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36篇 |
免费 | 1061篇 |
国内免费 | 4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4篇 |
儿科学 | 207篇 |
妇产科学 | 92篇 |
基础医学 | 623篇 |
口腔科学 | 151篇 |
临床医学 | 2687篇 |
内科学 | 970篇 |
皮肤病学 | 130篇 |
神经病学 | 215篇 |
特种医学 | 47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93篇 |
综合类 | 4257篇 |
预防医学 | 2101篇 |
眼科学 | 191篇 |
药学 | 2158篇 |
62篇 | |
中国医学 | 1999篇 |
肿瘤学 | 3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0篇 |
2023年 | 678篇 |
2022年 | 748篇 |
2021年 | 1009篇 |
2020年 | 607篇 |
2019年 | 600篇 |
2018年 | 607篇 |
2017年 | 348篇 |
2016年 | 463篇 |
2015年 | 506篇 |
2014年 | 1018篇 |
2013年 | 957篇 |
2012年 | 1087篇 |
2011年 | 959篇 |
2010年 | 972篇 |
2009年 | 894篇 |
2008年 | 799篇 |
2007年 | 693篇 |
2006年 | 545篇 |
2005年 | 525篇 |
2004年 | 501篇 |
2003年 | 347篇 |
2002年 | 315篇 |
2001年 | 332篇 |
2000年 | 225篇 |
1999年 | 196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128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35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48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71.
目的:探讨嗅觉障碍患者嗅觉和味觉功能的改变。方法:284例受试者中,健康人92例,嗅觉功能减退92例,嗅觉功能丧失100例,分别采用T&T、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及三滴法进行嗅觉和味觉功能检测。结果:T&T结果,嗅觉功能减退和丧失患者跟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ERPs结果显示,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跟健康人比较N1、P2波潜伏期延长且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滴法结果显示,嗅觉功能障碍患者跟健康人比较味觉功能有明显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嗅觉功能障碍患者同时伴有味觉功能的减退,嗅觉和味觉功能的减退与性别关联不大。嗅觉味觉的联合检查可以全面系统反映受试者的化学感觉功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大鼠脱离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脱离(RD)后1、3、6、12、24、48、72 h组,每组6只大鼠12只眼。视网膜下腔单次注射1.4%透明质酸钠致上半侧视网膜隆起建立RD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不同时间点EPO和EPOR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PO和EPOR在视网膜中定位表达的情况。结果 EPO和EPOR的mRNA表达水
平在RD后均上调,均于RD后48 h达到高峰,分别于RD后6、12 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EPO和EPOR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在RD后均增高并在RD后48 h达到高峰,均于RD后3 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自神经节细胞层至光感受器细胞的内外节均有EPO弱表达,RD后48 h视网膜相应部位呈强阳性表达;正常视网膜自神经节细胞层至光感受器细胞的内节均有EPOR表达,RD后48 h视网膜相应部位呈强阳性着染。结论 RD后大鼠视网膜EPO和EPOR表达均逐渐增强,48 h达到高峰;大鼠神经视网膜大部分层次能表达EPO和EPOR。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后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 a来本院肾内科11例HUS患儿临床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5.2岁。重症10例,轻症1例。其中8例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例2、3次,术后应用泼尼松(1.0~1.5 mg.kg-1)或甲泼尼龙(1 mg.kg-1)维持;其中1例联合血液透析治疗,1例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轻症1例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1例重症HUS外院进行血液透析1个月余转本院继续血液透析治疗。1例重症HUS外院采用大剂量丙球冲击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继续甲泼尼龙1 mg.kg-1治疗和肠道透析。结果 19例次血浆置换治疗均顺利实施,无明显并发症;8例血浆置换后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者中7例肝酶、心肌酶、肾功能恢复正常,尿常规镜下血尿或并轻中度蛋白尿出院,追踪观察2~26个月,复查肾功能均正常,尿蛋白阴性,5例镜下轻微血尿[RBC(9~36)×106L-1],1例感染后轻微镜下血尿,1例尿常规正常。轻症1例出院时尿常规和肾功能均正常,门诊随诊38个月尿常规正常。2例外院治疗的重症HUS患儿转入本科时病程1周~1个月,血小板已恢复正常,Hb无继续下降,尿常规示肉眼血尿和中量蛋白尿,处于肾衰竭期。其中1例血液透析6次,肾功能稍好转、肉眼血尿并中量蛋白尿,放弃治疗出院。1例经肠道透析和口服激素等措施后放弃治疗出院。结论重症HUS患儿宜早期应用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治疗后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可改善重症HUS患儿预后,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75.
栀制人参对正常大鼠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栀制人参对正常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白鼠,♀♂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生品组、栀制品低剂量组、栀制品高剂量组、栀蜜液组和对照组。灌胃给药,20 mL/kg,2次/d,连续给药4周,于4周后测定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品组Na+K+-ATP酶活力升高,栀蜜液组降低,而制品高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人参栀制后有缓和温燥之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比较孙氏镜、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mini-PCNL,SMP)及硕通镜碎石术处理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 2019年1~9月我院采用孙氏镜或SMP或硕通镜治疗1.0 ~2.0 cm输尿管上段或肾结石120例(每组4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一期碎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住院... 相似文献
77.
用抗HBsAg免疫吸附柱从污水中分离抗原性与HBsAg相同的物质,并经放射免疫扩散自显影术鉴定予以肯定。电镜观察抗原阳性水中有直径22毫微米左右的球状颗粒。水源污染情况与用水人群血清HBsAg阳性率有正相关性。用改进的IAHA及PHA对某肝癌高发地区的自然人群进行了HBsAg及其抗体的检测。并与其邻近的某地区的资料作了比较,表明HBsAg阳性率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对某肝癌高发地区的肝癌高发公社与低发公社的HBsAg阳性率和肝癌发病率作了调查,数次调查结果不一致,对此进行了讨论。用普通对流免疫电泳检测HBsAg的阳性率约为IAHA检测的三分之一,表明用普通对流免疫电泳进行普查,将有三分之二的HBsAg携带者被漏检。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西黄丸配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3年随访疗效。方法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西黄丸配合CHOP化疗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CHOP化疗方案,并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和中医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按中医疗效评价治疗组的有效率和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黄丸配合CHOP化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非霍奇淋巴瘤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提高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对医疗器械品种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提出思考.方法 介绍医疗器械品种档案概念及意义,通过分析其建设难点,提出医疗器械品种档案总体建设思路和体系架构.结果 考虑到医疗器械品种档案建设长期性和复杂性,可按照建制度、搭平台、管数据三个步骤进行体系构建,从用户层、业务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基础设施层、安全、标准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