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减肥运动处方对青春后期体质量超标肥胖学生心脏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为单纯性体质量超标肥胖人群,并且无运动禁忌证,在实验知情同意书签字的26名在校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确定减肥运动处方,8周减肥运动处方实施前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 8周前后青春后期体质量超标肥胖学生的体质量、BMI、体脂百分比等身体形态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功能的动力学、血流动力学、血液和微循环动力学主要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8周减肥运动处方能有效减体质量、减脂肪、改善BMI、降低体脂百分比、改善心脏功能的动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微循环的动力学参数,有效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32.
病历摘要 患者女,48岁.因"反复腹泻2年半,再发伴恶心、纳呆、消瘦1个月"入院.患者2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3-4次/d,大便稀烂,无黏液脓血,可自行缓解或经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匹维溴铵等治疗后好转.1个月前上述症状再发并伴有恶心、纳呆和消瘦等,经地衣芽孢杆菌胶囊和米曲菌胰酶片等治疗无效.胃镜检查发现胃体黏膜不规则隆起,活检病理:胃体黏膜中度浅表活动性炎伴固有层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幽门螺杆菌(Hp)阳性.腹部CT提示:胃体大弯侧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肝、脾多发低密度灶,首先考虑为囊肿,脾肿大.超声内镜检查提示:胃体部胃壁不规则增厚伴无回声结构形成,性质待定.为明确诊断,以"胃体占位性病变,胃淋巴瘤可能"收住院.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就诊的40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试验组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行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 2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 d,且各时间点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止痛药物使用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较传统加强腹股沟后壁疝修补术而言,腹股沟疝患者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术中出血减少,且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缩短,安全性更好,术后疼痛感减轻,并发症及复发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mono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54例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原发50例,复发4例)和18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MOGAT2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强弱,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翼状胬肉组中MOGAT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及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4例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29例,弱阳性表达8例,阴性表达9例;1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1例,阳性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3例,阴性表达8例。MOGAT2在翼状胬肉组和正常结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3,P=0.016)。在翼状胬肉组中,不同年龄、性别MOGAT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OGAT2的表达强度与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户外工作时是否防护、是否吸烟、饮酒、血糖、血压情况及初、复发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但与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P<0.05)。结论 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呈高表达,进展期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静止期,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报告296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51例(17.2%)发热原因分析,术后体温38.5~41.2℃,持续15~92天,除5例发热原因不明外,余均由各种并发症引起,以脾窝积血积液(52.9%)和胸腔积液(23.5%)最多见,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1),而与不同术式选择无关,(P〉0.05)。分析认为,及时处理术后积血积液,积极防治各种感染及注意改善肝功能,可有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提高临床诊断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水平及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问题。方法: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胰头型慢性胰腺炎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酒精性10例,胆原性8例,诱因不明3例;上腹不适或疼痛18例,阻塞性黄疸16例,幽门梗阻1例;术前明确诊断仅2例,怀疑胰头癌19例。术中活组织学检查15例,术后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胰管空肠吻合术2例,胆囊切除或胆肠引流术8例,手术探查活检5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减轻8例,无变化5例,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5天并发大出血,腹腔感染和切口裂开死亡1例。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难与胰头癌鉴别,术中需作活组织学检查,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37.
目的:验证灵芝多糖微乳诱导结直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1极化能力,以及联合PD-1抑制剂协同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步成乳法"制备灵芝多糖微乳(GLP-M),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借助RAW264.7细胞考察GLP-M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法考察GLP-M处理巨噬细胞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GLP-M处理肿瘤细胞后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考察GLP-M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ROS)行为。建立荷MC38鼠源肠癌细胞的皮下移植瘤模型,以生理盐水和灵芝多糖为阴性对照和剂型对照组,设置GLP-M、PD-1抑制剂以及GLP-M+PD-1联合给药组;PD-1抑制剂每3天尾静脉注射1次,给药2次,其余制剂每天灌胃1次,给药6次。考察治疗期间肿瘤生长曲线、体质量变化、生存时间、病理切片等。结果:GLP-M粒径为(58.3±2.1) nm,Zeta电位为(-23.5±1.8) mV,多分散系数(PDI)为0.221±0.003,包封率为(82.5±3.2)%,TEM图显示GLP-M形态圆整、分散均匀。GLP-M干预IL-4诱导的RAW264.7细胞后CD86的表达量升高(33.2±1.9)%,ROS水平升高(39.4±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AW264.7与MC38细胞共培养模型中,GLP-M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促进巨噬细胞的CD86表达。体内抗肿瘤实验显示:GLP-M、PD-1以及GLP-M+PD-1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4.3±4.2)%、(51.3±2.7)%和(63.7±4.3)%。GLP-M+PD-1组45 d生存率最高(25%),且该组肿瘤切片结果显示坏死明显,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结论:GLP-M可能通过干预TAMs M1极化的机制提高与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协同抗结直肠癌治疗效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危险因素、胎盘病理变化及妊娠结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早产产妇10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早产无合并症无胎膜早破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早产胎膜早破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产妇胎盘胎膜病理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早产胎膜早破产妇主要危险因素为流产引产史、生殖道感染、妊娠期糖尿病、胎位异常、宫颈机能不全等。观察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绒毛间质纤维化、合体结节增多以及胎盘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胎膜早破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胎膜早破可引发胎盘病理性改变,引发孕产妇不良妊娠及结局。需密切监测胎膜病理变化,及时改善不良妊娠结局,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超声医师的胜任力培养及带教体会。方法 采用小儿VSD微创封堵术中TEE医师胜任力培养方案对超声医师进行培养,分析学员的考核成绩及学员对教学方案及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11名学员中10名已经顺利完成培养,平均考核(97.30±1.34)分,1名目前正在接受系统培训。学员对教学方案及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满意分别占90.48%、95.23%,无不满意评分。结论 TEE医师胜任力培养方案适用于TEE引导下经胸VSD封堵术的超声医师的胜任力培养,并得到学员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8年7月住院确诊CHD并发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42例CHD并发IE患儿,男20例、女22例;中位年龄7岁1个月,其中学龄期儿童17例(40.5%),婴幼儿15例(35.7%)。术前27例,其中左向右高速分流型19例(70.4%);术后15例。主要CHD类型为室间隔缺损(VSD)19例(45.2%)和复杂型CHD 10例(23.8%)。临床表现为发热37例(88.1%),血培养阳性18例(43.9%)。超声提示赘生物者共24例,术前16例(38.1%),术后8例(19.0%),另术前左心内膜增厚伴回声增强1例,总阳性率59.5%。共发现赘生物38处,最常见位于瓣膜,22处。术前组11例行手术治疗,证实赘生物10例(另1例术前检查赘生物持续缩小),术中发现瓣膜相关损伤5例(45.5%);余转院继续治疗3例,未愈2例。术后组在随访中超声发现赘生物缩小或消失5例,转院治疗2例,未愈1例。超声发现合并心包积液3例,外周血管栓塞1例,均为术前。临床赘生物患儿有效治疗16例,无赘生物患儿有效治疗15例,总有效治疗率73.8%。结论超声对CHD并发IE患儿的诊断、评估病情发展及预后方面可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