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37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患者的诊治和随访结果。其中手术治疗16例。保守组死亡2例,手术组死亡7例,存活的28例随访半年以上,结果21例伴有运动功能障碍,仅2例基本恢复。认为外伤性基底节出血是位于功能区部位的出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经侧裂-岛叶入路应用Toth水解剖技术显微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大于90%者41例,其余9例血肿清除小于80%.术后存活41例,死亡9例.存活的41例中,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中残13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 经侧裂-岛叶入路应用Toth水解剖技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操作经验,评价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行DSA再证实,局麻下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改用全麻,6例患者由于高度狭窄,术前PWI评价脑灌注,行分次治疗,在支架置入2周后局麻下行球囊扩张术.结果 32例患者支架覆盖斑块良好,术后残余狭窄<10%,1例患者同侧肢体偏瘫,经治疗6 h后恢复.术后8例低血压,经多巴胺静脉维持后好转,7例一过性心动过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经1 a随访,未出现脑卒中再发作,2例发生再狭窄行球囊扩张.结论 术前综合评价、术中轻柔操作、防止低血压为手术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分次治疗可降低高度狭窄病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髓鞘基本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 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评价颅内压变化、GOS预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析治疗各时间点脑脊液MBP的变化,综合分析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1d脑脊液MB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4.95±2.07)、(26.72±2.43)μg/L,t=2.36,P>0.05].在治疗7、14 d亚低温治疗组比常温治疗组脑脊液MBP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41±0.74)、(19.54±1.38)μg/L,t=19.86,P<0.05;(7.85±0.32)、(13.51±1.46)μg/L,t=16.89,P<0.05].而颅内压监测显示,两组治疗1d颅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7、14 d颅内压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2.1)、(26.0±2.6)mm Hg,t=8.94,P<0.05;(13.0±1.8)、(19.0±1.6)mm Hg,=10.43,P<0.05].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P<0.05);亚低温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常温治疗组(P<0.05),但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减少MBP降解来稳定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达到脑保护作用,从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2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采用Toth水解剖技术清除血肿.对术后4-12个月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分级.结果 无1例死亡,生存者的ADL分级为:1-2级(完全或部分生活自理)10例,3级(可在搀扶下下地活动)5例,4级(意识清楚,卧床不起)4例,5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 Toth水解剖技术用于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随机分组研究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治疗组,研究在不同时间点脑脊液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并结合预后判断分析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结果 在治疗各时间点上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含量为先增高后降低,两组比较发现,亚低温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综合吞咽干预能否改善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方法:共有40例脑卒中后OSA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20)及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吞咽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进行综合吞咽干预(包括吞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和发声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时对这些患者进行评定。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诊断脑卒中患者是否患有OSA并评价其严重程度;使用洼田饮水试验、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GUSS)、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价患者是否有吞咽障碍及其严重程度。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GUSS、VFSS评分较前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但对照组GUSS、VFSS评分无明显提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AHI、ODI、平均Sa O2较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P<0.01),但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吞咽干预不仅能...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通过对15例多发性脑膜瘤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我科1992~2008年共确诊多发性脑膜瘤15例.15例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8例辅以伽玛刀放疗.本文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6例手术全切除大部分肿瘤,不能手术者用伽玛刀治疗;部分切除加伽玛刀治疗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平均随访7.3年,有13例者存活.而2例非典型脑膜瘤死于术后复发,平均存活15个月.结论 多发性脑膜瘤应尽量追求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对不能全切除或无法手术者,伽玛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开放组(n=40,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与微创组(n=50,行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记录两组围术期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围术期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但其中仅出血、皮下气肿、甲状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7,均P<0.05);且微创组术后3个月各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开放组,但其中仅气管狭窄、肉芽/瘢痕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7、5.235,均P<0.05).[结论] 采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可畅通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 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62例, 单发动脉瘤53例, 多发动脉瘤9例 (2个动脉瘤8例, 3个动脉瘤1例) , 共计72个动脉瘤, 除1例外, 均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 完全填塞53个 (74.64%) , 近全填塞17个 (23.94%) , 部分填塞1个 (1.42%) .根据GOS预后评分, GOS5分52例, GOS 4分6例, GOS 3分3例, GOS 2分1例.预后良好的患者 (GOS 45分) 58例 (93.5%) .并发症发生率为14.5%, 其中急性血栓形成3例;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脑血管痉挛3例;术中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有局灶性缺血性改变并伴轻度神经功能缺失1例.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 但应当在临床操作中提高临床技能、总结分析临床处理经验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发生后的及时、正确处理亦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