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研制与观察仿生动物皮膜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为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监测提供新技术。 方法 采用猪皮制作仿生动物皮膜及检测装置,在室内和模拟现场分别观察其检测水体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同时设哨鼠法为检测对照组。结果 室内试验盆水体中投放10、30、6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后1 h和2 h,仿生动物皮膜组均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仅在60条尾蚴组发现了阳性哨鼠。模拟现场观察发现,试验环境水体中投放5、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 h和4 h后,仿生动物皮膜组分别有2(2/4)、3个(3/4)和4(4/4)、3个(3/4)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分别有2(2/4)、1只(1/4)和2(2/4)、3只(3/4)检测到了阳性哨鼠。结论 仿生动物皮膜可检获日本血吸虫尾蚴,且敏感性和效果优于传统哨鼠检测法。  相似文献   
12.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是一种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由脂微球和其所包裹的氟比洛芬组成,是目前临床应用的具有靶向性的镇痛药.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已用于术后镇痛、癌性疼痛等,本文将总结其药理作用和围术期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动物皮膜获取血吸虫尾蚴效果,为动物皮膜优选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制作添加苯甲酸钠(A膜)与未添加苯甲酸钠(B膜)两种动物皮膜,将尾蚴设置成1~10条、11~99条、≥100条3个浓度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两种动物皮膜获取尾蚴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尾数1~10条组,A膜和B膜的血吸虫尾蚴检出率均为77.78%, 其余两个组检出率均为100%,总检出率均为90.48%。A膜和B膜的血吸虫尾蚴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模拟现场的A膜和B膜的血吸虫尾蚴的检出率均为5.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添加与未添加苯甲酸钠动物皮膜获取尾蚴效果一致,但因苯甲酸钠具有防腐剂作用,可用于动物皮膜的长时间保存,因此推荐含有苯甲酸钠的仿生膜用于现场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用多孔淀粉吸附双歧杆菌后再喷雾干燥制备活菌粉,考察了喷雾干燥工艺过程对活菌存活率的影响,将得到的活菌粉装入肠溶胶囊制成肠溶性活菌粉胶囊,接着考察了该肠溶性活菌粉胶囊在加速贮藏条件下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用多孔淀粉吸附双歧杆菌后,不仅在喷雾干燥过程中,而且在贮藏过程中,多孔淀粉对活菌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尼罗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首次在美国纽约地区出现,随后几年迅速在北美大陆蔓延。近年WNV流行表现出新的特点,部分感染病人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该文就近年来对WNV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感染的免疫、流行病学、防治措施及疫苗研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许多miRN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异常表达,然而miR-5010-3p在HCC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miR-5010-3p在预测HCC预后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miR-5010-3p在HCC中的差异基因表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miR-5010-3p表达水平对HCC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Cox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其在预测HCC预后中的作用。预测下游靶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预测其可能参与的潜在功能通路。最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l-2’-deoxyur...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实验研究在吡喹酮药物压力下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方法 取采自湖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湖滩现场和江苏省实验室传代的感染性钉螺实验室逸蚴,获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从感染鼠肝脏分离成熟虫卵孵化毛蚴感染湖北钉螺,建立现场采集株和实验室传代株日本血吸虫小鼠-钉螺实验室生活史循环.用定量尾蚴(40条/鼠)感染小鼠,感染35 d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性诱导组:对照组小鼠感染后45 d解剖收集肠系膜静脉和肝门脉静活虫体,计算虫负荷(条/鼠);抗性诱导组小鼠采用灌胃法一次口服亚治疗剂量吡喹酮进行治疗,服药22d后解剖收集肠系膜静脉和肝门脉静存活虫体.计算虫负荷(条/鼠)和减虫率,完成首轮诱导.取抗性诱导组小鼠肝脏,分离虫卵,实验室孵化出毛蚴重新感染钉螺,感染后的钉螺经25℃生化培养箱内饲养60~70d后,分离感染性钉螺并逸蚴,用成熟尾蚴感染小鼠,开始新一轮循环诱导.首轮诱导吡喹酮口服剂量为100 mg/kg,后每循环2~3轮增加100 mg/kg口服剂量.取完成8轮诱导后和未经诱导原代虫株的尾蚴感染小鼠,感染35 d后分别采用300 mg/kg和600 mg/kg吡喹酮一次性灌胃治疗感染小鼠,服药后14 d解剖感染鼠,收集活虫,计算各虫株减虫率,评价虫株经8轮诱导后对吡喹酮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在实验室内建立了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和湖南现场采集株2个虫株,并对其实施了8轮诱导.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在小鼠体内经第1轮口服1 00 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为22.3%,第8轮口服300 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为53.7%,减虫率随口服吡喹酮剂量增加而增加;湖南现场采集株在小鼠体内经第1轮口服100 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为66.8%,第8轮口服300 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仅为20.6%,减虫率随口服吡喹酮剂量增加而显著降低.未经吡喹酮诱导的江苏实验室传代株在小鼠体内经300 mg/kg和600 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分别为71.5%和97.4%;经8轮吡喹酮筛选治疗后该虫株减虫率降至32.6%和68.1%.未经吡喹酮诱导的湖南现场采集株在小鼠体内经300 mg/kg和600 mg/kg吡喹酮治疗后,减虫率分别为70.8%和97.5%;经8轮吡喹酮筛选治疗后该虫株减虫率降至45.7%和61.9%.结论 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在吡喹酮持续药物压力下可产生抗药性,但不同虫株间对吡喹酮敏感性存在差异,药物压力下产生抗性的潜能也存在差异.中国大陆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的建立,可为研究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机制及其检测和监测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昌市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方法 2016年5-9月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南昌市在册管理的HIV阳性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HIV/AIDS患者血样和粪样,血样用于检测CD4+T淋巴细胞水平;提取粪便人芽囊原虫DNA基因组,PCR扩增人芽囊原虫小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SSU r DNA)基因序列片段,对疑似阳性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通过基因序列比对进行确诊,并构建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共调查HIV阳性者505人,采集粪样505份、血样475份。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的感染率为4.16%(21/505),其中男性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为4.22%(18/427),女性为3.85%(3/78),两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来源于市辖各县区疾控中心美沙酮门诊、市传染病医院和市辖区各监狱医院的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74%(4/107)、 1.62%(5/308)和13.33%(12/90),监狱医院来源的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的感染率高于其他来源医疗机构(P <0.05)。血清CD4+T淋巴细胞计数> 400个/μl和≤400个/μl的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分别为3.29%(5/152)、 4.64%(15/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测序结果显示,南昌市HIV/AIDS患者感染的人芽囊原虫亚型为ST1、 ST3和ST7,分别占4.76%(1/21)、 90.48%(19/21)和4.76%(1/21)。结论南昌市辖区监狱医院来源的HIV/AIDS患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率较高;ST3亚型是南昌市HIV/AIDS患者主要感染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