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0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2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80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179篇 |
综合类 | 146篇 |
预防医学 | 53篇 |
药学 | 57篇 |
中国医学 | 21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随机分为大黄组和常规组各60例,分别给予大黄粉及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应激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大黄组中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5例(8%),常规组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14例(25%),2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防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测定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志愿者、骨折并发感染患者各15名,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随含量增加而增加,并且呈线性相关;骨折并发感染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甘露醇含量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体外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HGF基因表达,探讨转HGF基因的BMSCs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RT-PCR方法,从共表达人HGF-Met的NIH3T3-H0细胞株中扩增人HGF cDNA,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与辅助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Ad-HGF,PCR鉴定毒种正确后,在293细胞中扩增、纯化,TCID50法测定感染性滴度,然后感染BMSCs,RT-PCR、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细胞中HGF的转录和表达.结果 成功制备了Ad-HGF,感染性滴度为2.6×1010TCID50/ml,转染后的BMSCs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HGF表达.结论 获得高表达人HGF基因的BMSCs,为其用于早期ANFH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纤维蛋白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蛋白是纤维蛋白原经激活后形成的聚合物凝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载体材料,在相关的生物学和物理特性上具有其一定的优势。对纤维蛋白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不同定位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定位方法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155例患者根据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为CT定位下徒手穿刺卵圆孔组,B组为立体定向CT引导下穿刺卵圆孔组,C组为立体定向CT-MR图像融合直接定位半月神经节组.分别对三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疗效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33.87%,显著低于B组(92.98%)、C组(100%);术中心血管反应发生率A组48.39%,显著高于B组(14.04%)、C组(8.33%);手术时间A组亦显著长于B、C组.手术并发症方面A组发生率33.87%,B组21.05%,C组16.67%,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主要为面部感觉减退,其他并发症A组显著高于B、C组.预后优良率A组80.65%,显著低于B组(94.74%)、C组(100%),术后复发率A组11.29%,显著高于B组(1.75%)、C组(0%).结论 CT定位下徒手穿刺卵圆孔操作方法简单,但穿刺存在较大肓目性,术中患者痛苦较大,心血管反应发生率高,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术后复发率偏高.立体定向CT引导下穿刺卵圆孔定位准确,术中患者痛苦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但仍为间接定位方法,不能直接定位半月神经节,如患者存在卵圆孔变异则手术难度较大.立体定向图像融合技术直接精确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及穿刺路径,消除了穿刺盲区,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SAP 82例为病例组,未发生SAP 11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心肺疾病史、GCS评分、吞咽困难、心率、血压、白细胞计数、脑出血量、鼻饲、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手术等共计23项予以比较分析。所得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SAP的患病率为41.837%。收缩压升高(优势比1.072,95%可信区间1.007~1.141,P=0.029)、白细胞计数增加(优势比1.331,95%可信区间1.009~1.756,P=0.043)、脑出血量增多(优势比1.079,95%可信区间1.019~1.142,P=0.010)、有心肺疾病(优势比12.275,95%可信区间1.210~124.545,P=0.034)、吞咽困难(优势比12.937,95%可信区间1.918~87.250,P=0.009)和鼻饲(优势比19.217,95%可信区间1.307~282.651,P=0.031)均促进发病。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优势比0.157,95%可信区间0.031~0.790,P=0.025)和实施手术(优势比0.012,95%可信区间0.000~0.294,P=0.007)阻止发病。结论收缩压、白细胞计数增加、脑出血量增高、有心肺疾病、吞咽困难和鼻饲是急性脑出血发生SAP的危险因素;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实施手术为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多参数定位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5月,我院对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对人颅点、穿刺平面、穿刺角度、深度、引流管侧孔长度进行精确设定。必要时选择一孔多点置管。结果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21.4%),中残29例(51.8%),重残12例(21.4%),死亡3例(5.4%)。结论多参数定位立体定向血肿腔内置管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定位准确,创伤小,疗效显著。10—60ml血肿均可进行该手术,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及深部血肿患者。手术时机以发病3—6h为宜。 相似文献
40.
背景: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已成为骨科、显微外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其在骨关节数字化模型建立、虚拟手术系统研发以及临床应用等领域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建立更为直观、立体,可供个体操作的三维组织瓣模型,可望提供更为精确、详实的解剖学数据,并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组织瓣模型进行虚拟解剖学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取新鲜捐献成人尸体标本2具,采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灌注术经腹主动脉灌注,灌注后对肢体行连续螺旋CT扫描。②健康成人志愿者6人,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将这两种方法采集的数据以Dicom 格式输入计算机,应用 Amira4.1 软件进行腓肠肌皮瓣和髂骨瓣的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观察并测量记录组织瓣的主要供血动脉类型,血管穿支数目,主支和穿支血管的外径、管蒂长度和分布情况,并与尸体标本解剖的组织瓣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数字化三维重建组织瓣模型测量数据与尸体标本组织瓣的解剖学数据基本相符。氧化铅灌注数据重建模型更能清楚地显示细小穿支血管及血管网分布,但由于灌注压影响,重建的血管外径大于正常血管外径范围,而CT血管造影数据重建的血管外径在正常血管外径范围内,且均偏小。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直观显示正常组织瓣的三维解剖形态,可丰富显微外科临床与解剖的教学手段,解决尸体解剖教学标本不足的问题,并为今后大体解剖学测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