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4月该院呼吸ICU收住院的48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24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n=24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气分析(SPO2、PaO2、PaCO2)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后SPO2、PaO2指标均较吸痰前升高,而PaCO2较吸痰前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或下降的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不张发生率分别是16.67%和12.50%,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不张发生率分别是45.83%和37.50%,研究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 膨肺吸痰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通气和换气,预防低氧血症,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膨肺吸痰法较普通吸痰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2.
43.
李丽  钟雪梅 《中国病案》2015,(3):29-30,37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编码的准确率。方法利用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检索出某院1999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病理诊断为间叶源性肿瘤839例,以《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为工具书,回顾性分析某院近16年病理报告中"间叶源性肿瘤"的编码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因病理诊断技术受限诊断为"平滑肌肉瘤"的有59例,占7.03%;因肿瘤发生部位不同,分类编码不准确的有184例,占21.93%;因编码员对肿瘤评估指标不熟悉,分类编码不准确的有101例,占12.04%。结论编码人员必须仔细阅读病理报告.遇到问题主动与临床、病理医生沟通,还应严格把握疾病分类编码的质量关,提高责任心,才能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以硬化性胆管炎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以硬化性胆管炎为首发表现的LCH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18个月,表现为多系统受累、高危组的LCH.临床以黄疸、皮疹为首发症状,经LCHⅢ方案化疗后未见好转,最终放弃治疗.结论 以硬化性胆管炎为首发表现的LCH比较罕见,临床可以黄疸为首发症状,预后差,熊去氧胆酸可改善生化指标,合并严重肝损害时可选择肝移植.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遗传代谢相关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为指导该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ICH的住院患儿80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儿出院后的临床转归。80例患儿中,女27例,男53例;发病年龄(39±18)d。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明确病因的患儿为遗传代谢组(44例),未能明确病因的36例特发性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INC)患儿为INC组。采用t检验或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生化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结果1.共纳入80例,通过高通量测序明确诊断44例,阳性率为55.0%,其中希特林蛋白缺陷病(CD)23例,Alagille综合征(ALGS)10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6例,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例,尼曼匹克病2例,囊性纤维化1例。2.遗传代谢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180.6(115.5,271.6)μmol/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0.6(37.1,45.2)s]较INC组[123.3(98.8,163.4)μmol/L、34.8(31.7,40.1)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遗传代谢组的肝组织病理异常较INC组重,可见点灶样、融合灶样坏死,且5例(4例ALGS、1例CD)汇管区小胆管数量减少,管腔狭窄。结论遗传代谢相关ICH常见的病因为CD、ALGS、PFIC。对于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亦应继续积极完善检查,明确胆汁淤积病因。高通量测序对不明原因IC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B细胞刺激因子受体融合蛋白(BAFF-R-IgG4mut)对狼疮鼠病变的影响.方法 100μ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200 μg人IgG4和100 μg BAFF-R-lgG4mut融合蛋白分别经腹腔注入10周龄BXSB狼疮鼠,每周注射3次,共注射5周.分别检测狼疮鼠外周血BAFF水平、外周血和脾脏组织中B220~+CD5~-B细胞、CD3~+CD4~-CD8~+T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的表达,检测尿蛋白、IgG型抗双链DNA(dsDNA)抗体、肾脏病理损伤指标和狼疮鼠的存活率.以方差分析和X~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实验组9、10、12、15周龄鼠外周血BAFF水平分别是(2.0±1.6)ng/ml、(4.1±2.2)ng/ml、(3.7±1.9)ng/ml、(3.9±1.8)ng/ml,较对照组下降(P<0.01);外周血、脾脏组织中B220~+CD5~-细胞比率较埘照组下降(P<0.01),蛋白尿、IgG型抗dsDNA抗体产生减少,IgG在肾组织沉积及肾组织病理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存活率较对照组延长(P<0.01). 结论 BAFF-R-IgG4mut融合蛋白改善BXSB狼疮鼠病变.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和优化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以栀子黄色素的色价、OD值和收率为指标,对浸取时间、浸取次数、乙醇浓度和液料比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优化;并应用硅胶柱色谱法纯化了色素.结果 按优化后的条件成功获得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物,以此为原料,经简单地硅胶色谱分离,即获得色价≥1380,OD值≤0.32的高色价栀子黄色素.结论 所用方法 简便,成本低廉,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IBF)的改变,并探讨丹参对IBF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模型(B)组、丹参治疗(C)组,每组12只,分别于实验12周末处死动物,检测肠道细菌易位率、肠黏膜通透性,同时观察肝脏生化、肝脏和末段回肠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肠道细菌易位率B组显著高于A、C组(均P〈0.05),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通透性A组显著低于B、C组(均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末段回肠病理损伤B组显著重于A、C组(均P〈0.05),C组显著重于A组(P〈0.05)。[结论]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伴有IBF改变,丹参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及IBF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变,并探讨谷氨酰胺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谷氨酰胺治疗组(C组),分别检测肠道细菌易位率、肠粘膜通透性,同时观察血生化、肝脏和末段回肠粘膜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A组比,B组大鼠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升高(AST:256.6±50.8 U/L对175.2±16.2 U/L,P<0.05;ALT:86.5±5.4 U/L对53.7±13.2U/L,P<0.05),C组无显著变化(P>0.05);B组肠道细菌易位率明显增高(62.5%,P<0.05),C组无显著变化(35.0%,P>0.05);B组肠粘膜通透性显著升高(235.1±26.4 ml·min-1·cm2对30.1±33.6ml·min-1·cm2,P<0.05),C组肠粘膜通透性比B组明显下降(190.9±19.8 ml·min-1·cm2对235.1±26.4 ml·min-1·cm2,P<0.05);B组大鼠末段回肠病理损伤明显加重(3.8±0.9对0.4±0.5,P<0.05),C组比B组明显下降(2.7±0.7对3.8±0.9,P<0.05) .结论 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伴有肠道屏障功能改变,谷氨酰胺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及肠道屏障功能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李明  钟雪梅  李华 《海南医学》2009,20(2):140-141
目的探讨去痛片致药物性急性胃黏膜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4例服用去痛片致药物性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去痛片有效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活性,是引起胃黏膜病变的重要原因。结论服用去痛片时应根据个体差异掌握剂量,必要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