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33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738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0篇
  20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33篇
  1976年   26篇
  1975年   56篇
  1974年   11篇
  1973年   13篇
  195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手术重点清扫淋巴结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为规范化清扫提供参考。方法对515例胸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研究隆突下、食管旁、胃左动脉旁三组重点清扫淋巴结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及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食管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在N13患者,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组与未清扫组相比,其1、3、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应尽可能对转移率较高的食管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彻底。对病变侵及食管全层或病变长度>3 cm的患者应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在N13患者,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清扫组与未清扫组相比,其1、3、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应尽可能对转移率较高的食管旁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彻底。对病变侵及食管全层或病变长度>3 cm的患者应常规实施隆突下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在N13患者中,行食管旁、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3.
脾脏错构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脏错构瘤(SH)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病理确诊的SH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SH中5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病灶在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4例)或高信号(2例),其中2例病灶中心出现局灶异常信号.动态增强扫描4例病灶表现为早期弥漫不均匀轻度强化并随时间推移呈渐进性延迟性强化,2例表现为早期均匀较明显强化,2例病灶中心的局灶异常信号呈部分延迟强化.结论:SH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是诊断SH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4.
报道温州地区胃癌高发区瑞安塘下的致癌危险因素的调查情况,结果表明它是由多种致癌危险因素的综合影响。作者应用内镜活检在18000例慢性胃病患者中查出癌前病变(高危人群)1132例,经3月~14年活检随访,表明胃癌前病变有一定的可逆转性;癌变率较高的是胃溃疡(GU)+不典型增生(ATP)组、GU+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及CAG+ATP组均为4.1%;总癌变率为3.1%。早癌检出率占胃癌总数的48.6%,为门诊早癌检出率的6.8倍。此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85.
为了证实国人椎间孔角大于教科书所述的45°,解释按常规45°投照时椎间孔显示不良的原因,通过三组病例按三种体位摆法进行“三盲”对比投照,按颈椎斜位片影像标准衡量三种方法的成像效果。结果:①按55°投照椎间孔显示比45°好,证明国人椎间孔角> 45°;②以胸锁乳突肌中点正对球管方向来判定颈椎前后斜位体位角度是否合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认为,颈椎斜位投照体位角度应> 45°,对于提高颈椎椎间孔的显示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6.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出现晚,早期诊断困难,多数病人就诊时病情已到晚期,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近7年来(1973.11—1980.8)共收治肾癌病人65名,其中55例经  相似文献   
87.
球囊酵母病是由粗球囊酵母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价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 进行性非脑膜性球囊酵母病的疗效. 1992年11月至1997年2月收治的191名球囊 酵母病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氟康唑治疗组患者(n= 94)接受氟康唑400mg/d;伊曲康唑治疗组患者(n= 97)接受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各维持治疗1年, 分别于8个月及12个月时随访. 8个月随访时,因疗效不佳终止治疗者氟康唑组 27例(28%),伊曲康唑组19例(20%,P=0.07).氟 康唑组总有效47例(50%),伊曲康唑组61例(63%, P=0.08).12个月随访时,伊曲康唑组治疗有效者升 至70例(72%),氟康唑组升至54例(57%,P= 0.05).多变量分析表明,8个月时疗效分别与软组织 感染[机会比(OR)3.4,P<0.001]、首次进行球囊酵 母病治疗(OR 2.9,P=0.001)、4种以上症状(OR 1.3P<0.001)、骨骼损害时无皮肤红斑(OR8.1,P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云南省部分地区近10年来川崎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云南川崎病发病、分布、流行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采用日本一中国川崎病流行病调查表,发至全省有儿科病床的县市级以上医院,对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10年间住院的川崎病患儿进行填表调查。每5年1次共进行2次。结果调查表回收率95.6%,15个地州47家医院共报告川崎病1662例,云南省儿童川崎病患病率呈增高趋势,1997年为3.51/10万,而2006年达13.6/10万,平均为6.4/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8:1;发病年龄2月一14岁,5岁以下患儿占74.19%;共11个少数民族患儿占6.4%;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的高峰季节。急性期冠状动脉改变为20.64%,急性期无死亡病例,再发率为0.36%。结论云南省川崎病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省内有明显的区域分布,高寒地区无病例报道。川崎病冠脉病变已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治疗是避免后遗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9.
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起病前、后血压的变化,对128 例有高血压病史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脑出血63 例,脑梗塞65 例) 起病前,起病时及起病后不同时间的血压进行记录并对其血压变化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脑出血及脑梗塞分组比较研究。结果:脑出血及脑梗塞组之间起病前血压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起病时与起病后血压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1 , P < 0 .05) 。脑梗塞患者在起病后较起病前的血压明显降低( P < 0 .01 , P < 0 .05) ,脑出血患者起病后在原高血压的基础上显著升高( P < 0 .01) 。提示:急性脑血管病与血压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高增加病死率或加重病情;同时,防止血压过低加重脑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90.
2002-2003年中国革兰阴性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195,自引:2,他引:195  
目的监测我国不同地区14家医院31个研究病房的医院获得感染(HAI)与社区获得感染(CAI)患者中分离的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状况。方法按原设计方案对14家医院从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分离的1091株革兰阴性菌,采用国际标准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敏感试验,测得MIC50、MIC90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按2002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结果碳青霉烯类仍是对革兰阴性杆菌(除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与黄杆菌,该2种非发酵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耐药)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新氟喹诺酮类,如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亦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仍有50%-60%的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从HAI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比从CAI患者分离的相应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要高1.5倍以上。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佐巴坦和加替沙星对非发酵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广,抗菌作用也较好,是值得注意的抗非发酵菌抗菌药物。我们从2002-2003年度所得的监测结果与2000-2001年度的监测结果及国际监测项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