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11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分析雷火灸结合传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传统推拿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进行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9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推拿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十分确切,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改良内固定术对手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96例手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改良内固定术,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术。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返回工作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两组患侧与健侧的腕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情况;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返回工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个月,观察组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侧与健侧背屈、桡屈和尺屈的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侧掌屈、背屈、桡屈和尺屈的活动度均明显小于健侧(P<0.05)。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改良内固定术治疗手舟骨骨折的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缓解疼痛,恢复腕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在肿瘤的表观遗传学中,组蛋白乙酰化和(或)去乙酰化是其调控基因表达的主要驱动力。目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癌细胞形成与发展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DAC8)属于Ⅰ类HDAC家族成员,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子之一,其通过催化组蛋白去乙酰化导致局部染色质结构呈压缩和(或)关闭状态而抑制基因转录,还可催化去乙酰化组蛋白之外的蛋白,从而起到对生物大分子的调节作用。HDAC8参与基因转录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凋亡等重要过程。现就近几年有关HDAC8的结构以及其在胃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更深入了解其功能,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4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蔚  邱阳  杨康  王海东  廖克龙  张伟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8,37(4):351-352,354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患者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8年7月~2007年7月,对41例重症瓣膜患者急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24例,二尖瓣重度狭窄7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5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瓦氏窦瘤破裂2例,介入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再发机械瓣膜感染,4例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并发低心排,3例脑梗死症状加重,最终均死亡,其余顺利康复,死亡率为26.8%。结论符合手术指征的危重瓣膜患者应该急诊行瓣膜置换术,术后应注意肺脏和肾脏的保护,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5.
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总结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90~2006年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进行比较,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624例患者为甲组,1999年1月~2006年12月的1 300例患者为乙组。结果全组患者总的肿瘤切除率为92.67%,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切除率分别为93.75%和89.02%,其中甲、乙两组患者的切除率分别为90.54%和93.69%;总的围术期死亡率为1.46%,甲、乙两组分别为2.56%和0.85%;总的胸内吻合口瘘和胸胃瘘的发生率为2.23%,甲、乙两组分别为3.80%和1.55%;总的5年生存率为23.64%,其中食管癌为26.35%,贲门癌为18.47%。结论食管、贲门癌总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手术适应证已明显拓宽,机械吻合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邱阳  杨康  刘铭  廖克龙  曾会昌  王明荣 《重庆医学》2008,37(4):340-341,344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诊治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7年2月15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男12例,女3例;年龄36~72岁,平均48.7岁。施行经典Bentall手术6例,Bentall加半弓置换手术3例,Bentall加全弓置换手术1例,Bentall加全弓置换加象鼻手术1例。施行Wheat手术4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3.33%。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痊好转率86.67%。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能够在以快速准确的诊断、个体化的外科策略和手术方法、精确的手术技术为保证的条件下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77.
王海东  蒋耀光  杨康  林一丹  王如文  邓波 《重庆医学》2008,37(4):337-339,F0002
目的构建肿瘤凋亡基因Fas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研究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Fas基因表达的阻抑作用,探索Fas/FasL途径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3条Fas siRNA对应模板DNA序列,退火处理后克隆至pGCsi-U6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Si-Fas。将pSi-Fas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as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质粒pSi-Fas构建成功,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Fas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的Fas siRNA表达质粒pSi-Fas能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Fas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8.
朝鲜族一家3例入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遗传物质损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报道为HCMV感染的一对朝鲜族夫妇头胎妊娠18周,B超发现胎儿软组织损伤畸形,终止妊娠.对HCMV染导致机体内遗传物质损伤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HCMV-DNAPCR检测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标本制备,G显带;SCE、微核标本制备.结果①妻子、丈夫、胎儿HCMV-DNA均为阳性;②核型分析妻子为46,XX、丈夫为46,XY、胎儿为46,XX,与表型相一致;③SCE率同上顺次为9.65%、5.95%、9.25%,;④微核率同上顺序为19‰、7.5‰、5‰.③④项均高于本实验室的正常人对照组平均值,即SCE率为6.29%±0.29、微核率为3.54‰±1.71.结论HHCMV感染与SCE率、微核率增高有直接关系.HCMV可能有直接损伤DNA或染色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10月就诊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2个DM1家系的临床资料, 应用肌电图、肌肉MRI检查明确患者的肌肉病变情况, 应用重复引物PCR技术检测患者DMPK基因3’端非编码区CTG重复数。结果 2个家系中患者存在临床异质性, 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受累症状(肌无力、肌萎缩), 体征表现为肢体无力、"斧头脸"、叩击性肌强直和"肌球征"等, 全身多系统受累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白内障、消化道症状、疲劳或嗜睡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等。患者肌电图表现为肌强直电位、肌源性损害, 肌肉MRI表现为肌肉脂肪化和肌肉萎缩, 病变以腓肠肌为主。患者DMPK基因3’端非编码区CTG重复数均超过50次或100次。结论除注意DM1患者的骨骼肌受累症状外, 临床医师还应注意患者可伴有心脏、眼睛、呼吸、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全身多系统受累症状。  相似文献   
80.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成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均较前。免疫治疗能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肿瘤的反应使疾病稳定,但高剂量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而靶向药物的兴起让肾癌患者治疗方式向靶向治疗转变。随着对肾癌临床治疗方式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单纯的免疫或靶向治疗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疗效。因此有学者提出肾细胞癌的治疗应该向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方向转变。本文旨在对当前肾细胞癌相关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肾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