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104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1997年 | 9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编码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NTDs)间的关联性,及在部分中国女性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从而指导孕期叶酸补充和风险监测。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与NTDs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并在中国的北方(山东、河南)和南方(四川、海南)地区进行了1 017例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相对于CC型的比值比为3.35(95%CI:1.39~8.13),TT型在北方和南方女性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37.35%和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HFR A1298C和MTRR A66G虽然从生物学机制上与NTDs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尚需进行大规模的人群研究。结论:基于MTHFR和MTRR多态性检测的孕期叶酸补充指导和监测将是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3.
一、背景妇幼卫生体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公共卫生体系,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我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保护妇女儿童健康的特殊职责。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贯彻之际,作为区域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如何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服务及管理作用,建立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妇幼保健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是妇幼卫生工作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根据卫生部妇幼卫生与社区卫生司(卫生部妇社司)关于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的总体思路,引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健康发展,自2005年开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简称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已经连续5年组织开展了对前一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营运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134.
本文通过对2008年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现状调查数据的细致分析,结合对国家规范标准和卫生改革政策的理解,认为现阶段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主要存在基层信息队伍力量薄弱、信息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应用领域较窄、水平较低等问题,并重点针对思想观念、队伍建设、业务规范化,以及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改革与发展建议,供各级妇幼保健信息工作者和管理部门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HIV感染孕产妇早产的流行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我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对HIV感染孕产妇的人口学特征、妊娠情况、HIV相关情况等变量进行分析, 计算早产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3 913例HIV感染孕产妇中有336例发生早产, 早产率为8.6%。分析发现我国HIV感染孕产妇早产与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人口流动状态、有无妊娠高血压、是否为多胎妊娠、孕期随访次数等因素之间存在关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毒感染HIV者相比, 其他途径感染者早产率低(aOR=0.562, 95%CI:0.360~0.879)。在14~27孕周和在<14孕周就已开始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的孕产妇同妊娠期间从未使用过ARV药物的孕产妇相比早产发生危险性增加, aOR值分别为1.712(95%CI:1.196~2.451)和1.862(95%CI:1.261~2.749)。结论 早产是我国HIV感染孕产妇常见不良妊娠结局之一。HIV感染孕产妇早产不仅与传统危险因素相关, 还与HIV感染途径及孕期ARV药物服用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了解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观念和行为,为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殖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山西、甘肃、青海和广西各选择1个县,每县选择2个乡的13~19岁在校生约200名,16~19岁校外青少年约100名,男、女各半,共1 230名接受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中两部农村约半数青少年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表示同意的比例低于25%.女青少年在观念上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程度低于男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部农村校内青少年"经常"有不利于自我保护行为的比例低于15%,校外青少年为0.7%~30.4%,男性高于女性,部分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校外男青少年"经常"及"偶尔"去青少年保健门诊咨询的比例最高(31.4%),校内低年龄组女青少年最低(8.5%).结论 中西部农村青少年能认识到生殖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在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时,不仅要注重观念上的引导,还应针对不利的生殖健康行为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37.
了解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为开展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促进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重庆市和湖南省各1个县的33名10~24岁校内外留守青少年,对成长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生殖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以及遇到生殖健康问题时的求助情况开展个人深入访谈,在与留守青少年相关的人员中就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社会和家庭环境开展个人访谈.结果 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上学路途、住宿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复杂,对青春期、月经、遗精、自慰、艾滋病、性行为和性侵犯等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不完备;婚前性行为较多且安全性行为采纳较少,尤其是校外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方面,农村留守青少年缺乏来自父母、看护人、同学与同事、老师、雇主、医生等及时正确的指导或支持,忍受缺少父母关爱的痛苦,在自身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在遇到生殖健康相关问题时难以获得恰当帮助;校内、外男、女青少年均是如此.结论 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值得特别关注.需从公共卫生角度建立专门应对机制,营建有利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与促进适应一般社会规范并重.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筛选北京、广东两地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危险度评价模型,探讨其评价标准,与Gail模型进行初步比较。方法: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到乳腺癌危险度评价模型,通过判别分析评价模型,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比较该模型和Gail模型的诊断效能,并利用ROC曲线寻找乳腺癌低、中、高危险性的合适分界点。结果: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可能危险因素中影响较突出的是:有绝经史、有流产史、有药物避孕史、有乳腺癌家族史、不良情绪、不良事件、情绪调节能力差、劳动强度大、年龄。在危险因素筛选的基础上建立危险度评价模型,建议以预测概率值P≤0.29判为低危险性人群,预测概率值P≥0.58判为高危险性人群,0.29<预测概率值P<0.58判为中危险性人群。结论:乳腺癌重在预防,应结合其危险因素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该研究得到的乳腺癌危险度评价模型可用于乳腺癌高风险性人群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9.
140.
目的 了解甘肃省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服务现状,找出影响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善贫困家庭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甘肃省会宁县的6个乡镇随机抽取533名贫困家庭儿童看护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家长进行小组访谈,获取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儿童保健服务等信息。结果 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仅为75.4%,影响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的主要因素为看护人文化程度、家庭年人均收入、是否接受新生儿随访、是否接受健康教育。结论 会宁县贫困家庭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有待提高,经济因素、看护人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是影响贫困家庭儿童接受保健服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