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骨搬移法治疗骨感染、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折后,因大块骨缺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感染引起的骨不连,一直是骨科临床上棘手的难题。我们自1998年起对9例此类患者采用骨搬移法(bone transport,BT)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survivin和APC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可能关系。方法:收集胆囊癌标本50例、胆囊腺瘤20例、慢性胆囊炎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和APC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2/50)、20%(4/20)和10%(2/20),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囊癌组与胆囊腺瘤组及胆囊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病理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APC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4/50)、85%(17/20)及90%(18/20),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囊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胆囊腺瘤组和慢性胆囊炎组(P〈0.05)。APC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Survivin阳性表达与APC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530,P=0.000)。结论:胆囊癌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胆囊腺瘤及胆囊炎组,说明凋亡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和APC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明显的相关性,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分析我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2002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PD术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的33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时间及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对PD术后胰漏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术前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组胰漏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组(P<0.05),而术前进行减黄治疗无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P>0.05);胰管直径≥3 mm组胰漏发生率明显低于胰管直径<3 mm组(P<0.05);放置胰管支撑物引流组能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P<0.05);术中出血量≥1 L组胰漏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量<1 L组(P<0.05);术后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组能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率(P<0.05);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组PD术后胰漏发生率明显高于既往无上腹部手术史组(P<0.05)。 结论 术前高胆红素血症、胰管直径细小、未放置胰管支撑物引流、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未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及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是胰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矫治方法。方法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助萌法和闭合式开窗导萌术,对18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进行矫治。结果应用助萌法矫治8例,闭合式开窗导萌法矫治10例,埋伏阻生牙均牵引成功,牙髓活力测试正常,牙周组织附着良好。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助萌法和闭合式开窗导萌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可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5.
1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手术病例发病规律和手术处理方法,以提高该类病人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0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手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伤情,迟发性颅内血肿出现时间、血肿类型、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21例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发生在幕上18例,幕下3例,脑内10例,硬膜下及脑内5例,本组中16例为2次手术治疗,4例为3次手术治疗,1例为4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按GOS标准:治愈1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此类患者应给予密切临床观察,及时CT检查和手术治疗为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内镜下修补经鼻蝶垂体腺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鼻蝶垂体腺瘤术后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经保守治疗1周无效,且没有发生颅内感染,均在内镜下找到脑脊液漏口,采用生物胶和自体组织直接修补漏口。结果病人均一次性修补成功,无继发性颅内感染及嗅觉丧失,随访6-12个月未见脑脊液漏复发。结论内镜下修补经鼻蝶垂体腺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方法确实、高效,合理使用不同特性的修补材料能提高修补的成功率,早期修补可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19a(miR-19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R-19a表达,同时测定患者及对照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患者血清miR-19a相对表达量(3.46±1.33)显著高于对照组(1.10±0.48),且TNMⅢ~Ⅳ期患者miR-19a相对表达量(4.00±0.99)明显高于TNMⅠ~Ⅱ期患者(3.03±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19a、CEA、CYFRA21-1及NS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752、0.856及0.817。结论 miR-19a也许可作为一种新的标志物用于NSCL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9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肝癌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治疗肝细胞肝癌的近期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长高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第3、7天外周血白蛋白水平高于开腹组(P<0.01),术后第3、7、30天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1).2组术后1个月白蛋白水平、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胆红素改变及术后2年内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细胞肝癌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相近,且病人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其中3例联合左半肝及尾状叶切除,3例联合右半叶及尾状叶;13例行姑息性手术中9例行胆肠内引流,4例行外胆道引流。结果:根治切除率为67.5%,患者1、2、3年生存率为76.0%、36.0%、16.0%,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姑息性手术者中行内、外引流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8个月。结论:合理选择病例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