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对某三甲医院一起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聚集进行调查,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检测的方法,对该医院胸外科(包含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及手术室)2022年8月发生的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7例患者中有4例为院内感染,其中3例检出PA,1例检出CRPA。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与此次院感无关;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级别过高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本次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聚集有关。结论:抗生素使用级别过高可能是导致此次疑似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及早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院感。  相似文献   
92.
老年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能有效自主控制排便,灌肠液注入后,易从肛门向外流出,致使灌肠液很难在肠道内保留,且肛管易于滑脱,影响灌肠效果。本护理方法使用一次性双腔球囊式导尿管代替普通肛管,针对老年患者进行清洁灌肠,在肛管插入深度为15—20cm时,气囊内注入30—35ml含有龙胆紫的生理盐水(便于观察球囊有无破裂),达到固定和防止灌肠液外溢的目的。同时应用低压力、慢流速、低液量的清洁灌肠原则,给老年患者采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应用“三次灌肠法”最终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此研究既体现科学性,又体现人文性,对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卵巢反应不良常导致获卵数减少,并造成治疗周期的取消和低妊娠率,最终影响辅助生殖助孕的治疗结局。目前卵巢反应不良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调整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使用、促排卵方案的改良和添加辅助药物等。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2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1例,女7例;年龄6~62岁,平均34.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机器压砸伤11例,坠落伤2例,慢性溃疡1例,烫伤1例.皮肤缺损面积4.0 cm×7.0 cm~11.0 cm×44.0 cm.术前根据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其他组织损伤情况,急诊或择期选择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缺损,其中应用股前外侧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内踝上穿支皮瓣4例,跗外侧皮瓣3例,足底内侧皮瓣2例,背阔肌皮瓣1例.术后对皮瓣的存活情况和愈合质量进行随访. 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4~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2例术后出现皮瓣远端坏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抗感染和植皮术后创面愈合;其余移植的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修复,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弹性好,足踝部功能恢复,行走正常. 结论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应根据损伤部位、面积及程度来决定选用邻近带蒂组织或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足跟及踝部缺损可选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内踝上皮瓣和跗外侧皮瓣等;大面积或广泛剥脱伤需选用游离皮瓣,如股前外侧皮瓣或背阔肌皮瓣;前足小范围缺损,应用跗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95.
金丹  王雪峰 《天津医药》2014,42(10):995
【摘要】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声带息肉、喉黏膜白斑及声门型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 例声带息肉组织、47 例喉黏膜白斑组织、45 例声门型喉鳞癌组织及20 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S-100+DC 及CD83+DC 的浸润情况。结果 声带息肉组、喉白斑组、声门型喉鳞癌组的S-100 及CD83+DC 数较正常喉黏膜组明显增多(P<0.05);声带息肉组S-100 及CD83+DC 数比喉白斑组明显增多,声带息肉组及喉白斑组S- 100 及CD83+DC 数较声门型喉鳞癌组有所增加;在喉黏膜白斑组织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S-100 及CD83+DC 数明显高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P < 0.05);高、中分化声门型喉鳞癌组S-100 及CD83+DC 数高于低分化组(P < 0.05)。结论 声带息肉、喉黏膜白斑及声门型喉鳞癌均存在免疫活动异常,DC 的变化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金丹  朱亮 《生殖与避孕》2012,32(1):49-53
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反映内膜功能状态,并且与妊娠率呈正相关。本文分别从药物给与、激素调节和手术方式虽均能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厚度,但目前对于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方法仍处在摸索中,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中药制剂大黄蛭丹汤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灶周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中药大黄蛭丹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清除颅内血肿及术后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蛭丹汤内服,于术中、术后24h、48h、72h和120h留取脑出血病灶周液,检测TNF-α和IL-6的浓度;治疗30天、90天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清醒率、重残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并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治疗组术后48h、72h和120h脑出血灶周TNF-α、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天、14天和30天的清醒率分别为38.33%、63.33%和88.33%,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0天和90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90天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大黄蛭丹汤可提高脑出血术后病人的生存率和清醒率,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重残率和病死率,其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湖北省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现状。方法通过现场考查、问卷调查以及座谈交流三种方式对786家湖北省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人力资源、开展项目、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约1/4的卫生院检验人员只有1人,大于4人的不到6%。平均年龄为55岁,男女比例为0.60:1。中专、专科学历者占90.2.4%,其中以原始中专学历居多,且绝大多数专科是在职文凭。有16.90%的是转行做检验。初级职称占70.92%。近80%以上的单位开展了血尿粪三大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糖,钾钠电解质,乙肝和妇科常规检查等。70%以上的拥有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做了室内质控的占68.96%,参加省室间质评的占6.52%,质量管理较为薄弱。结论湖北省乡镇卫生院检验科人员结构包括性别比例、学历、职称不尽合理,特别对“半路出家”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亟待提高。虽然检验项目和设备状况有一定的拥有率,但资源利用率不高、质量管理不规范。应采取综合措施,对人员、设备、检验质量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和全面改善,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保证病人得到有效的诊疗,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100.
池达智  黄东平  罗晶  陈江  金丹 《新中医》2014,46(3):101-103
目的:观察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治疗老年下肢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肢创伤骨折的老年患者178例,随机分为2组各89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切开复位、绝对固定。实验组应用动静结合的原则辨证施治。2组治疗结束后行常规功能锻炼。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86.50%,对照组70.7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疼痛4例(4.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9%;对照组恶心7例(7.87%),感染10例(11.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0%。总体健康、疼痛与不适、积极感受、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等评分,实验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治疗老年下肢创伤骨折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