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0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了解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特征,探索有效的防控策略,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对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和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结果 2010年9月12日至10月21日,阳江市某建筑工地发生基孔肯雅热病27例,总罹患率为11.07%(27/244);其中男性17例,占62.96%,女性10例,占37.04%;检测15份恢复期病例血样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其中2份病例血样IgM抗体阳性,其余13份为阴性,15份病例血样IgG抗体均为阴性;检测5份现症病例血样,登革热病毒核酸均为阴性,2份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这是一起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加强出入境检疫、开展医疗机构症状监测和控制传播疾病的媒介密度是预防控制孔肯雅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 — 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通过《广东统计年鉴》收集人口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为广东省手足口病年发病率趋势变化转折点,2008 — 2012年间呈快速上升趋势(β1=72.552,P=0.001),2012 — 2017年间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2=6.647,P=0.588);男、女性年发病率趋势变化不平衡,男性变化速度高于女性。 年平均月发病率呈现“快升缓降”的“单峰”趋势变化特点,5月为峰值和转折点;1 — 5月间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月发病率变化百分比(APC)为138.33%(P=0.002),5 — 12月间呈较缓下降趋势,APC为–19.19%(P=0.002);2008、2013和2017年的月发病率趋势变化有2个转折点,其余年度均只有1个转折点。 年龄组发病率呈现“高升快降低拖尾”的趋势变化特点,2 ~ 岁组和15 ~ 19岁组为转折点;从0 ~ 岁组至2 ~ 岁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组APC为17.32%(P=0.001);从2 ~ 岁组至15 ~ 19岁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PC为?44.81%(P=0.000);从15 ~ 19岁组至≥85岁组,APC为–2.66%(P=0.148),呈现极低位拖尾现象。结论广东省手足口病经历了几年快速上升后,进入了小幅波动上升时期,目前仍处在高发态势;年度发病率趋势变化存在性别差异;月发病率趋势变化存在两种模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幼儿为高发人群,是重点防控对象,防控措施要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掌握1990--2012年广东省登革热和基孔肯稚热感染状况和流行态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及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获取1990--2012年广东省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及病原学监测资料,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进行登革病毒(DENv)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IgG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1995、2002、2006年广东省出现3个登革热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为9.75/10万、1.76/10万、1.25/10万。1990~1994年优势毒株为DENV-2和DENV-4型;1995年开始DENV-1型主导的流行模式持续近13年;2009年开始多种血清型合并流行。2003--2012年从7 718份健康人血清中检出DENV-IgG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180份,阳性率2.33%;2012年对采集的2132份健康人血清进行CHIKV-IgG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广东省登革热感染水平总体较低,近年来由DENV-1型主导的流行模式逐步向多型并存的局面过渡,部分地区开始呈现地方化迹象。人群对CHIKV缺乏基本的免疫屏障,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44.
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0年广东省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和2010年广东省分别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3078和226620例,报告死亡病例22和63例.发病率为97.53/10万和235.13/10万,死亡率0.02/10万和0.07/10万。2年度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海、中山、东莞、佛山市)及惠州市为主;2年度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在4-7月和9-10月呈现2个高峰期(前者为全年高峰期),死亡病例在4-7月呈现高峰期;2年度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2009、2010年分别占78.71%和81.04%),死亡病例均为5岁及以下儿童;2年度男女发病率性别比分别为1.81:1.00、1.74:1.00,死亡率性别比分别为1.67:1.00、2.58:1.00;2年度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均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72.21%和73.96%。2年全省报告手足口病10例及以上聚集,}生疫情分别为29、39起,平均罹患率分别为1.47%、4.86%。2009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2889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感染病例构成比最高(49.57%,1432/2889),2010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5355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病例构成比最高(55.41%,2967/5355)。2009年报告的22例死亡病例均为感染EV71的实验室确诊病例,2010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的57倒死亡病例中,EV71感染病例构成比为94.74%(54/57)。结论201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于2009年,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优势毒株发生转变。做好社区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5.
2005--2010年广东省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广东省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国家传染病监测网络报告系统和各地市收集2005--2010年广东省报告的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所有个案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以及临床特征。结果2005--2010年,广东省分别报告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23、14、27、27、22、37例,合计150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7%(150/1718)。广东省内、外籍、外省流动人口各占输入病例总数的48.7%(73/150)、31.3%(47/150)、18.0%(27/150)。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7一11月为输入高峰,占全年输入病例总数的70.7%(106/150)。珠三角地区报告输入病例数占全省输入病例总数的94.O%(141/150),其中广州、深圳2个市例数最多,分别占47.3%(71/150)和28.7%(43/150)。150例病例中男104例,女46例。20~49岁人群是登革热输入病例的主要人群,占79.3%(119/150),输入病例和本地感染病例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入病例的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为首位,占29.3%(44/150)。2005--2010年间输入病例来源国家数目逐渐增多,输入的第1来源仍是东南亚地区,占72.0%(108/150),其中印尼病例最多,为26例;南亚地区是输入的第2来源,占总输入病例的16.0%(24/150),其中印度最多,为16例。结论广东省2005--2010年每年输入病例数基本保持稳定,输入疫情仍主要集中发生在珠三角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输入来源国范围有逐年扩大趋势,20~49岁年龄组、商业服务人员是输入病例的好发年龄和职业,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和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46.
摘要:目的 分析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时空聚集性特点。方法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对广东省21个地市2013年4月1日到2015年3月31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情况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有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广州和深圳地区的局部Moran's I值分别为5.68(P<0.01)和4.30(P=0.01),提示以这些地区为中心有病例聚集。时空分析发现在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省东部地区存在过4个时空高发区(P<0.01)。结论 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有季节性和区域高发特点,应结合时空聚集相关特点,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2007年广东省霍乱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比较不同地区流行优势菌型之间以及霍乱疫情分离株与常规监测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方法 对疫情与监测菌株进行常规生物分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不同地区优势菌型稻叶型1d之间、霍乱疫情与常规监测中分离的相同型别菌株之间进行分子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析,探讨菌株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7年从广东省霍乱疫情中获得31株菌株,共3种血清型,优势菌型为O1群稻叶型1d,不同地区病例的稻叶型1d菌株分子分型相似度在94.5%~100%之间;常规监测分离株16株,菌型分布散在,与疫情菌株的菌型分布一致性差,相同生物型的霍乱疫情与监测菌株同源性不高.结论 广东省2007年霍乱优势菌型稻叶型1d菌株为多克隆并存,显示为流行间歇期的特征.需利用分子分型技术开展分离株的分析,加强对流行的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48.
目的快速评估广州市城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疫苗接种意愿,分析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为实施甲流疫苗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4个居民休闲集散点采用街头随机拦截的方法对广州市城区常住居民及暂住超过3个月的外来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甲流及其疫苗的知晓及态度情况,被访者接种意愿及让其小孩(如果有)接种的意愿和不接种的原因;对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9名被访者甲流疫苗免费接种意愿率为40.7%(191/469),被访者为其小孩接种甲流疫苗意愿率为81.6%(168/206),;一线人员(包括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公交司机及老师)接种意愿率为51.0%(26/5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的接种意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健康,不需接种"(54.3%,151/278),其次"担心疫苗不安全及无效"(13.0%,36/27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OR=2.615)、知道甲流疫苗研制成功(OR=2.347)、认为疫苗有效(OR=1.306)是影响被访者接种意愿的因素(均P0.05)。结论广州市部分被访者(包括一线人员)的接种甲流疫苗意愿率较低,且比为其小孩接种的意愿率低。应加强对广州市城区居民甲流及其疫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接种甲流疫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9.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仍在全球流行,我国疫情防控长期面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我国陆续发生多起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部分为零星散发,少部分发生聚集或暴发。冬、春季是疫情高发季节,边境和口岸城市是高发区,重点人群主动监测是疫情早发现的有效途径。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大规模核...  相似文献   
50.
根据Flu Surge模型估算的北京市应对流感大流行医疗救治能力结果对该模型的适用条件进行讨论,为科学运用该模型提供依据.通过对北京市医疗机构资源的调查,以Flu Surge模型估算流感大流行时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能力,并结合北京市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对Flu Surge模型的适用条件进行初步探索.Flu Surge模型估算流感罹患率为35%时,北京市的流感患者将达到5 383 000人,就诊患者2 691 500例,住院治疗患者76 450例,死亡14 508例;需占用普通病床、ICU和呼吸机分别为8%、210%和128%.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每日每个门/急诊将分别达到1742、650和139例.现场调查医护人员流感防治知识技能正确率为63.4%,洗手方法正确率为73.5%,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63.5%.以总床位数、内科床位数、呼吸科床位数估算床位使用率分别需要占用8%、35%和128%.结论 根据模型估算结果,北京市医疗机构应对流感大流行ICU和呼吸机数量不足.模型估算结果可作为参考依据,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全面、客观的看待模型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