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病情活动期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和献血员各30例,抽取清晨空腹血2ml,分别检测NO水平和NK细胞活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变组及献血员组NO(μmol·L-1)水平分别为523±103、473±105、234±38,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组的NK细胞活性分别为(0269±0039)、(0268±0032)、(0395±0120),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变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NO水平与NK细胞活性间无明显相关关系(r=-011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内源性NO水平明显升高,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提示肝细胞损害与内源性NO有关。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弯曲菌(亦称弯曲杆菌、螺杆菌、螺旋菌,本文均简称CP)尽管尚有人认为是共生菌、机会菌,但经过许多学者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已阐明CP是消化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并已从唾液、胃、十二指肠、结肠及大便中被分离出来,已越来越受到消化系统疾病学者的注意。本文主要从CP的流行病学、CP的显微镜下形态特征、CP的致病性、对CP的有效药物及临床应用加以论述。 1、CP的流行病学 CP首先是在动物身上发现的。1909年,Fadyean和Stokman在英国发现绵羊因感染此菌而流产。1912年他们从流产的绵羊身上正式分离到此菌。1919年Smith和Taylor命名为胎儿弧菌(Vibrio fetus)。人的胎儿弧菌感染首例报告于1913年。当时Curtis从 相似文献
13.
14.
热水局部注射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作者对以热凝固坏死为目的的热水局部注射法(PHoT)与经皮酒精注射法(PEIT)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治疗对象为肝细胞癌6例(9个瘤体),其抗-HCV均阳性。1例合并慢性肝炎,5例合并肝硬化。仅1例在PH... 相似文献
15.
1996年8~10月,某部先后发生两起伤寒暴发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分别确定为食物(猪肉)污染和饮用水污染所致。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该部驻地曾有多次伤寒流行〔1〕。第1次为1996年8月1~9日,共11例,8月6日为流行高峰。第2次流行为同年10月15~22日,共3例,无明显流行高峰。第1次流行前1周,发病者均有食用变质猪肉史,第2次流行时,自来水厂消毒系统出现故障,所供自来水未经处理。1.2 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 14例均以急骤高热起病,为稽留热。伴腹痛6例,表情淡漠5例,相对缓脉2例,玫瑰疹1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40U/… 相似文献
16.
人胎肝细胞肝内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例肝硬化患者配对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仅给予利尿剂和血制品处理,治疗组25例除上述治疗外,作肝内胎肝细胞移植(IFHT)。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球蛋白水平非常显著降低(P<0.01),肝功能Child分级级等显著提高(P<0.05)。随访18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非常显著提高(P<0.01)而球蛋白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22例生存者中有18例病情稳定,而对照组19例生存者中仅5例稳定,另14例系活动性肝硬化。结果提示IFHT能促进肝硬化患者腹水消退,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糖皮质激素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生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目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试图阻断重型肝炎的发生。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8例)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62例)。结果在激素治疗组,只有22%(14/62)的患者发展至慢性重型肝炎,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8%(28/58,X2=7.60,P<0.01)。在常规治疗组53.6%(15/28)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而在激素治疗组,仅28.6%(4/14)的患者死亡(X2=0.02,P>0.05)。除在激素治疗组出现一些能控制的特殊感染外,两组的出血、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基础治疗的支持下,及时应用皮质激素能阻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发展到重型肝炎。激素治疗的成败取决于强有力的支持疗法、科学的给药方法和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