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Ph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Ph~+AL)在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上都有特殊表现,其对治疗反应差,缓解率低,生存期短.为了更好地了解Ph~+AL的临床特点及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存期,现将我院收治的46例Ph~+AL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设计并合成青霉烯类苯甲酰基哌嗪型新化合物并测定其抗菌活性。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相关活性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设计出一系列2-取代苯甲酰基哌嗪甲基取代的新青霉烯类化合物,以2-羟甲基青霉烯双环母核为起始原料,经两次取代、两次脱保护基关环4步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 4组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1个新青霉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谱确证。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所测试的8个新化合物对MRSA 、MRSE、MSSA、MSSE均有较好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3.
伊马替尼(imatinib)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占据BCR-ABL融合蛋白的ATP结合位点抑制BCR-ABL蛋白的自身磷酸化和底物磷酸化,使BCR-ABL阳性细胞的增生受抑制或者凋亡。伊马替尼是治疗CML的临床一线用药,随着其耐药的出现,不断研发的新药是CML患者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4.
医院价值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价值链包括基本价值活动和支持价值活动。基本价值活动包括医疗设备、门诊治疗、临床治疗、病案管理和咨询服务;支持价值活动包括医院管理、科研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和采购等。医院价值链的价值体现在对知识的拥有和使用,主要是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人精子蛋白17 ( sperm protein 17 ,Sp17) 正常情况下局限表达于睾丸,近年发现在上皮性 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已被列入CT (cancer/ testis) 抗原家族。我们研究该蛋白在不同病理类 型的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中的表达频度、分布类型以及与肿瘤临床分期分级的关系,旨在探讨Sp17 是 否可能成为相关妇科肿瘤诊断标志和治疗靶标。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1 例石蜡包埋的妇科恶 性肿瘤组织标本中Sp17 的表达,其中包括50 例子宫内膜癌(腺癌44 例、腺鳞癌6 例) 和31 例宫颈癌 (鳞癌17 例、腺癌14 例)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Sp17 的阳性率为66 %(33/ 50) ,其中腺癌29 例阳性, 腺鳞癌4 例阳性,表达模式呈异质性,Sp17 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宫颈癌组织 Sp17 总阳性率32. 2 %(10/ 31) ,鳞癌23. 5 %(4/ 17) ,腺癌42. 8 %(6/ 14) 。结论 Sp17 在子宫内膜癌和宫 颈腺癌中呈高水平异常表达,尽管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仍有可能作为肿瘤体 内显像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26.
刘旭辉  王云贵  金洁 《浙江医学》2007,29(3):201-204
目的研究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duplication,ITD)突变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组PCR及RT-PCR方法检测126例AML患者的FLT3/ITD突变。结果106例初治AML患者检出FLT3/ITD突变者18名,突变率17.0%,在20例完全缓解期患者及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FLT3/ITD突变,基因组PCR及RT-PCR两种方法检测FLT3/ITD突变的结果一致,对其中3例特征性突变测序结果显示,ITD主要位于外显子14,亦可累及内含子14和外显子15,长度为21~42bp,均为框内突变。FLT3/ITD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P=0.039),早期病死率高(P=0.036)。在M3患者中,FLT3/ITD阳性者完全缓解率低(P=0.015)。在非M3患者中,FLT3/ITD阳性者的完全缓解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阳性患者完全缓解后检测FLT3/ITD转阴性。结论FLT3/ITD阳性AML患者早期死亡率高,FLT3/ITD阳性M3患者预后差,FLT3/ITD突变检测对于AML患者疗效评价、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薛春燕  黄振平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3):257-258,I0004
目的: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制备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方法:新生小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出生后第7~12 d置于75%氧箱内饲养,对照组于正常环境饲养。至第17 d时处死小鼠,摘取眼球,固定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各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平均每个切面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为(25.70±4.90)个,对照组平均为(0.85±1.02)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VEGF染色较实验组减弱。结论:该方法能建立稳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8.
目的:随机从噬菌体12肽库中筛选与人精子蛋白17(Sp17)特异性结合的短肽序列,并进行鉴定.方法:以基因工程制备的人Sp17为钓饵蛋白,采用亲和淘筛法对噬菌体肽库进行三轮亲和淘筛.富集Sp17特异结合噬菌体,用ELISA鉴定其结合活性并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随机挑出2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鉴定,ELISA显示其中5个克隆与Sp17有较强结合活性,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为QLMSNIHRRMII、RKMMNQTKRHLP、NTMKTMRIMMTR、RRRLLLMQRRMKR和SPRPMMRRIRKQ.结论:从噬菌体展示肽库中筛选鉴定出5个与人Sp17结合的12肽序列.  相似文献   
29.
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思路推进博士后工作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促使博士后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方法:5年来,通过对博士后站科研管理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探索整合行业和全社会科研资源、属地管理与垂直管理相结合、滚动式发展的新模式。结果:回顾和分析博士后工作,阐述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思路和博士后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结论:博士后工作重在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体外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CF)的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用消化法培养新生SD大鼠的CF,实验分为四组。对照组(加含5%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实验组根据不同浓度的LPA又分为10^-6μmol/L组、10^-7μmol/L组和10^-8μmol/L组。用单四唑(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羟脯氨酸碱水解法测定胶原合成,分别观察不同浓度LPA对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①随着LPA浓度的升高,MTT比色法吸光度(A490)值呈上升趋势。在药物作用48h后,仅有10^-6μmol/L组A。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作用至72h后,10^-8μmol/L组、10^-7μmol/L组、10^-6μmol/L组A490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作用至96h后,各实验组A。值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和P〈0.01)。②随着LPA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CF分泌的胶原呈递增趋势。LPA作用48h仅10^-6μmol/L组胶原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作用至72h后,10^-7μmol/L组、10^-8μmol/L组胶原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和P〈0.01);作用至96h,各实验组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10^-6μmol/L组与10^-7μmol/L组、10^-8μmol/L组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PA具有促进SD新生大鼠CF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