ARPD)水提醇沉精制液和水煎剂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等效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初步精制ARPD水煎剂.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水煎剂组、精制液组和正常对照组.前3组均行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17Gy全胸单次照射.照射后每日分别给予ig生理盐水、ARPD水煎剂和精制液各35 g·kg-1,1次/d,每次10 mL·kg-1.各组大鼠分别于照射后第7,15,30,45,60天观察和取材,检测肺组织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炎症改变及胶原增生,肺组织和血清SOD活力下降,而MDA和HYP升高,与同期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ARPD水煎剂组、精制液组两组肺组织病理检查炎症改变及胶原增生明显轻于同期模型组,两中药间无明显差异;③SOD活力下降,MDA和HYP升高,模型组甚于水煎剂组和精制液组(P<0.01),两中药制剂间无显著差异.结论:①早期应用ARPD可以明显减轻肺的放射性炎症反应,降低肺纤维化的程度;②ARPD精制液和水煎剂的抗放射性肺损伤疗效相当;③水提醇沉法是ARPD纯化精制的可行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的联系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心绞痛患者35例与发生心肌梗死患者52例进行临床表现分析,检测患者的心率异常性。结论心绞痛与心肌梗死都属于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观察不同患者的HRV改变,可以对病情有大致了解,判断预后好坏,为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对结肠腺癌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0.20 MPa HBO暴露后联合应用不同浓度氟尿嘧啶处理结肠腺癌Lovo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其对结肠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果①HBO暴露后Lovo细胞S期细胞积聚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HBO暴露后24 h组Lovo细胞S期积聚明显高于HBO暴露后12 h组和48 h组(P<0.01);②0.20 MPa HBO暴露后24 h联合应用低浓度氟尿嘧啶(≤8 μM)作用Lovo细胞12 h后,HBO联合氟尿嘧啶组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与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作用48 h后,HBO联合氟尿嘧啶组与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③中浓度和高浓度(16、32和64 μM)的氟尿嘧啶作用于Lovo细胞12 h,HBO联合氟尿嘧啶组与氟尿嘧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rt;0.05);药物作用48 h后,HBO联合氟尿嘧啶组与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0.20 MPa HBO暴露可提高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尤其增强低浓度氟尿嘧啶对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