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3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急性胰腺炎(AP)严重性的评估是AP 病人治疗中的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本文对各种评估方法作一评论。临床评估: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对急症入院的AP病人严重性的准确预测率仅达84~39%,主要依据休克、弥漫性腹膜炎和呼吸窘迫等征象。由于无法客观定量,观察结果因人而异,故此评价方法不够精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32.
泰必龙(teprenone)是维生素A衍生物,能在不抑制胃酸分泌下抑制阿斯匹林、消炎痛、冷刺激等所造成的实验性溃疡,并能预防众多疾病时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的发生。作者采用阻塞性黄疸鼠动物模型,就此药对冷刺激所致的AGML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材料与方法:将体重250~300克实验鼠分为泰必龙组和对照组。在结扎胆总管后第7天起将泰必龙  相似文献   
33.
目前已知肝脏在切除70~80%后6~12月内即可恢复到木前大小,肝硬化时这种恢复能力降低。本文研究病人和实验动物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剩余肝功能再生与CT测定的胚细胞再生体积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9例原发性肝癌、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和1例肝结石病人,均接受肝脏切除术。其中7例有肝硬化,5例除病变外其他肝组织是正常的。术前CT扫描测得肝体积,算得术后肝体积。以后每1~3个月  相似文献   
34.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发病机制不明,对PSC病人作药物、介入和手术治疗均未收到满意效果。本作者就熊去氧胆酸(UDCA)对PSC临床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无其他慢性肝病的PSC病人12例,6男,6女,平均年龄48.6岁,其中10例平均有溃结病史11.9年。试验前停用其他治疗药物。试验分四个阶段:阶段1,观察3个月;阶段2,患者按10mg/kg·d睡前一次服用UDCA 6月;阶段3,停药后观察3个月;阶段4,按原剂量再服用UDCA18个月。  相似文献   
35.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对其防治与机制研究一直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无论是超早期溶栓治疗,还是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都是着眼于挽救濒死的神经元,减少神经元死亡,保护神经功能。血管新生是缺血区组织抗损伤和神经元修复的结构基础,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后血管新生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的再生。脑缺血后许多分子相互和谐的作用有助于脑缺血后的血管新生。研究证实,细胞膜微囊蛋白-1(Caveolin-1)在血管新生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该文对Caveolin-1与血管新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36.
目的用稳定性检索标记的15N-甘氨酸和13C-亮氨酸双示踪技术研究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浆氨基酸和整体蛋白质更新速率。方法11例正常人和19例肝硬化加入(12例代偿期,7例失代偿期)恒速静滴6小时示踪剂后测定血浆中标记氨基酸水平,并计算血浆中氨基酸和整体蛋白质的更新速率,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结果肝硬化时血浆氨基酸和蛋白顶的更新速率,合成和分解速率均明显加快,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此现象在失代偿期尤为明显。结论肝硬化时机体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处于高流量状态,分解速率明显高于合成速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7.
38.
39.
随着各类生物制剂和新型小分子药物的研发,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目标不断提高,不仅追求症状缓解,更致力于肠黏膜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维持患者长期良好的肠道和社会功能。在上述治疗理念的革新中,IBD患者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临床医师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与肠道炎性反应之间存在双向关系。该文就心理因素对IBD发病的影响、以脑-肠轴(GBA)为介导的脑肠之间的交互机制和以GBA为靶点的IBD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双气囊内镜(DBE)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临床疑似小肠CD患者分别进行DBE和MSCTE检查并作出诊断.结合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在小肠CD诊断、判断病变范围、活动性和并发症等方面的能力.结果 DBE与MSCTE对小肠CD确诊率相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P>0.05).前者阳性似然比为22.5,阴性似然比为0.022;后者阳性似然比为1.6,阴性似然比为0.240.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无-轻度管腔狭窄者判断的一致性明显高于中-重度管腔狭窄者(χ2=11.298,P=0.001).DBE与MSCTE对疾病活动性判断的一致性为95.8%.结论 DBE可能是确诊小肠CD的首选方法,与MSCTE联合应用有利于诊断和评价小肠CD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