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探讨Y染色体非重组区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60岁以上男性254例,其中正常人群(对照组)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69例。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方法检测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对照组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基因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高血压病患者HindⅢ(-)基因型增多。HindⅢ(+)基因型较HindⅢ(-)基因型收缩压(145.1±25.7)mm Hg(1 mm Hg=0.133 kPa)vs(154.1±24.8)mm Hg,P=0.006,平均动脉压(105.9±15.4)mm Hgvs(110.7±14.9)mm Hg,P=0.019,脉压(58.8±17.6)mm Hgvs(65.1±18.7)mm Hg,P=0.007均明显降低。结论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其可能是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从就诊到出院的临床特点、院前延误时间(PDT)、就诊及治疗方式等情况.方法 设计统一表格,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所有AMI患者临床情况.根据发病时间分A组(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B组(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和C组(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就诊和治疗情况.结果 2004-2007年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收治1004例AMI患者.3年中急诊收治的AMI患者绝对人数逐年增加,A、B、c三组人数分别为270例、309例和425例,其中≤40岁的AMI患者比例三组分别为4.4%、9.7%和5.9%;既往有脑血管病史分别为8.1%、5.5%和12.8%;既往有冠心病史分别为19.6%、14.3%和31.0%.随着时间的变化,PDT有所改善,三组PDT分别为149、120和130 min;患者选择急救车就诊比例有所增加,三组分别为57.3%、55.7%和64.8%.3年来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有所增加,三组分别为62.6%、78.0%和74.5%.所有AMI患者总病死率为5.3%,三组分别为5.2%、5.5%和5.2%,病死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诊收治的AMI患者绝对人数呈增加(其中多数患者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史),≤40岁AMI患者比例亦有增加,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样增加,但患者PDT有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性与唐山地区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入选研究对象581例,其中正常对照人群291例,EH患者290例。所有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DdeI)方法检测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EH组CC、AC和AA基因型频率为0.4%,18.2%,81.4%;0%,12.1%,87.9%。对照组和EH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90.5%和94.0%。EH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4)。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唐山地区EH有关,可能是EH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地尔硫[艹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前围手术期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06例围手术期心绞痛患者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指数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82例(77.4%)用药期间未再发作,另有24例(22.6%)仍有心绞痛发作,但程度减轻。用药1、24和48h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肌耗氧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均下降(均P〈0.05)。无一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 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前围手术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方式的影响因素、治疗方式及影响住院期间死亡的因素。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 I)患者572例,根据患者就诊使用的交通工具分为观察组324例(采取急救车就诊)和对照组248例(采取其他交通工具就诊),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院前延误时间(PDT)、治疗方式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心率较快(P<0.05),糖尿病患者较多(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DT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之间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率和再灌注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史、入院时心率和收缩压是患者选用急救车的影响因素(P<0.05,P<0.01)。年龄、糖尿病病史和PDT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P<0.01)。结论当前STEM I患者选用急救车者病情常较重,在提高急救车使用率的同时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78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AMI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40岁男性AMI患者88例。主诉多为胸痛,AMI梗死范围以前壁多见。与老年男性比较,危险因素以超重和吸烟为著。冠状动脉正常者较多,以单支病变为主,合并左主干病变较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患者预后较好。结论:AMI发病年轻化,青年AMI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男性不同,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与血尿酸浓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314 例住院心肌梗塞(A 组) 及选出的对照组(B组)299 例非冠心病病例的冠心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层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探讨心肌梗塞与血尿酸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尿酸是AMI的独立相关因素;非冠心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2 .4 % ,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5 .2 % ,是非冠心病患者的2 倍。A、B2 组中,高尿酸血症分别为79 、37 例,同时存在高甘油三脂血症分别为42 、17例,分别占高尿酸血症患者的53 % 、46 % 。高尿酸血症常同时伴有血脂异常,特别是高甘油三脂。高尿酸血症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尔硫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前围手术期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6例围手术期心绞痛患者静脉应用地尔硫,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指数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82例(77.4%)用药期间未再发作,另有24例(22.6%)仍有心绞痛发作,但程度减轻。用药1、24和48h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肌耗氧指数与用药前相比均下降(均P<0.05)。无一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前围手术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时间、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AMI患者根据昼夜发病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23:01~2:00、2:01~5:00、5:01~8:00、8:01~11:00、11:01~14:00、14:01~17:00、17:01~20:00、20:01~23:00).1年分6个月份段(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每周按天计.根据年龄分为2 组:<60岁组,≥60岁组.比较各时间段和各组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①2组AMI昼夜发病高峰在5:01~11:00,发病率为27.9%,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均P<0.01).<60岁组发病未呈现明显高峰时段,≥60岁组发病率在8:01~11:00达到最高峰.②1周内发病情况:2组在星期二有一个显著的发病高峰.③1年内患者的发病高峰在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均P<0.05).结论 AMI的发生与时间、季节密切相关.掌握AMI发病的时间规律,在心脏事件出现高峰前加强监控,可降低AMI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01-2008-08间STEMI并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161例。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161例,比较2组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结果:STEM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2.47±0.89)g/L低于对照者(2.79±0.6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1)。STE-MI患者D-二聚体含量(μg/L)的平方根(10.96±5.66)高于对照者(9.13±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1)。STEMI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μg/L)与纤维蛋白原含量(g/L)比值的平方根(7.52±4.56)高于对照者(5.63±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P<0.01)。结论:STEMI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对照组,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提示在STEMI急性期存在急性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