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金丹 《家庭医药》2016,(7):38-39
目的:分析和探讨改良体位引流的方法治疗肺脓肿的护理干预及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肺脓肿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体位引流组(A组)和常规组(B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一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24小时痰量、血气分析氧分压、病灶吸收情况及痰培养阳性率。结果:两组治疗以后后疗效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引流在肺脓肿的干预治疗中有着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83.
摘要: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糖尿病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担。糖尿病作为一种典型且复杂的代谢性疾病,代谢组学技术的特点使得其在糖尿病研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代谢组学技术相关工具的发展和代谢组学应用,特别是代谢组学在妊娠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以及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促进代谢组学技术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RACK1和β-catenin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126例子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中RACK1 mRNA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CK1和β-catenin的表达,分析两者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RAC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而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子宫颈癌组织中RACK1阳性率(19. 0%)低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63. 5%),而β-catenin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率(69. 0%)高于癌旁正常子宫颈组织(31.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合并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中RACK1阳性率越低,而β-catenin阳性率越高(P 0. 05)。RACK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 404,P 0. 05)。RACK1蛋白强阳性者和β-catenin蛋白弱阳性者生存率较高(42. 8%vs 33. 3%,42. 8%vs 36. 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 2 vs 34. 0,44. 2 vs 29. 8,P 0. 05)。RACK1弱阳性和β-catenin强阳性是子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HR分别为9. 654和8. 882,P均0. 05)。结论 RACK1和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并影响子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5.
摘要: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卵巢颗粒细胞(KGN)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KGN,采用不同剂量H2O2孵育细胞2 h,建立H2O2刺激的KGN损伤模型。人参皂苷Rg3预处理24 h,H2O2刺激KGN后,CCK-8检测细胞活力,筛选有效的干预剂量,随后将KGN分为空白组、H2O2模型组、H2O2+Rg3组和Rg3组,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参皂苷Rg3对H2O2诱导KGN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H2O2模型组细胞活力下降,凋亡比例升高(P<0.01),ROS水平增高,细胞色素C水平显著升高,Bcl-2/BAX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H2O2+Rg3组能够明显提高细胞活力,减少ROS的产生,降低凋亡细胞比例,降低细胞色素C水平,提高Bcl-2/BAX(均P<0.05)。与空白组相比,Rg3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人参皂苷Rg3预处理对H2O2诱导的KGN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缓ROS过量累积以及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施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156例自愿实施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施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8.21%、98.7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施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与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和聚乳酸(PLA)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中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骨髓基质细胞与BGC、PLA复合体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蛋白质含量及酶学测定。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能在BGC、PLA上贴附、繁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并且BGC具有一定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结论 BGC、PL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可能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应用于  相似文献   
88.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骨发生潜能及条件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建立一种骨髓基质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其成骨过程,并探讨部分因子在BMSc转化及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兔BMSc悬液进行体外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检测;检测bFGF对BM-Sc的促增殖作用。结果:传代培养的细胞ALP阳性率达80%以上,细胞逐渐分化散在致密的岛状结构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形成钙结节;bFGF能刺激BMSc的增殖。结论:培养的BMSc在体外仍具有成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对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cter baumannii, CRAB)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为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2年12月—2023年1月某医院神经内科ICU的5例CRAB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结果 5例CRAB患者中,1例为医院感染,4例为社区感染。病例1、2、3、4的药敏结果一致,除对多粘菌素敏感外,其他测试抗菌药物全耐药。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神经内科ICU环境中CRAB检出率为18.52%(5/27),分别从床尾摇柄、医务人员及医工手中检出。通过接触隔离措施落实、监护室物体表面环境彻底清洁消毒、医护人员及医工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的培训及督查等针对性干预措施,至2023年2月5日,无新发CRAB感染患者。结论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及重症高峰的到来,医疗工作负荷量显著增加,危重患者增多,保洁人员人手紧缺,手卫生及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是导致此次疑似CRAB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对脑电图、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抗核抗体(ANA)的影响。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卡马西平组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包括调控血脂、降颅压、保护脑神经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口服,0.1 g/kg, 1次/d,目标剂量为维持血药浓度在4~8μg/ml,连续治疗6个月。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组在卡马西平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口服,0.2 g/次,1次/d,连续治疗2周后,逐渐增加至2次/d,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每天不超过1.2 g,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脑电图指标、GADA和ANA水平。结果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α、β波段脑电相对功率高于治疗前且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组高于卡马西平组,两组δ、θ波段脑电相对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