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健康技能是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的一种能力,即运用健康知识来沟通、理性思考和探究问题等思辨的技能。根据知信行理论模式:"知识(信息)是行为改变的基础,是行为转变的必要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咽癌第8版UICC/AJCC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对生存率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24例(6.47%)、115例(31.0%)、184例(49.6%)、48例(12.9%);远处转移56例(15.1%),其中Ⅱ期转移6例(5.22%),Ⅲ期转移38例(20.7%),Ⅳ期转移12例(25.0%);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分期、淋巴结包膜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T、N分期越晚、咽后淋巴结转移及出现淋巴结包膜侵犯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需要探讨更有效的干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诊治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中的作用,以提高PGL的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可疑PGL患者16例,记录患者胃镜下病变部位及形态特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胃镜下获取标本诊断率、PGL治疗、ESD情况,比较胃镜联合多点深挖掘式活组织检查与ESD诊断正确率。结果 16例患者中,14例行ESD,2例拒绝行ESD后失访;12例确诊为PGL。14例行ESD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较多,未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术中及术后穿孔。12例确诊为PGL患者中,病变部位≥2个者6例,仅局限于胃体者3例,仅局限于胃窦者2例,仅局限于胃底者1例;胃镜下胃体多发浅表糜烂者4例,多发溃疡、表面附有白色薄苔、有时可见渗血者4例,胃皱襞增大、增粗者2例,黏膜蕈状突出、多孤立存在、隆起表面有糜烂或溃疡者2例;11例HP检测结果为阳性;2例根据胃镜下表现确诊为PGL,5例行胃镜联合多点深挖掘式活组织检查确诊为PGL,11例行ESD后确诊为PGL。ESD诊断正确率高于胃镜联合多点深挖掘式活组织检查(χ2=6.750,P<0.05)。结论 采用ESD辅助诊断PGL,可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在口腔手术术后抗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机理和处置办法。方法:对1例口腔疾患患者术后输注头孢他啶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头孢他啶不良反应发生后需及时处理,首先停药后给予对症治疗,临床药师对医师及患者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指导、教育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头孢他啶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临床药师在进行临床查房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头孢他啶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并积极采取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5.
注射液微粒分析仪的维护杨磊张淑兰钱霞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乌鲁木齐830002)刘薇(新疆纺织医院)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首先要准备经0.45μm滤膜过滤的净化水,0.9%和9%的净化盐,使用贮备的净化水和净化盐水时,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内监护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举措,达到高品质服务目标的护理工作的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我院呼内监护病区接受无陪护理的147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中接受的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举措,从而得到最佳的照顾。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举措期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本身对工作满意度都有很大幅度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结论以提供优质护理为核心,积极采取措施,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不断推出优质护理服务举措,能使患者得到亲情化、人性化、礼仪化和零距离的服务,从而进一步融洽护患关系,大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PICC导管与一次性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PICC导管与一次性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PICC置管方法 :选择血管→测量距离→穿刺静脉→放置导管→抽吸冲洗→连接输液系统及固定导管→封闭导管。结果 在留置天数比较中 ,两针留置 1天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留置 5天 ,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 ,P <0 0 1,且留置时间越长 ,差异越显著 ;在拔针前穿刺点局部情况比较中 ,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 ,P <0 0 1;在对导管末端细菌培养的比较中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结论 PICC导管明显优于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辐射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的基因表达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探讨TGF-β1 siRNA对受照HFL-1细胞胶原合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HFL-1细胞分为单纯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予6 MV X射线500 cGy单次照射,照后24 h以基因芯片法分析两组基因表达差异及TGF-β1的表达差异; 将HFL-1细胞分为单纯照射组、阴性对照siRNA组和TGF-β1 siRNA组,照射后24 h采用RT-PCR、ELISA、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TGF-β1 siRNA对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生成的干预作用;将HFL-1细胞分为地塞米松组、TGF-β1 siRNA组及TGF-β1 siRNA联合地塞米松组,以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照射后24 h不同干预方法对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 芯片检测显示HFL-1细胞受照后基因表达谱明显改变,TGF-β1基因上调;单纯照射组TGF-β1基因(t=-18.580, P<0.001)、TGF-β1蛋白(t=-12.445, P<0.001)和羟脯氨酸(HYP)(t=-3.987,P=0.016)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TGF-β1 siRNA组、地塞米松组和联合组的TGF-β1(t=13.235、6.943、-17.431,P<0.05)、α-SMA(t=12.548、6.966、13.988,P<0.05)、Ⅰ型(t=12.433、8.164、16.315,P<0.05)及Ⅲ型胶原(t=5.919、3.164、9.420,P<0.05)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且TGF-β1 siRNA组优于地塞米松组(t=7.110、7.976、4.196、5.935,P<0.05)。 结论 放射诱导HFL-1细胞基因表达谱明显改变,TGF-β1上调;TGF-β1 siRNA能有效沉默TGF-β1基因,干预Ⅰ、Ⅲ型胶原的产生;TGF-β1 siRNA干预胶原形成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9.
施金梅  张艳  张桦  钱霞 《护理研究》2015,(10):1273-1274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在呼吸监护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方法,即手语与言语联合沟通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沟通视频宣教,比较两组病人焦虑状态、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沟通视频宣教可改善病人的情绪,增强病人依从性,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老年慢阻肺并早期呼衰28例在标准治疗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28例患者SPO2由治疗前的(70.70±9.03)%提高到治疗后的(91.20±3.91)%(P<0.05);PaO2由57.83±10.36mmHg提高到79.17±8.50mmHg(P<0.05);PaCO2由89.33±7.61mmHg降至61.83±6.73mmHg(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早期呼衰效果肯定,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熟练掌握护理操作规程,能降低疾病危险程度,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