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非预见性腹腔粘连的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在93例腹腔镜胆道手术中联合行腹腔粘连松解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除一例术中出现小肠损伤外,无其它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2—18个月,57例有慢性腹痛病史者中,31例(54.4%)腹痛消失,20例(35.1%)腹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对非预见性腹腔粘连的处理能有效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其手术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也未增加病人的创伤,能充分体现腹腔镜技术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方法诊断肠道血管畸形的准确性和治疗肠道出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Sedinger技术,对22例可疑肠道血管畸形导致消化道出血者,并经非介入性有性或诊断不明确病例作肠系膜上或/和肠系膜下动脉或腹腔干动脉造影,结果:22例31支动脉造影均发现病变并确诊为肠道血管畸形,其中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经腹探查的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le-TEP)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0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施行的434例成人腹股沟疝手术,其中226例行预先经腹探查的TEP(le-TEP组),208例行传统TEP(TEP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漏气入腹率、中转手术率、出血量、手术时间、精索腹壁化时间、NRS疼痛评分、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真性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TEP组的OCH发现率(19.0%)大于TEP组(2.4%)(P<0.001)。Le-TEP组的联合手术率(6.6%)大于TEP组的联合手术率(1.4%)(P<0.05)。Le-TEP组的假性复发疝发生率(1.0%)低于TEP组的假性复发疝复发率(6.1%)(P<0.05)。结论 Le-TEP术式安全,具有可行性,可以提高OCH的检出率,使联合腹腔镜手术同期进行成为可能,减少成人腹股沟疝假性复发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以某医学院病案信息学教学为例,通过讨论混合教学模式在病案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病案信息学的课程设置及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结果发现,改革后的混合教学模式注重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结构性学习与非结构性学习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更易牢靠地掌握病案信息学理论知识,学生和教师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65.
腹腔镜疝囊内环口关闭法治疗成人腹股沟疝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自体组织关闭内环口方法对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2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关闭法治疗 17例成人腹股沟斜疝的手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并与传统手术治疗 12例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结果相比较。 结果 手术时间 :腹腔镜手术组 (89 9± 2 5 8)分钟 ,传统手术组 (6 3 5± 2 2 4 )分钟 (t=2 86 12 ,P <0 0 1) ;平均住院天数 :腹腔镜手术组 (6 2± 2 1)天 ,传统手术组 (9 5± 2 6 )天 (t =3 7779,P <0 0 1) ;平均下床活动时间 :腹腔镜手术组 (1 5± 0 8)天 ,传统手术组 (3 6± 1 1)天 (t=5 96 38,P <0 0 1) ;术后疼痛反应 :腹腔镜手术组 11 76 % (2 17) ,传统手术组 75 % (9 12 ) (χ2 =11 94 76 ,P <0 0 1) ;阴囊水肿 :腹腔镜手术组 11 76 %(2 17) ,传统手术组 5 0 % (6 12 ) (χ2 =5 14 81,P <0 0 5 )。随访 (6~ 14 )个月 ,传统手术组 1例复发 ,腹腔镜手术组无复发。 结论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内环口封闭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31例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本组31例患者中,25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2例行胆囊造口术,1例胆囊内置PTCD管引流,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1例胆囊切除术后死亡,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B超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17岁,学生,因“全身肌紧张,头颈后仰三小时”急诊入院。六天前因后腿外踝上方被锐器所伤,伤口约2×0.5×0.5cm,未予处理。五天后因感恶心,呕吐,剑下不适,在某所按“胃炎”处理。其中口服胃复安10mg,3次/天,(3次后),次晚10左右出现上述症状,在该所诊断为破伤风,未经治疗转入我院。入院查体:神智清楚,言语不清,头颈向右侧呈僵直性扭转抽搐,  相似文献   
68.
16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胆管损伤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2007年4月16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使用胆囊壶腹后开窗法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有上腹部手术史和1例有急性胰腺炎发作史者因腹膜腔粘连严重、气体膨胀困难而中转开腹切除胆囊。2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提示意外胆囊癌,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1600例中无1例胆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3.5d。结论胆囊壶腹后开窗法可帮助术中辨认肝外胆管的解剖结构及变异,在有效减少胆管损伤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32例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和36例开腹胆道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胃肠道恢复时间、输液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结石清除率为75.9%,开腹手术组为77.8%(P〉0.05);手术时间开腹组为(153.8±28.2)min,腹腔镜组为(189.3±33.4)min(P〈0.05);胃肠道恢复时间开腹组为(58.1±6.9)h,腹腔镜组为(25,7±3.9)h(P〈0.01);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16.6±3.9)d,腹腔镜组(6.8±1,8)d(P〈0.01);住院总费用开腹组为(8800±2700)元,腹腔镜组为(9500±2600)元(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分别为7例,0例。结论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具有临床实用性.但对手术医师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0.
胆道内置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立明  彭毅  王秋生  冷希圣  周汉新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11):1146-1148,115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以胆道内置管引流代替T管引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过去4年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自2000年9月~2005年6月共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66例,其中70例因肝内外多发性胆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较严重的胰腺炎等放置T管引流外,其余96例术中确诊已取净结石、无胆道狭窄的患者放置内置管引流取代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死亡。放置内置管引流手术时间为45~237min,平均98min。术后胆漏4例,引流2~4d自止,无需特殊治疗;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当日行再次腹腔镜手术结扎止血成功。内置管除3例不能自行排出,于术后1个月经十二指肠镜取出外,其余93例患者内置管均自行排出。随访3个月~4年均未发现胆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内置管引流,能有效引流胆汁,防止胆道高压,保证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避免了T管引起的并发症,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应于大多数胆总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