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9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对痰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确诊的肺周边部病灶,CT引导细针经皮肺活检,以期术前定性诊断,并发现早期肺癌。收集痰检及纤支镜检不能确诊的肺周边部病灶54例,使用GE4000iCT机薄层扫描定位,普通腰穿针及Gallini活检针(意大利产,16G/15cm)经皮穿刺取材,行细胞学及组织学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及临床观察结果为判定标准,分别统计细胞学、组织学诊断的准确性。恶性病变34例,良性20例。细胞学诊断灵敏度为759/6(18/24).特异度为14/14,准确度84.2%(32/38),组织学诊断灵敏度90%(9/10),特异度6/6,准确度93.75%(15/16)。CT引导细针经皮肺活检安全、准确,诊断迅速,灵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128层双源CT大螺距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辐射剂量。 方法: 123例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技术(序列扫描组,n=58)与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技术(大螺距扫描组,n=65);2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并对辐射剂量进行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123例患者,1 920段(97.6%)冠状动脉节段可满足影像学评价;序列扫描组和大螺距扫描组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别为98.1%(910/928)和97.1%(1 010/1 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7);123例患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均分为(4.7±0.8)分;其中序列扫描组冠状动脉均分(4.7±0.7)与大螺距扫描组冠状动脉均分(4.6±0.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3,P=0.548);2名评价者之间的Kappa值为0.799(P<0.01)。大螺距扫描组的有效剂量为(1.08±0.11)mSv,明显低于序列扫描组(2.26±0.49)mSv,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2,P=0.000);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序列扫描组:97.6%、97.5%,大螺距扫描组:98.1%、96.5%。 结论: 在低心率及律齐人群中,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及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均较高,但大螺距扫描技术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3.
胶质瘤MR灌注成像与分子病理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胶质瘤最大相对脑血容量(rCBV)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0例脑胶质瘤(低级别8例,高级别22例)术前行MR常规及灌注成像检查。MR灌注指标rCBV值由肿瘤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CBV相比后得出。对肿瘤病理片进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检测MVD及VEGF表达水平,然后分别对低级别、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的rCBV值和MVD及VEGF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经Spearman相关分析,rCBV值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47,P<0.05)。按VEGF低表达和高表达分为两组,两组的rCBV值分别为4.39±3.41(1.20~13.35)、8.24±3.23(3.25~14.26),MVD分别为70.11±32.37(34.5~140.0)、167.15±100.66(38.2~360.0)。两组间的rCBV值或MV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BV值与MVD及VEGF表达水平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术前评价肿瘤的血管新生。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提高,MR灌注成像对于评价胶质瘤的术前病理分级以及指导肿瘤的基因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肺癌CT灌注成像与病理分型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肿瘤的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肺肿瘤患者,先行常规CT扫描,确定肺肿瘤中心部位,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对选定的同一层面进行连续电影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该曲线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以此来评价肿瘤的灌注情况.结果 各型肺癌的BV及BF值大小顺序均为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腺癌》转移性癌,MTT值的大小顺序为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转移癌《腺癌.结论 肺肿瘤的CT灌注本质上反映了各种类型肺癌血流特点与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情况,有利于肺恶性肿瘤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热疗对新西兰白兔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只雄性实验兔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对照组)和热疗+照射组(实验组),所有实验兔右肺照射40 GY,实验组照射后1周行热疗,每周2次,共4次热疗.照射后6周和12周分别行胸部CT和SPECT肺灌注显像,12周后进行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学比较.结果:两组6周和12周时胸部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肺灌注显像两组均未见放射性稀疏;12周时肺灌注显像,两组均见右肺放射性稀疏缺损,实验组右肺与全肺放射性计数比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热疗可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MR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并初步探讨MR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32例前列腺癌和 4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的患者进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观察病灶的动态增强MRI特征并绘制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SI T曲线 ) ,SI T曲线分成 3型 :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 ;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 ;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获得感兴趣区的病理标本 ,并进行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 ,比较分析动态增强参数及曲线类型与VEGF、MVD的相关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MRI动态增强的早期强化参数开始时间、最大信号强度及早期强化率与BPH不同 (P分别为 <0 0 1、0 0 5、0 0 1 ) ,但两者之间有部分重叠。动态增强MRI中后期的强化特征即SI T曲线类型中 ,前列腺癌组 :Ⅰ型曲线 3例、Ⅱ型曲线 8例、Ⅲ型曲线 2 1例 ;BPH组 :Ⅰ型曲线 1 8例、Ⅱ型曲线 1 9例、Ⅲ型曲线 3例 ,前列腺癌以Ⅲ型曲线为主 ,Ⅱ型曲线既可见于前列腺癌又可见于BPH ,Ⅰ型曲线多见于BPH。前列腺癌与BPH的SI T曲线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前列腺癌的VEGF和MVD的测定水平高于BPH (  相似文献   
27.
CT仿真冠状动脉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对40例可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层厚1.25mm,B波后70%相位重建,造影剂150m1,注射速度3—3.5m1。全部病例完成血管CTVE重建,并与DSA比较。结果:CTVE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壁、内膜钙化、软斑块及狭窄。结论:CTVE集内镜与CT血管成像(CTA)的优点于一身,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气道高反应性(AHR)患者效果和肺功能的变化。方法AECOPD伴AHR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分成常规组及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使用敏感抗菌素抗感染,氨茶碱、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溶液以平喘,氨溴索祛痰,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吸氧等;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10mg,qn,富马酸酮替芬1.38mg,qn,疗程14d,观察临床表现、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nB)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常规组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别为(1.87±0.29)、(1.35±0.28)L,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54.05±4.93)%、(50.40±5.67)%,1秒率(FEVJFVC)分别为(55.44±3.06)%、(54.27±2.80)%,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87.14±7.32)、(78.38±8.09)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43.98±3.63)、(46.04±3.28)mmHg,hs—CRP分别为(4.70±2.67)、(11.61±5.63)mgL,FIB分别为(2.43±0.84)、(5.07±0.7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用酮替芬治疗AECOPD伴AHR疗效确切,显著改善肺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9.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 20例COPD患者和20例志愿者行8层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电影扫描(cine)方式,层厚5 mm,扫描时间0.5 s/层,注射对比剂后延时5 s,总扫描时间为45 s,测量感兴趣区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及表面通透性和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COPD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较志愿者曲线平坦,峰值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流量[(24.77±11.49)ml·min-1·100 g-1]、血容量[(2.48±1.02)ml/100 g]及表面通透性[(2.75±1.13)ml·min-1·100 g-1]明显低于志愿者[血流量(290.14±107.59)ml·min-1·100 g-1、血容量(16.51±5.98)ml/100 g、表面通透性(8.80±3.03)ml·min-1·100 g-1];平均通过时间[(10.58±4.85)s]高于志愿者[(4.50±1.71)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层螺旋CT肺灌注扫描对COPD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时多层螺旋CT(MSCT)测量眼眶容积的方法。方法:利用MSCT的二维CT(2D—CT)及三维CT(3D—CT)测量15具成人颅骨标本30只眼眶的径线和容积并与标本直接测量值进行比较.制作成人颅骨标本眼眶爆裂性骨折模型30只,进行眼眶容积的MSCT测量与直接测量对照。结果:MSCT对眼眶径线和容积的测量与直接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测量技术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MSCT测量能真实反应眼眶的径线和容积以及爆裂性骨折眼眶的容积改变。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MSCT测量方法的结果准确,能为临床眼眶外伤的整复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