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3篇 |
免费 | 153篇 |
国内免费 | 1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9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88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317篇 |
内科学 | 244篇 |
皮肤病学 | 37篇 |
神经病学 | 52篇 |
特种医学 | 8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01篇 |
综合类 | 701篇 |
预防医学 | 211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25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400篇 |
肿瘤学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106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101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8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活化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收缩力及细胞内钙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进行。取34只雄性Wistar大鼠,单纯随机分成3组:①对照组(n=10):只做开胸手术,不结扎动脉。②模型组(n=12):结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制备大面积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③别嘌呤醇组(n=12):结扎冠状动脉后灌胃给予别嘌呤醇20mg/(kg·d)。梗死4周后麻醉状态下迅速剪下心脏,取心肌记录不同细胞外钙浓度[Ca2 ]情况下细胞内钙[Ca2 ]i含量和心肌收缩力的变化。用westernblot观察肌钙蛋白I降解的情况。结果:2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收缩期模型组心肌收缩力低于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21.7±2.1),(46.9±4.9),(42.9±4.2)mN/mm2,P<0.05],后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收缩期模型组细胞内钙低于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0.31±0.02),(0.44±0.04),(0.38±0.04)μmol/L,P<0.05],后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舒张末期模型组心肌收缩力和细胞内钙较正常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略有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④别嘌呤醇可抑制肌钙蛋白I降解。结论:①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能改善心衰心肌钙分布的不平衡状态,使细胞内钙水平恢复接近正常水平,增加心肌的收缩力。②别嘌呤醇的强心作用在于它不但能够改善心衰心肌钙分布的不平衡状态,而且能够增加肌丝蛋白对钙的敏感性,改善异常的兴奋收缩耦联。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EX)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失血性休克的基础上,腹腔注射内毒素(二次打击)造成急性肺损伤模型,直接插管法检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P);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各组大鼠肺脏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和血管紧张素II 2型受体(AT2)mRNA的表达及测定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I (AngⅠ)、血管紧张素II(AngⅡ)的变化。结果: 二次打击组(HL)大鼠平均动脉血压恢复很慢,而地塞米松治疗组(HLD)平均动脉血压恢复的速度较HL明显增快,且平均动脉血压水平的升高具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C)相比,HL组ACE、AG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HLD组明显低于HL组。AT1、AT2 mRNA各组表达水平则无明显差异。与C组相比,HL组AngⅡ的含量明显升高,HLD组大鼠血清AngⅡ的含量比HL组均明显减低,Ang I含量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失血性休克后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可能与激活肺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抑制肺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是DEX轻这种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3.
回顾分析了80例经鼻蝶手术的垂体瘤病人,按年龄分老年组(≥60岁)21例,非老年组(60岁)59例。统计各组病人头痛、视力障碍、功能性腺瘤及手术死亡所占的百分比,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用stata7.0软件统计分析,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头痛占47.62%,非老年组病人占44.06%,两组比较P=0.779;老年人视力障碍明显增多,占76.19%,非老年病人占45.76%,两组比较P=0.016;老年人功能性腺瘤明显减少,占28.57%,非老年组占59.32%,两组比较P=0.010。手术死亡均为0。结论:视力障碍是老年垂体瘤病人最主要症状,且垂体瘤主要为非功能性腺瘤,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靶向血管新生及对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转染HSV-TK的EPC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U87与U251胶质瘤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经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作用,观察其旁观者效应.将转染HSV-TK的EPCs经尾静脉注入裸鼠皮下胶质瘤模型,观察各组肿瘤体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中血管情况.结果 转染HSV-TK的EPCs对内皮细胞与胶质瘤细胞的旁观者效应,呈现时间依赖性与细胞比例依赖性.静脉注射转染后的EPCs,对裸鼠皮下胶质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抑制血管生成.结论 转染HSV-TK的EPCs可能通过靶向血管新生来抑制胶质瘤生长. 相似文献
105.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13例,以发病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56例(早发型组)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257例(晚发型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早发型组患者在终止妊娠孕周、延长孕周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血压、24小时尿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等方面与晚发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根据母胎情况,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06.
107.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儿童青少年部分的修订与现场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雪荣 苏林雁 罗学荣 杜亚松 陶国泰 林节 李宝林 杨晓玲 王玉凤 张世吉 郑毅 单友和 郭兰婷 郭传琴 翟静 万国斌 白雪光 李翔 张志雄 牟少蓉 徐顺生 金德珍 才世辉 徐继海 杨可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4):230-233
目的 :修订CCMD -3儿童部分 ,并作临床测试。方法 :以ICD -10为蓝本结合国情修订 ,将精神发育迟滞及其它发育障碍归于 70 -79大类 ,其它行为情绪问题归于 80 -89类。临床测试在全国 12省市17所医院进行。每例由两名医师评定。结果 :共收回有效病例 773例 (男 60 5例 ,女 168例 )。二评定员之间诊断一致性为 93 3 3 % -10 0 % ,Kappa值 0 82 -1 0 0。各类症状出现率高。结论 :本方案科学 ,可靠 ,适应我国国情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一种人体模型多通道电子语音解说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利用大规模 语音合成芯片的特点,建立了多路语音通道的手动寻址方式,实现了各路语音通过寻址电路和语音芯片的同步复位,完成了多路通道的录制与再生,因而提高了模型在医学教学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讨人体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评定方法,本文研究了健康人抓取过程中的运动协调模式。实验检测了8名健康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抓取水杯喝水动作时手臂运动轨迹和主要控制肌群的肌电信号,并且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抓取运动的协调规律。结果表明抓取动作具有运动轨迹的拓扑不变性,关节角度之间存在线性协同变化关系,多块肌群结成运动协调元实现抓取运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NQO1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β-Lapachone在CSCC中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CSCC组织和1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QO1的表达;分析NQO1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体外常规培养A431细胞,通过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β-Lapachone对细胞增殖、周期进程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的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和信号通路。结果 免疫组化:NQO1蛋白在CSCC中的阳性率(85.5%,65/76)高于正常皮肤组织(46.2%,6/13,P<0.05)。χ2检验:NQO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MTT和克隆形成实验:β-Lapachone可抑制A431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β-Lapachone诱导A431细胞发生周期阻滞。β-Lapachone可促进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