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对疤痕动物模型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组织学方法对裸鼠疤痕动物模型进行鉴定。方法:选取15只4~6周龄裸鼠,建立疤痕动物模型;疤痕移植后4~6周处死动物,取移植物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观察组织特点结果:移植物与临床取材特性一致,符合增生性疤痕特点结论: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检测瘢痕组织胶原是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测定的简便、有效手段;运用裸鼠建立疤痕动物模型是行之有效的、稳定的。  相似文献   
82.
目的:在细胞及动物体内证实前期已合成,并证实其活性的、针对I型和Ⅲ型前胶原基因的核酶的有效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研究所、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80只SPF级4~6周龄裸鼠,体质量15~25g。随机分为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A组、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B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C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D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E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F组、对照组G组和空白对照组H组,每组10只。注射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A-F组,7d。对照组G组注射生理盐水7d。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观察分析各组胶原相对含量及分布的改变。同期选取增生性瘢痕来自烧伤愈后、瘢痕增生半年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六种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庚组。脂质体包裹核酶转染实验组培养细胞,测定培养上清羟脯氨酸含量、反转录多聚链反应法测量细胞内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含量。结果:①细胞上清羟脯氨酸含量:甲-已组明显低于庚组(2.33±0.04,2.32±0.04,2.42±0.04,2.41±0.05,2.20±0.03,2.12±0.04,2.85±0.07)μg/L,P<0.01。②I型胶原mRNA表达甲-已组明显低于庚组:(0.796±0.034,0.834±0.017,0.860±0.026,0.838±0.023,0.842±0.031,0.858±0.037,0.940±0.037)μg/L,P<0.05。③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甲-已组明显低于庚组:(1.496±0.039,1.668±0.052,1.154±0.093,1.078±0.093,1.270±0.060,1.182±0.111,2.001±0.099)μg/L。④应用核酶前后瘢痕体积变化:A组、G组、H组实验前明显高于实验后[(28.31±2.10,25.60±1.20)(33.65±1.76,32.71±3.92)(29.53±2.50,28.80±2.71)mm3]。结论:所合成及扩增、转染的核酶可抑制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并能有效减少人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中瘢痕的胶原含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雌雄各半)于兔耳腹侧面瘢痕造模,每只兔每侧耳造模创面2个。按照完全随机的分组原则将所有兔分为5组,每组8只,每组32个瘢痕创面,按照溶剂、不同浓度芬戈莫德分别注射的处理方式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芬戈莫德2.5 mg/m L组、芬戈莫德5.0 mg/m L组、芬戈莫德10.0 mg/m L组。瘢痕造模成功后一次性给药,观察并记录各组创面瘢痕大小变化,给药后第5天取材,对瘢痕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量化并比较两组瘢痕创面的瘢痕表皮厚度、瘢痕胶原蛋白沉积情况及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芬戈莫德各浓度组兔耳余量瘢痕面积比明显缩小;芬戈莫德2.5 mg/m L组瘢痕表皮厚度为(120.250±6.042)μm,瘢痕表皮增厚明显,胶原沉积率降低,分别与芬戈莫德5.0 mg/m L组、芬戈莫德10.0 mg/m L组比较,芬戈莫德2.5 mg/m L组与瘢痕增生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对瘢痕形成增生有抑制作用,芬戈莫德浓度为2.5 mg/m L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4.
苦昧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对瘢痕动物模型的鉴定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斌  朱家源  张涛  唐冰  李新强  郑树森  陈东  张伟  李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82-183,F0003
背景:在瘢痕研究中急需稳定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目的:运用组织学方法对裸鼠瘢痕动物模型进行鉴定,确定最佳使用时机。设计:随机对照的重复测量设计。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材料:实验于2004—01/03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15只4-6周龄裸鼠(性别随机,体质量15~25g)由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增生性瘢痕来自烧伤愈后、瘢痕增生半年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方法:于裸鼠背侧移植人增生性瘢痕,建立疤痕动物模型;移植后4周起,每周处死5只实验动物,取移植物,100g/L甲醛固定标本,持续3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检测移植物及临床取材,观察组织特点。主要观察指标:①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读片结果。②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结果:①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读片结果:各时段组移植物在偏振光下呈现相同的以黄、红粗大纤维为主、疏网状绿色纤细纤维散在分布的特点。②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临床病理性增生性瘢痕中,Ⅰ型胶原约占74%,Ⅲ型胶原约占26%;4~6周移植物中,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74.52&;#177;0.47)%,(74.43&;#177;0.53)%,(74.69&;#177;0.63)%;Ⅲ型胶原分别约为(25.48&;#177;0.47)%,(25.57&;#177;0.53)%,(25.31&;#177;0.63)%,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实验所设计时段中,移植物与临床取材特性一致,符合增生性瘢痕特点。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检测瘢痕组织胶原是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测定的简便、有效手段;运用裸鼠建立瘢痕动物模型是行之有效的、稳定的。  相似文献   
85.
湿性环境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传统的创面及取皮区处理方法,多为暴露或半暴露疗法。在换除敷料时,往往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干燥的环境造成不显性失水增多,不利创面的上皮生长。为此,本文对湿性环境及传统方法下的创面情况作对比,以探讨烧伤创面治疗的新方法。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院1996~1998年住院及门诊病员共127人:男性66人,女性61人;年龄18~40岁。创面选择:均为新鲜的残留有真皮层的二度创面或取皮区。其中二度烧伤病员65人,创面96例次,供皮区病员62人,取皮90例次(头皮取皮64例…  相似文献   
86.
朱家源  唐冰  朱斌  陈东  李新强  刘阳  张涛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40-1341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缺乏有效的创面处理方法,不少患者发生溃疡后长期不愈,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难题。作者总结了6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采用创面床准备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烧伤创面四种外用药物的研究和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以下四种外用药物的疗效,选出较好的一种用药组合。方法:我们近来分别采用康惠尔溃疡糊、粉;伏碘软骨+溃疡糊或粉;伏碘软骨;磺胺嘧啶银次霜,外用烧伤创面治疗121例病人。并分析了上述几种外用药的治疗效果。结果:提示伏碘软骨+溃疡糊、粉组在创面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及脱腐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它减轻了伏碘对创面的刺激性。另外,该种组合的应用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烧伤创面外用药应用方法。结论:  相似文献   
88.
89.
90.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死亡2例;治愈率90%.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