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及宫颈病变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 蛋白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表达及其 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病房经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和宫 颈病变组织患者共148 例。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慢性宫颈炎症组(31 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组(35 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33 例)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49 例)。分别采用PCR- 反 向点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PV 二步法检测各组织中HPV-DNA 和c-fos 蛋白表达。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 中HPV 感染和c-fos 蛋白表达高于慢性宫颈炎症组、LSIL 组及HSIL 组(P <0.05);宫颈鳞癌组c-fos 蛋白 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 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HPV 阳性宫颈鳞癌患者c-fos 蛋 白表达率高于HPV 阴性患者(P <0.05)。结论 c-fos 蛋白在宫颈鳞癌及宫颈病变组织均有一定程度表达,随 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c-fos 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宫颈鳞癌组织中c-fos 表达与HPV 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正>细菌性阴道病是妇科常见及多发症,临床上治疗方法多样。我院于1996年开始用制剂室研制的硼黄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经济方便,临床患者易接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适龄妇女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目的抽样法选择河北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和正常宫内妊娠者各2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异位妊娠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7个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腔炎症性疾病、异位妊娠史、剖宫产史、既往妊娠次数及初孕年龄22岁波动是异位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医护人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加强围产期管理等措施,以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联合阴道彩超检查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异位妊娠患者(异位妊娠组)及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宫内妊娠组)各100例,均行阴道彩超检查及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癌胚抗原125(CA125)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检测.采用ROC曲线确定各指标诊断异位妊娠的截断点、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宫内妊娠组血清CA125、PAPP-A、P和β-HCG水平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P均<0.01);分别取CA125为34.925 mU/L、PAPP-A为5.405 mIU/L、β-HCG为4 761.4 IU/L、P为17.21 μg/L作为临界值.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分别为80.0%、76.0%、92.0%、96.0%,特异度分别为73.2%、73.2%、89.3%、100%.结论 对疑诊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彩超初筛后,单次检测血清P对于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最高,P与β-HCG联合检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术式,以前多采用腹部纵切口,手术切口外表不美观,病人术后疼痛较重.我科在Stark创立的新式剖宫产手术的基础上,改良用于子宫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郭艳巍  刘新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50-175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0~2005年6月间8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血小板计数情况,给予血小板制剂,甚至糖皮质激素。所有产妇均安全渡过分娩期。结论: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血小板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7.
38.
39.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目前对新生儿出生后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也不能完全阻止其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仍是乙肝的潜在传染源。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导致婴儿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们对产后母乳喂养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仍有很多顾虑,寻找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世界上控制乃至消灭乙肝的关键课题。笔者用HBIC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有效的阻断HBV宫内传播,之后对应用联合免疫的孕妇母乳喂养问题进行分析,现将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患者,女,24岁,主因产后5天,发热4天,伴意识模糊失语1天于2003年8月20日入院。患者于5天前在乡医院经会阴侧切自然分娩一男婴,新生儿无窒息,外观无畸形,产后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出血不多。于产后1天出现发热,体温39.7℃,血常规检查自述白细胞数明显增加,血红蛋白数明显降低,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无好转,转入当地县医院,给予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具体剂量不详),输同型血400ml治疗,于20日上午出现意识模糊、失语、表情淡漠、烦躁不安,急诊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