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9篇
外科学   19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2005年8月~2007年12月,我们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60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2.
α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BPH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
一种新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术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9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们采用自己设计的输尿管末端长段置入膀胱内吻合术治疗肾输尿管积水 16例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6例中男 11例 ,女 5例 ,2 6~ 47岁 ,平均35岁。特发性输尿管末端狭窄 8例 ,巨输尿管 4例 ,输尿管末端囊肿 2例 ,同种异体肾移植 2例 ,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肾输尿管积水。采用患侧下腹部斜切口 (Gibson切口 ) ,游离出输尿管 ,紧贴膀胱壁切除输尿管末端 ,缝合膀胱壁。以膀胱后外侧壁为吻合处 ,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吻合处之膀胱肌层至膀胱粘膜 ,剪开粘膜 ,切口略大于输尿管外径。将输尿管断剪成 45°斜面…  相似文献   
94.
1 微创外科的概念和地位 "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也叫"微侵入外科"或"最小切口外科"等,是由英国泌尿外科医师 wickhanm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1987年法国外科医师Mouret施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MIS的概念才逐渐被广泛接受.由此,人们对长期统治外科医师头脑的"切口越大,暴露越清楚:手术范围越大,则治疗更彻底"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MIS已成为外科发展史中,继麻醉、抗菌无菌、临床营养治疗学、器官移植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伴随着近些年来腹腔镜技术及内镜技术的广泛开展,MIS这一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  相似文献   
95.
孙鹏  金讯波 《山东医药》2005,45(14):63-64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已有悠久的历史,2000年机器人被首次引入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2003年,Menon等报道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称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及其应用潜力。现将其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6.
夏庆华  金讯波 《山东医药》2005,45(14):59-60
几十年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一直是治疗由良性前列腺梗阻(BPO)引起的严重下尿路梗阻症(LUTS)的金标准。近年来,微创治疗(MIT)手段的应用使TURP的地位受到了很大挑战。良性前列腺梗阻或增生的高发病率及20%~30%的患者需要外科治疗的现状,TURP术后合并症的高发生率以及各种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促使MIT手段得以不断发展。现将临床几种常用的治疗BPO的MIT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7.
98.
肾嗜酸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肾嗜酸细胞瘤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本组例1术前疑诊为肾嗜酸细胞瘤,并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证实,行保留肾脏的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2年,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无转移。例2术前诊为肾癌,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无转移,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要点:(1)肿瘤无明显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肿瘤生长缓慢,无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多为单发;(2)肿瘤突出于肾轮廓之外,呈外突性生长;(3)肿瘤切面呈棕褐色;(4)CT示肿块密度均匀,无出血、坏死,有完整包膜;(5)病理检查:光镜下肿瘤由单一的嗜酸细胞构成,电镜下细胞富含线粒体。一旦确诊,应尽可能行保留肾脏的手术,避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γ线放射后FLCN缺失的肾癌细胞与高表达FLCN的肾癌细胞凋亡及自噬水平上的差别,并进一步确定γ线放射在FLCN缺失的肾癌细胞中诱导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本实验使用UOK257/UOK257-2及ACHN-sc/ACHN 5968两组细胞,通过Western blot、GFP-LC3及MDC荧光方法观察细胞内自噬现象,通过TUNEL方法测定细胞凋亡,通过克隆存活实验测定细胞对γ线放射的敏感性,并利用3-MA或Beclin 1 siRNA抑制自噬后,再次观察细胞内自噬、凋亡以及细胞对γ线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相对于ACHN-sc/UOK257-2细胞,UOK257/ACHN 5968对γ线放射较敏感,且γ线放射可以在UOK257/ACHN 5968细胞中诱导更明显的自噬反应。应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可以增强γ线放射对UOK257和ACHN 5968细胞的杀伤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γ线放射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并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从而在UOK257/ACHN 5968细胞中激活自噬反应。结论 FLCN可以降低肾癌细胞对γ线放射的敏感性,无FLCN表达的UOK257肾癌细胞对γ线放射较敏感。与单独的γ线放射相比,联合应用自噬诱导剂和γ线放射对FLCN缺失或下调的肾癌细胞有更强的杀伤效果,而这可能为BHD伴发的肾癌或其它相关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中使用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Endo GIA)和威克外科结扎锁(Hem-o-lok)截断肾血管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腹腔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术49例,处理肾蒂方法分别为:A组:使用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同时截断肾动、静脉(21例);B组:威克外科结扎锁分别截断肾动、静脉(28例)。结果 49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中途转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血管并发症。两组术中平均出血分别为78.3ml和92.1ml(P=0.244),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75.7分钟和94.1分钟(P=0.059),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7.52天和7.29天(P=0.761),术后第一日引流量平均值分别为145.76ml和172.54ml(P=0.143),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前三日引流量分别为282.67ml和403.35ml(P=0.018),所用耗材费用平均值分别为3651.90元和2781.43元(P=0.00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助腹腔镜肾切除术中用腔内直线切割吻合器(Endo GIA)和威克外科结扎锁(Hem-o-lok)处理肾蒂血管安全性均较可靠,对于有经验的外科医师使用Hem-o-lok则更经济,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