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患者,男,41岁.2004年9月30日因发热、消瘦、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查体发现颈、腋窝及腹股沟多枚淋巴结肿大,肝肋缘下未及,脾肋缘下3 cm.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 细胞及 T 淋巴细胞亚群剂量对移植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研究回输移植物中MNC、CD34+ 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剂量及CD4+ /CD8+ T细胞比值对移植后造血重建及生存的影响。结果:中性粒细胞成功植入120例,高剂量CD34+ T细胞 (≥6.90×106 个/kg)(P < 0.001)、CD3+ T细胞(≥6.24×108 个/kg)(P=0.042)和CD8+ T细胞(≥1.05×108 个/kg)(P=0.021)与中性粒细胞更快植入相关。血小板成功植入119例,高剂量CD34+ 细胞与血小板更快植入相关(P=0.001)。53例(43.8%)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8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年和3年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83.5%和68.0%,1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为75.0%和64.4%。单因素分析中,高剂量MNC(≥9.79×108 个/kg)、高剂量CD3+ T细胞和CD4+ /CD8+ T细胞比值<3.57患者有更好的OS,高剂量MNC患者有更好的PFS(P=0.061)。多因素分析显示,CD4+ /CD8+ T 细胞比值<3.57患者有更好的OS(HR=0.288,95%CI:0.084~0.988,P=0.048)。1年和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8.2%和26.8%,高剂量MNC和CD8+ T细胞患者有更低的累积复发率。结论:移植物细胞组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有重要影响,高剂量 CD34+ 细胞可促进血小板更快植入,回输移植物中CD4+ /CD8+ T细胞比值<3.57的患者有更好的OS和更低的累积复发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4例AML患者,年龄13~70岁(中位年龄36岁),男8例,女6例。初治AML10例,难治、复发AML4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4例染色体异常。诱导方案为IDA 12 mg·m-2·d-1,第1~3天,Ara-C 100 mg·m-2·d-1,持续静脉点滴,第1~7天。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92.9%(13/14),完全缓解率85.7%(12/14),其中初治AML的CR率为90.0%(9/10),复发、难治AML的CR率为75.0%(3/4),3例染色体异常患者达细胞遗传学缓解,未发生早期死亡。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剂量的IDA联合Ara-C 24 h持续静脉点滴,为初治、复发难治AML的高效、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具有核内陷杯状细胞形态学表现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M2)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至2016年12月初治170例M1/M2患者,取患者骨髓血进行形态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应用RH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应用测序方法检测基因突变。结果:170例初诊AML患者中,67例(39.4%)患者为M1,103例(60.6%)患者为M2;43例(25.3%)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发现杯状细胞阳性,其中M1患者有38例(88.4%),M2患者为5例(11.6%),M1患者的杯状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M2患者(P0.001)。此外,杯状细胞阳性组患者与阴性组患者男女性别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杯状细胞阳性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且杯状细胞阳性组患者POX阳性比例(P0.05)及积分(P=0.049)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免疫表型分析显示,杯状细胞阳性组缺乏CD34(P0.01)和HLA-DR(P0.01)的表达,其他免疫标记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152例可供遗传学分析的患者中,核型分析显示94例(61.8%)为正常核型,杯状细胞阳性组的正常核型的发生率(83.8%)较对照组(54.8%)明显增高,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分子生物学分析显示,杯状细胞阳性组患者的NPM1、FLT3的突变率远高于对照组(P0.01);杯状细胞的比例与突变类型没有明显相关性,但是在FLT3+组双叶核内陷的发生率高于单NPM1突变组(P0.01)。结论:杯状核细胞阳性的AML有着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典型的免疫表型(CD34-和HLA-DR-),染色体核型正常并同时伴有NPM1和FLT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9ORF139靶向微小RNA(miR)-24-3P/TAOK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AML细胞株(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以及人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购自中国科学院,分为4组:A组为阴性对照(siNC)组,B组为干扰C9ORF...  相似文献   
36.
长效核黄素预防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口腔黏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效核黄素预防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口腔黏膜炎(OM)的效果.方法 血液病患者164例,行自体(Auto)或异皋因(Allo)HSCT治疗,各分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除予1:2000洗必泰液和3%碳酸氢钠溶液每大餐后、睡前交替含漱3~5 min外,预处理前加用长效核黄素150 mg深部肌肉注射;比较两组HSCT治疗期间OM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观察组OM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Ⅳ级发生率Auto低于Allo.结论 注射长效核黄素能预防血液病HSCT后OM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原发骨非霍奇金淋巴瘤(PB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期。结果 10例PBL患者的X线片中均有程度不同的溶骨性破坏;其中B细胞淋巴瘤8例,T细胞淋巴瘤2例;治疗主要采用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所有患者治疗后评价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2例,进展1例。中位生存期35.5(4~109)个月,2年生存率66.7 %。结论 PBL以B细胞多见,可侵犯到骨的任何部位,以长骨多见。治疗应以放化疗为主,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淋巴瘤。  相似文献   
3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靶向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开创了治疗CML的新时代,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仍然是目前治愈CML的惟一方法.我们于2001年12月至2007年9月共对33例CML患者进行了allo-HSCT,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进一步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所致维甲酸综合征(RA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9例出现RAS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结果:RAS发生时间在ATRA治疗后3~28天(中位11天)。9例发热,7例呼吸困难,4例可闻及肺部湿罗音。4例胸水,2例心包积液,5例腹水,5例下肢浮肿,3例出现尿量减少,其中1例发展成为尿毒症。9例出现至少3种上述症状。经过地塞米松治疗,减量或停用ATRA,加用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RAS状均可改善。7例白血病达完全缓解,1例因颅内出血死亡。结论:RAS临床表现较为严重,需积极采用激素及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