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3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3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朱玲英  段金廒  沈红  钱大玮  张健 《中成药》2007,29(5):I0002-I0004
菊花为菊科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是常用中药,同时又被广泛用于保健茶饮,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中国药典(2005年版)按照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杭菊和贡菊,并以绿原酸为对照品对菊花进行质量分析。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国内外已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类、绿原酸等成分。在采摘菊花的同时,大量的茎、叶被丢弃,在利用这部分资源方面,祖国医药学对菊花叶的应用有过记载,菊花叶具有“治疗疮、痈疽、头风、目眩”的功效,与菊花相似,其中黄酮类…  相似文献   
82.
孔铭  钱大玮  方志军  朱玲英 《中成药》2007,29(7):I0018-I0020
草杞颗粒由白花蛇舌草、枸杞子等组成。白花蛇舌草系方中君药,熊果酸为其主要有效成分。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色谱法测定草杞颗粒中熊果酸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度、精密度、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熊果酸的含量测定。1仪器与试药仪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All  相似文献   
83.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全国各地都有栽培[1]。薄荷为常用药材,主要用于驱风、解热、发汗,治疗胃肠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等;也可用作防腐剂、兴奋剂、局部麻醉剂。薄荷更是特种经济作物,从中提取的薄荷油、薄  相似文献   
84.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概述了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85.
HPLC-MS/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苏薄荷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鉴定苏薄荷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与电喷雾(ESI)质谱技术对苏薄荷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分析了8个黄酮类成分,其中鉴定了1个黄酮苷元:香叶木素(diosmetin),4个黄酮苷:橙皮苷(hesperidin)、香叶木素-7-0-葡萄糖苷(diosmetin-7-0-glucoside)、蒙花苷(1inarin)、椴树素(tilianine),推断了2个黄酮苷和1个黄酮苷元的可能结构,其中橙皮苷、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和香叶木素为首次从苏薄荷中发现。结论:HPLC-MS/MS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天然产物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6.
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八种角中牛磺酸及胆固醇进行分析,运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中的氨基己糖及游离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对角类药材中牛磺酸、胆固醇、氨基己糖、蛋白质进行了分析。结论结果准确可靠、快速、灵敏、重现性好。研究结果提示,牛磺酸可能是角类药材的活性物质之一;不同种类角中的小分子成分组成相似,但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7.
李君  季涛  宿树兰  钱大玮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2):1308-1312
目的:对桑叶中黄酮类和酚酸类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期为该类化学成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溶剂提取桑叶中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HPLC-DAD方法对其中3个黄酮类化学成分和3个酚酸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各因素对黄酮类成分提取率影响的程度排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各因素对酚酸类成分提取率影响的程度排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通过HPLC-DAD分析其中6个资源性化学成分的评价结果及方差,黄酮类、酚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乙醇浓度为85%,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45 min,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该提取工艺流程简单,提取率高,可为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斑马鱼作为一种非哺乳类模式生物,因其具有体积小、易饲养、发育快速、繁殖力强、便于观察等优势,在医药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深入,特别是对中药复杂的有效成分、活性物质以及毒性的评价与筛选。斑马鱼作为一种整体动物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对中药活性物质以及毒性进行评价,实现快速有效的高通量筛选。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与归纳整理,综述了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活性筛选和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从抗炎、抗血管生成、促血管生成、抗骨质疏松、抗酒精性肝损伤、抗神经性疾病等活性成分筛选以及肝毒性和胚胎毒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中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丹参茎叶总酚酸及其主要效应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组分单独或混合使用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丹参茎叶酚酸类成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小鼠自由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7 d建立UC模型,再连续灌胃给药7 d,给药期间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结肠分别进行长度测量,HE染色,ELISA法测TNF-α、IL-6和IL-4含量,实时荧光PCR测IL-6、COX2和IL-17A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结肠明显短缩,结肠组织TNF-α、IL-6和IL-4水平及IL-6、COX2和IL-17A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丹参茎叶总酚酸及其主要效应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单独或混合给药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改善。结论丹参茎叶总酚酸及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单独或混合给药均能够改善UC模型小鼠肠道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为丹参茎叶抗UC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理化分析中离群值统计检验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钱大玮,钱立群,王登第理化检验中的定量分析,与各种测量方法一样,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常常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抵偿分析中的随机误差。而同一样本的一组数据或协同实验所得到一批数据,有时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